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及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世界生产能力的提升,传统农业对于环境的破环愈加严重,各国都在寻求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寻求科学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为寻求更加合理的发展方式提出一些模式创新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式创新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结合现代的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将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放置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的技术成果对农业技术进行改造,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以此获取更高的经济成果、对环境更加友好、生产更加高效的进步点。生态循环农业就是一种结合生态发展理论的实践,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托,引入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动各种资源在农业上得到更加科学的、可持续的应用和分配。对于生态循环农业而言,就是转变传统农业仅仅追求高效益,不重视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的观念,追求更加科学全面的目标:更高的产量、更好的质量、更加的环保。将和谐的观念注入农业生产中,在三种更好的追求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得传统农业向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只有更加重视生态,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农业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农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农业发展的新观念,其中就有生态农业的思想开始形成。随着对于生态农业这一方向的进一步研究,生态农业开始有了快速的进步。在91年举办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上,与会代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深入的解释,在这基础上,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循环农业逐渐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我国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晚于其他国家,在起步阶段一直以其他国家为蓝本,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农业也亟待发展进步。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对于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给予一定的科学解答,以求基于中国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
农业生产在人类发明农药与各种化肥杀虫剂之时有过一次巨大的进步,依托各种农药化肥的加持下,农产品的产量有着非常巨大的提升。但是随着产量提升的同时,因为农药的大批无节制的利用,越来越多的有毒物质开始进入生态循环之中,毒素在农作物与大量动物体内积累浓缩,随着人类享受美味时进入人类的身体之中。而且随着化肥的大量应用,土地盐碱化、水体污染、农药毒素积累等等负面影响愈加严重,对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有些破坏由于数量太大,逐渐向不可逆方向演变。土地,是人类食用物资的生长源头,是人类的立足之地,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传统的农业正在不断消耗土地的寿命,耕地数量正在被传统农业所破坏。所以,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必要,其环保、循环、可持续的观念有助于人类更好的发展农业,而尽可能的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生物链中的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来控制病虫害,利用有机质发酵来生产绿色肥来代替传统工业合成的化肥,利用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展多种生物共同养殖形成内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这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方法,也是其绿色无害化发展的法宝。
二、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特点
1.综合性。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时总是从地方的整体去考虑协调好当地各种产业的关系,构筑好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整个地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规划,调整其农业构造,优化生产方式构成,使得当地的农业与其他产业间和谐共生,以求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提升。
2.多样性。因地制宜,运用不同地域的差异进行设计,建设有着不同特点的生态循环农业,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协调适宜。
3.高效性。利用生态循环理论的成果,对于当地的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降低农业生产的各项成本,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持续性。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资源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差异,制定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计划,促进生态稳定,让农业生产更加持续稳定,获得长期发展的效益。
三、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
1.投入力度不足。对于传统农业的生态循环改造不能仅仅依靠群众的自觉性来完成,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的支持,现阶段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的收获,然而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资金支持始终处于短缺的情况,这也是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缘由。并且由于生态循环农业虽然对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但是它不能直接为研究机构提供收益,无法对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进行反哺,对于科研机构而言,研究该项事业的动力不足,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生态循环农业的开展形成了阻力。
2.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许多独有的特点,现阶段大部分传统农业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为主的,人均耕地面积小,而且加上土地分布较为分散,地形复杂,没有其他国家大规模的广袤平原,也是制约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的一项重要缘由。对于普通的农业家庭而言,升级生态循环农业必须投入一笔不菲的资金,加上前期生态农业不能明显的增加经济收入,所以对于普通农户而言,就没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动力了。
3.生态循环农业的种植成本高。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循环农业需要投入的有机肥、以及低毒农药、还有生态链防治病虫害等方法的成本很高,传统农户在低廉的高毒农药与化肥面前,总是会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传统农药与化肥,在面临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问题与经济利益选择时,总是会选择经济利益优先。
四、模式创新与建议
1.加大推广工作力度,从多维度着手。要建设多维的投入机制,在政府主导工作的同时,还要打通社会企业、个体的进入通道,多维度多团体的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与改造。除资金投入之外,技术上的指导也是必须的,对于个体农户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引导其走科学的发展方式,在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促进其收入的增长。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鼓励改变农业发展趋势,尽量给予走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的农户以金融支持,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以支持其进步。
2.完善土地政策,助力发展。科学的土地政策可以促进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当较小的土地承包规模制约生产发展时,要有计划有控制的改进土地流转制度,适当的引入土地规模经营可以促进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生态循环农业的收益,让生态循环农业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生产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
3.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政府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行服务的公益性,充分施展政府的带头作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普遍运用。要健全各类农业服务机构,全面落实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严格推行专人专岗制度,严格招聘条件,落实工作职责。对于工作于一线的技术推广员要提升其薪资水平,实现其工作的价值。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APP智能推广先进技术,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4.引导科研机构研究与开展农技服务。引导各大高校以及专业科研机构也要充分地利用各自的专业技术,开发相应的先进生物技术配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研发更环保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并积极推动其产学研进程,既支持了农业发展,又能以此获取更多的科研资金。支持各大科研机构建立服务公司,更要鼓励创办公益性技术服务企业。
五、总结
随着我国的国家发展,国家开始关注起环境问题,在最近的国家主席的讲话中也反复提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表明了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推行更加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寻求农业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模式。为此,国家与各大研究机构加大了对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支持与研究,虽然现阶段还有各个方面的不足,但是,一项重要的成果的推行并非是顷刻间就能完成的,相信利用科学稳步的方法推广下,生态循环农业定能拥有更加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彬,倪圣亚,薛民琪,等.盐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J].农业科技通讯,2017(9):38-40.
[2]朱琳敏,王德平,邓楠楠.生态循环农业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224-227.
[3]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王祥会.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2(9):47-48.
作者:冯富帅 单位:河套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