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旅游论文 > 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25 03:33:00人气:445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等特点,致使农业生态旅游成为国家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业生态旅游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持续发展进而扩展到世界多个国家。农业生态旅游以绿色、环保为经营发展理念,借助于农业生产,将农业与旅游景观有效融合,既达到了旅游业的休闲娱乐目的,又实现了旅游业发展的低碳环保目标。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推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存在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笔者针对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农业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

农业生态旅游是农业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世界农业生态旅游业的飞速推进,发展中国家纷纷抓住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契机,通过农业生态旅游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笔者就农业生态旅游的含义、特征以及意义分析如下。

1.1农业生态旅游的含义

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农村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农村生态文化为指导,以低碳环保为目的,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规划原则,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布局整合和科学规划设计,将旅游业与生态农业发展有效地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集旅游、休闲、体验民风民俗、健康环保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新形式[1]。由于该旅游形式贴近自然,灵活多样,便于实施推广,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发展中国家更是通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推动国家旅游业的发展。

1.2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

1.2.1环境保护有效性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接踵而至的环境危机日益升级,环境保护问题现已上升为国际热点话题。在旅游业发展方面,通过转变传统模式为农业生态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进行环境保护科学布局,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1.2.2农业生态依托性农业生态旅游突显出生态农业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旅游业以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契机,对农业生态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把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新型生态农业技术及成果,通过展示逐步形成新型农业生态旅游。可见,农业生态旅游以农业生态作为支撑点,对农业生态的依赖性很强。

1.2.3乡村文化融合性由于乡村文化能展现不同地域特异的民风民俗,能显现当地保留的历史文化资源,能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因而致使乡村文化成为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通过对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融合,让游客感受到农业生态景观与特异乡村文化融合之美,为游客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审美享受,提升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品位。

1.2.4活动形式趣味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农业旅游的活动形式设计上加入了趣味性的设计理念,如在景区设计建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实践园及采摘园,建立农耕活动基地,开展科技农业展示及民俗文化欣赏活动等,通过多彩趣味的活动形式为游客带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乐趣与享受[2]。

1.3农业生态旅游的意义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合理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因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有效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3];有利于慎重地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保持自然文化的完整性,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和谐融合;有利于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增强城乡交流的频率,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协调农业生态旅游的功能价值,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在20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并通过旅游业带动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其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及特点构建了适合国家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1政府扶持模式

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积极给予其经济与政策上的支持,对农业生态旅游进行全面的调控及管理,进而建立了政府扶持模式。构建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巴厘岛由于自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故于20世纪6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政府将其规划为国家最重要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4]。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注资建设巴厘岛农业生态旅游,在巴厘岛规划并建设完备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多样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延长农业旅游土地的租赁期限,改善农业生态旅游的投资环境,利用低息贷款、减免相关税收以及降低营运费用等方式鼓励投资者开发巴厘岛农业生态旅游业。由于政府的强力扶持,巴厘岛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日趋完善,观光游客与日俱增。

2.2居民参与模式

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土地面积大、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众多等特点,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村的文化素质及经济效益。以中国广西平乐县瑶族乡居民参与模式为例,政府在该模式的构建中起着引导、支持及保障作用[5]。居民作为该模式的实践主体,合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积极从事旅游设施建设,充分参与旅游方案规划决策,全力解决旅游引发的疑难问题,有效进行旅游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居民参与模式的农业生态旅游,中国广西平乐县瑶族乡现已成功脱贫致富。

2.3旅游环保模式

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力量不足等原因,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时选择以低碳环保作为发展方向,从而构建农业生态旅游环保模式[6]。如墨西哥的坎昆岛,该岛风光旖旎且植被丰富,在农业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通过全面把握优势资源开发,合理选取人性化环保旅游设施配置,积极实施旅游生态保护项目规划。规划设置旅游项目充分渗透环保理念,在旅游活动形式及内容的设置上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旅游环境简单而质朴,吸引了大量向往自然,释放压力的游客,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旅游境界。同时墨西哥的坎昆通过构建旅游环保模式带来了旅游业的巨大商机。

2.4民俗节庆模式

发展中国家都具备特色的民族风情及传统节日,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民族节庆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契机,通过将农业生态环境、文化与民族传统节日相融合,达到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旅游的目的。如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其为多民族聚居地,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汇集丰富的民俗节庆特色[7]。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方面,把握民族各异的风俗节庆契机,融合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规划建设民族特色风情的配套设施,开发民族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形式,打造富有强大引力的旅游项目,推进地域特色旅游商品流通,深化旅游产业的稳健发展。

3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世界各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业生态旅游备受旅游爱好者的青睐,发展中国家积极抓住这一经济发展契机,大力发展本国的农业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问题,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尤其重要。笔者就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3.1政府认识缺乏,管理缺失

