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考
我国的农业旅游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旅游局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量已超过4亿,旅游收入达600亿元《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提出,到2015年要力争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17亿,收入1145亿元,直接就业989万人,间接就业3680万人,旅游从业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5%。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农业旅游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块,本文以长三角的代表城市之一常州为例,探讨长三角地区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和对策,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国家长江经济带开发策略的推进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一、常州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
常州作为旅游大省江苏省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处于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经济地带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和江苏经济作为发达的苏锡常地域,水、陆交通发达,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近年来常州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长为江苏旅游大市,逐步成为受中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家鼓励居民休假旅游的大背景下,居民的出游意愿强烈,尤其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很多居民购买了家用轿车,再加上苏锡常一带公路交通发达,居民周末或者假期去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2011年常州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全年建成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景点300余个,创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评出市级三星级以上景点41家,年内接待游客550多万,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2012年常州创成3个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市农游景点接待游客突破700万,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2013年常州花博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升级发展,全市各农游景点共计接待游客695.5万,实现农业旅游收入19.8亿元。
二、常州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常州农业旅游发展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并且发展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周围农业旅游发展做得比较突出的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州农业旅游发展规划滞后,各地农游发展无序;二是常州农游景点景区的文化内涵少,品牌产品少;三是常州农业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常州农业旅游部分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等旅游综合配套支持体系不够健全。常州很多农游景区景点的休闲、度假、购物、娱乐、餐饮等设施配套不到位,部分景区景点主要路线两边聚集了很多当地的农民随意摆摊设点,销售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销售产品价格随意性大。很多游客本来计划购买一些特色产品,结果由于找不到正规的商店而作罢。更有部分农游景区景点由于接待能力有限,对于预定以外来的散客无法供应餐饮,从而导致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三、常州农业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处苏南的常州,农业旅游发展优势明显,其发展农业旅游的主要有利条件有以下几点:一是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加和国家、地区政策立法的有利影响;二是长三角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极大地推动了常州农业旅游的发展;三是长三角发达的交通网和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为农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常州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的同时,各个乡镇、旅游点的公交已经开通,常州至天目湖、常州至南山竹海等农游线路成为热点线路,使得从长三角其它城市搭乘高铁到常州后进行方便的农业旅游也成为可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发展以及世界绿色休闲风潮的涌起,都为常州发展农业旅游打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国家对“三农”发展和对农业旅游政策倾斜,更使得常州农业旅游的发展如虎添翼,前景一片光明。
四、推进常州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
1.政府推动,科学规划,促进常州农业旅游的有序、合理、科学、可持续发展
针对常州部分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滞后、无序的问题,常州市农委、常州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要在全面摸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苏锡常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规划》、《常州市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等规范性文件的精神,结合常州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合理、科学制定常州农业旅游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农业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常州农业旅游有序、合理、科学、可此续发展。要重点培育、支持大的集团化的农业旅游发展公司、集团,形成农业旅游的集群效应和集聚效益,增强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逐步形成地方特色明显、地域氛围浓厚、农业旅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区域性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
2.加强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增强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体验性和参与度,提高农业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农游品牌
进一步推进常州农业旅游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农业旅游景点的深度开发,增强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度,提高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向集观光、考察、学习、参与、看题、休闲、度假、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旅游方向发展。农业项目应当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尽可能把各种农业要素和旅游要素结合起来,打造农游品牌,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使得游客在农业旅游中不仅获得休闲、放松,更能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从而获得全身心的满足。常州溧阳的南山竹海景点,目前已经形成了静湖娱乐区、静湖竹筏、休闲服务区、竹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区、登山浏览区等不同景点,让你感受“天堂南山,梦幻竹海”的仙境。南山竹海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品牌效应,在江苏甚至全国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并被誉为2014年江苏十大避暑圣地之首。像这样的一个旅游品牌,个人认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黄山的翡翠谷景区,又称“情人谷”,由于电影《卧虎藏龙》里的竹梢打斗、深潭寻剑、飞瀑踏波等场景在此拍摄,随着电影的上映而使得黄山“情人谷”一时名满世界,很多国内、国际的游客蜂拥而至。这里不是说南山竹海也一定要和黄山翡翠谷一样借电影来宣传,而是说明在景区宣传上可以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再比如,留青竹刻和常州梳篦、乱针绣并称为常州三宝,在南山竹海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场所来宣传常州留青竹刻,甚至聘请一些大师到那里成立“留青竹刻大师工作室”,现场教授感兴趣的游客来学习。另外,也可以考虑增设一些竹子加工、开发的产品陈列室,邀请部分竹纤维、竹地板、竹子器具厂家设立联系点,既可以宣传竹文化,又可以推广农业产品,一举两得。
3.建立健全农业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推行持证上岗,提升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农业旅游从业人员准入机制,规定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并获得相关上岗证书后才可以持证上岗。同时利用常州高校多的优势,政府或者相关农业旅游单位委托相关院校对农业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教育和上岗培训。建议由财政出资对农业旅游经营者和农民进行免费定期业务培训,把对农民进行旅游专业技能培训纳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也可以和部分高校的旅游专业院系对接,把部分农业旅游景区景点设为旅游院系的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选派部分学生、教师到农游景区景点实习、对农民免费培训,加强对农业导游的培养,尽快形成专业的农民农业旅游导游、接待和服务队伍,进一步提高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旅游人员的素质。
4.进一步完善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在充分调研、合理规划、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拥有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旅游综合配套设施,为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张成伟 单位:江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