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旅游论文 > 中韩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比较

中韩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比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21 17:49:00人气:323

1中韩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比

1.1两国农业旅游内容对比

韩国游客在选择农业旅游景点时,对优美风景的青睐程度高于农村生活体验,设施较为完善的农业旅游景点更易受到游客的欢迎,因此韩国政府自2001年起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韩国农村实现了以旅游观光为重点的产业转型。韩国农业旅游形式主要包括体验型、逗留型以及复合型3种,2010年全国范围内民办庄园已经达到了18858个,观光庄园也达到458个。与韩国游客相比,中国游客较为注重农村生活体验,中国农业旅游形式主要包括农家乐观光、人造农村景观以及农业生产基地3种。现阶段韩国农业旅游产业在生活基础设施和休闲基础设施上较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韩国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形态过于单一,自然休养林区、青少年锻炼设施、渔村休养地等设施不齐全的现象较为严重。其次,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丰富,而韩国国土面积狭小,农业旅游资源远远少于中国,且由于韩国农业旅游起步较早,目前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已所剩无几。

1.2两国农业旅游政策对比

1990年韩国政府颁布《农渔村发展特别措施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将农业旅游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是农业景观开发和农村民俗体验,开发了以绿色农业体验村庄、传统主题村庄、信息化示范村、渔村体验为代表的农业旅游项目。韩国政府通过农村资源多样化来刺激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附加值,最终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政府制定了以保护环境为发展核心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2002年中国重点推进以村庄为单位的农业体验旅游,打造“绿色农业体验村庄”产业;到2008年,全国绿色农业体验村庄已经达到了364个;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这些村庄的农业产业各具特点,农业体验旅游环境各不相同,这种发展模式与韩国相比更符合中国农村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2.3两国农业旅游市场对比韩国农业旅游产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从观光农园、农舍村、度假园区起步,依靠农村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体验吸引游客。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农业旅游开始多元化发展,综合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地区节日作为农业旅游主题。2010年,韩国振兴厅对7个城市2000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农业旅游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100个市民参加农业旅游的比率为14%。而2004年的比率只有7.7%,反映出韩国民众参与农业旅游的意愿在不断提高,韩国农业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农业旅游产业起步比韩国晚,1995年中国正式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民众拥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为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02年颁布了《国家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评价标准》,选定203个示范点,中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步入正轨。但目前中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较为顺利,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

2中韩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共同问题

2.1政策方面

中韩农业旅游政策都存在系统性不强、操作性差、执行力弱的问题。首先,农业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系统的农业旅游管理标准,各地都制定了本地区的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导致各地农业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政府对农业旅游规划的干预较多,缺乏民间旅游协会及旅游专业人士的参与。最后,在农业旅游内容开发方面,现有开发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地区的资源和文化特点,过于看重快速获取产业利润,从而造成农业旅游景区重复建设,特色不突出。

2.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韩国农村休闲娱乐设施匮乏,而且随着农村人口数量的持续减少,新增农业旅游景区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且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而是重点开发礼堂、练歌房、酒店和饭店等,农业旅游与农村自然生活的关联性较差,没有突出农业旅游的特点,导致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以庆尚北道奉化郡为例,虽然当地的美食、清凉山登山以及沿江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但是景区经营者过于注重开发商业性项目,忽略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农事体验、钓鱼等特色项目发展落后。中国也存在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由于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属于长期投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较少,社会资金也极少介入,严重阻碍了农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3管理方面

首先,中韩农业旅游经营者环保意识薄弱,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致使当地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其次,中韩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没有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就盲目地开发旅游产品,不仅缺少地方特色,同质化现象也很突出,还存在捆绑式销售、仿造其他景区纪念品等问题。以海南农业旅游为例,其旅游内容多为“垂钓、摘果菜、休闲、看生态”,形式较为单一,没有深度挖掘旅游产品内容,难以打造农业旅游品牌。

3中韩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3.1完善农业旅游政策制定及实施

中韩政府在制定农业旅游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地经济水平差异和国民实际需求,以及地区资源和文化特点,在部分地区试行,积累经验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建立科学、系统的农业旅游法律体系,对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人员、项目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缩小各地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差距。

3.2有针对性地开发农业旅游项目

中韩农业旅游要摆脱与城市旅游景区同质化的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与农村自然生活的关联性,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城市旅游景区的形式和内容。新建设施尽量与当地传统建筑融合,结合当地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建设购物街、风味小吃街、夜间观光街等主题项目,并加大对农业旅游景区的宣传,吸引更多消费群体。以哈尔滨近郊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园为例,当地政府利用资源优势分别开发了绿色种植基地、农业高科技园区以及山区景观,同时还对现有的农田、果园、林地、牧场进行了改造和美化,融入当地民俗特色,建立起集观光、休闲、学习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旅游景区。位于韩国庆州郊外的良洞民俗村也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朝鲜时代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建立了玉山书院和独乐堂,让游客充分体验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礼节。

3.3扩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与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密不可分,中韩都存在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公路、停车场、水电、住宿等基本条件还有待提高,而资金投入力度对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在银行贷款方面为农业旅游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分红形式提高其投资积极性。

3.4注重培养农业旅游专业人才

首先,政府和农业旅游景区经营者应当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因为农民是农业旅游开发的主体,针对其服务意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不足,应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其次,公开招聘业务知识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推广企业化、产业化管理模式。最后,与农业高等院校合作,开辟农业旅游专业,定向培养适应农业旅游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3.5健全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及管理体系

中韩应当提高对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对地区性、独特性、创新性农业旅游产品应当申请专利,建立完善的地区特产保护政策;在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消费意愿,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实现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化。同时,还应当加大对农业旅游产品的监管力度,对农业旅游景点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劣质旅游产品要从严处理,保障消费者利益。

作者:常晓芳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