发展中国家在本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支持力度上强弱不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未意识到农业生态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刚果、利比亚等部分非洲发展中国家,其政府在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职责不清,宏观调控缺失,监管力度缺乏,导致农业生态旅游失去活力。可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管理缺失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资源开发盲目,意识模糊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部分发展中国家盲目扩大农业生态旅游的规模,如非洲的摩洛哥、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其大力开发农业用地,加大耕地上的娱乐设施建造力度,忽视资源优势,未进行科学规划,盲目开发无优势的耕地,导致耕地面积急速减少,旅游业发展不尽如人意,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未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环境污染严重,整治不力

目前,部分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发展迅猛,产生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典型代表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巴厘岛虽然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飞速,然而由于旅游开发者规划设计思虑不全,未建立合理的环境污染防治计划[8],对产生的污染性废弃物随意排放,规划建立配套设施欠缺环保意识,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多重污染,严重影响游客游览观光的心情,阻碍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服务质量欠妥,服务理念欠缺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时,大部分是放任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发展的,政府往往疏于管理,导致旅游服务质量降低,如中国的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质量不佳,表现为在旅游发展中服务理念欠缺,不注重旅游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使得旅游区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从业人员临时上岗,缺乏规范的培训与管理,导致应对旅游区游客的突发状况及污染景区行为无合适可行的解决办法,不能有效地引导服务游客,致使游客对旅游产生负面情绪,因此不利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形式特色不明,吸引力有限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具有明显的相似倾向,致使农业生态旅游引力缺失,如马来西亚、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农业休闲度假村,其表现为地域及文化特色突显不足[9],旅游活动形式较单调,旅游趣味性缺乏,导致游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吸引力有限。形式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4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4.1政府发挥调控职能,强化管理意识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支持力度欠缺,忽视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监管,导致农业生态旅游在市场竞争中出现发展混乱以及停滞不前等现象。因此,要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政策利导上,制定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政策,发挥法律政策的引导保护作用;在资金扶持上,政府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增加旅游接待服务的资金投入,加强旅游交通建设的资金扶持,扶持旅游企业吸引外资投入;在活动宣传上,政府利用对外大型活动加大本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宣传,以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活动宣传主题,从而提高国外游客参与度;在监管职责上,明确监管职责任务,划清监管职责范围,培养监管科学意识,提升监管者的综合素质,从而给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

4.2资源开发因地制宜,提升配置高度

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合理开发是农业生态旅游顺利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然而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了拓宽本国农业生态旅游的范围,盲目地大肆开采农业耕地用于建设旅游设施,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上,充分合理地进行资源开发异常重要。在资源环境选择上,要立足实际情况,考察自然条件,思量环境劣势,谨慎开发选择;在景区规划设计上,要合理规划项目,突显农业优势,降低耕地浪费,保持生态和谐[10];在客源市场吸引上,要实现交通便利,旅游发展条件优越,经济承载轻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适宜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合适的旅游形式,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发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3景区加强环保规划,加大整治力度

发展中国家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如果保护力度不够,景区污染现象整治力度不足,将直接影响农业生态旅游的稳健运行,因此,加强景区的环保规划及整治力度刻不容缓。在景区设计上,要扩大保护区域范围,实际规划合理缓冲带,营造健康环保的景区安全系统;在景区交通规划上,要修建景区生态小路,倡导徒步观光赏景,控制交通工具流量;在污染整治上,要控制工业污染排放,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加快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景区废弃物集中处理,加强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在水源保护上,保护自然水源环境,规划景区绿化工程,保持地表水源通道完整,防止地下水源污染。通过对农业生态旅游景区的环保规划及整治,为农业生态旅游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4.4员工强化管理培训,增强从业素质

当今世界农业生态旅游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然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管理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薄弱,解决问题技巧欠缺等现象。可见,只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才能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及服务意识,才能确保农业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11]。在培训类别上,可实施统一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对全体员工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增强问题处理技巧,对于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素养,增强管理艺术;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就旅游基础知识与服务基本意识等进行集中培训;对于专业性理论与专业服务艺术行为等,进行分散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组合,对于具体的服务要求及价值体现进行理论学习,对于抽象的问题处理艺术及技巧可通过实践操作培训;在培训考核上,要体现理论考试与实际评比相统一,对员工培训效果予以科学合理的分析及奖惩。培训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的任务,只有正视并合理开展培训,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推进。

4.5地域特色充分显现,提高景区吸引力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可通过地域特色的发掘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得以实现,突显地域特色可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旅游设施可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建设,旅游形式可融合民族风格进行规划,旅游内容可突显独特农业景观进行讲解。随着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旅游产品作为旅游的辅助产业应运而生,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上要结合地域特色,在设计上彰显地域文化内涵,突出环保性、艺术性、实用性、品牌及便于携带等特点,从而增强景区吸引力,为农业生态旅游带来生机,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袁京平.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M].北京:中国商贸出版社,2003.

[4]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方士明.国际旅游信息系统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改革与战略,1997(4):15-16.

[7]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18(3):38-40.

[8]佟敏.浅谈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J].美中经济评论,2005,40(3):51-52.

[9]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1(5):102-103.

[10]吴德慧.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2(4):23-24.

[11]凌虹,吴长年,王鹏.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业开发[J].农村生态环境,1999,15(3):28-29.

作者:皮晓媛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