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旅游论文 > 县域农业旅游发展思路

县域农业旅游发展思路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7-07 20:31:00人气:342

一、马山县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东靠忻城、上林县,西接大化、平果县,南临武鸣县,北隔红水河与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相望。县城距首府南宁市96公里。马山县历史悠久,其行政区域由原来的那马县和隆山县合并而成,全县辖11个乡(镇),总人口54万余人,以壮族为主,壮、汉、瑶、苗等民族杂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马山县各民族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既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个性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民俗源远流长,有多样特色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有独特的婚嫁习俗;有花朝节、祭扫节、敬牛节、中元节、达旺节等丰富多彩的各种节日。马山县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扁担舞等。马山县以农业为主,是广西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被列为广西金银花中药材产业重点县,金银花种植基地、旱藕加工基地、竹笋加工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旅游等景观已基本成型并在进一步拓展延伸。马山有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鸟巢群组-定乐江绿谷生态园;有“天然氧吧”、“喀斯特地貌区的香格里拉”等美誉之称的全国岩溶生态第一弄―――弄拉;有国家AAA级金伦洞风景区等。近年来,马山县农业旅游经济体快速发展,金伦洞(国家AAA级景区)旅游服务公司、马山县定乐江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弄拉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等多个专业农业旅游体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节假期出门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马山县紧邻广西首府南宁,节假日特别是双休日(除国庆等长假外的短暂休闲旅游日)大量的都市白领及其家人可到马山县自驾游或组团游。目前,马山县农业旅游总体规划滞后、基础薄弱;景区民族文化的融入、地域性民俗风情的展现还不充分。马山县的旅游活动和项目现大多利用其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来展开。如依托金伦洞(国家AAA级景区)、灵阳寺、红水河观光;文化旅游美食节、姑娘江风情夜等;规划在依托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突出农业科技园、种养殖基地、农家乐、特色商贸、休闲度假等,将各类资源整合,实现旅游产品综合化发展。

二、马山县发展农业旅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根据企业的内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即根据企业的S―――优势(strength)、W―――弱势(weakness)、O―――机会(opportunity)、T―――威胁(threat)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找出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马山县农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1.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马山县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低纬度地区,境内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四季气候宜人,适合休闲旅游。弄拉生态旅游景区、定乐江绿谷生态园生态农业景观、金伦洞旅游度假区、灵阳寺宗教文化旅游区等旅游景区逐渐成熟。

2.深厚的文化底蕴

马山县社区、乡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县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和马山县民俗文化展示馆等文化艺术展演平台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2011年马山县连续荣获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马山县文化三宝”―――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扁担舞分别被列为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发展。

3.区位优势渐显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泛珠三角“9+2”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两区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四区一带一龙头”(既桂北、桂南、桂东、桂西4个旅游经济区,桂林―柳州―南宁―北海/防城港沿高速公路一条黄金旅游带和一龙头桂林市)格局正在形成。马山县已成为广西旅游产业“四区一带一龙头”总体布局中桂南旅游经济区,环大明山休闲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都南高速公路、来宾至马山县、马山县至平果高速公路和金南高速铁路线路经马山县境内以及红水河复航的交通优势,马山县的旅游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4.综合经济环境不断改善

2010年马山县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较2009年增长12%,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2.18亿元,较2009年增长25.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0亿元,较2009年增长42.52%;全县工业总产值20.50亿元,较2009年增长29.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亿元,较2009年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08元,较2009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810元,较2009年增长11%;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33.2∶35.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马山县农业旅游的劣势分析

1.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马山县农业旅游基本上是基于各业主自主开发,缺少必要的宏观指导和超前的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强、布局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各景点间也缺乏有机的联系,旅游线路较长且显零乱。

2.基础设施及服务滞后

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影响,马山县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相对落后,特别是旅游区或规划旅游景区的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及时跟上,环境卫生也有待改善。农业旅游服务配套也跟不上,不仅软条件滞后,硬条件如解决旅游者吃、住、行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3.旅游商品的系统性、创新性不强

旅游商品供给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农业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农业旅游商品特色仍需加强,部分特色农产品如花心红薯等还没有商品化包装;农业旅游商品经营场所未能形成规模化发展,景区及县城零星地分散着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店铺等。

4.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作为旅游重要资源―――水是构景的基本要素。可谓“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媚”,“因山而峻,因水而秀”,水与山、与物、与建筑有机结合,相映成趣,更能构造优美的乡村景观。马山有红水河、姑娘江、大大小小几十座水库,目前仅姑娘江县城段、红水河永州暗河段有初期开发外,其他河段、水库水资源均还未进行综合利用发展农业旅游项目。

(三)马山县农业旅游发展机遇分析

1.交通优势渐显

马山县离广西首府南宁仅96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而且正在建设的都南高速公路、来宾至马山县、马山县至平果高速公路和金南高速铁路线路经马山县境内。

2.大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四区一带一龙头”格局正在形成,马山县已成为广西旅游产业“四区一带一龙头”总体布局中桂南旅游经济区,环大明山休闲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扶贫攻坚步伐加快

“基础扶贫工程”、“产业扶贫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等不断取得新突破,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生态等得到不断改善;百香果、中药材、桑蚕、养殖等重点产业化扶贫项目初显规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马山县农业旅游发展威胁分析

1.周边城市的竞争

马山紧邻河池大化、都安,南宁上林等县,在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这些县份均有部分相同之处,部分项目的开发也存在同质性,这些对马山县农业旅游发发展提出了考验。

2.“次密集带”区位弱势

根据旅游空间结构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理论(吴必虎,2001)的研究,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分布主要有两个密集带,主密集地带出现在距一级客源地城市30km左右的地区,次密集带出现在距一级客源地城市80km左右的地区;在距主城30km左右的范围内,基本上属于“城乡结合带”。这类地区已经脱离了乡村的发展模式,受城市影响较大,是城乡过渡地带,其城乡结合的特征决定了这一地带不能满足城市居民“远离城市,逃脱烦恼”的要求;因此,农业旅游地最密集地区不是分布在距城市最近的郊区,而是出现在距城市30km左右的地区[2]。而马山县距南宁这个一级客源地城市100公里左右,属次密集带范畴,由于旅游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客源相对较少,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源也对马山县农业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三、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完善政策

在详细调研排查马山县现有及潜在农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全县旅游资源特别是农业旅游资源进行提前规划,做好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及个性协调,引导整个产业向有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家、自治区、南宁市促进旅游或农业旅游政策的出台,2011年8月,马山县人民政府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马山县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美食城和特色宜居山城的发展定位。但就农业旅游方面有关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基础建设及招商引资力度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注重在各旅游线路的连贯上加大投入;对已有景区进行“二次开发”完成升级换代;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三)进一步挖掘利用特色民俗文化

进一步挖掘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元素,把特色民俗文化挖掘利用与旅游商品开发结合起来。把马山县骆越文化的挖掘及再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进一步挖掘壮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民族歌舞、宗教文化等资源,演绎和展示马山县少数民族风情,丰富民族文化旅游内容。

(四)不断推动农村自然风光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马山县有全国岩溶生态第一弄―――弄拉,其为国家级药材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生态自然保护区,有“天然氧吧”、“喀斯特地貌区的香格里拉”等美誉。有世界十大名洞之一―――金伦洞(国家AAA级景区),已被世界洞穴学会确定为世界十大名洞之一,是广西喀斯特地貌最大、最深、最长,溶岩景观最丰富的原始石漠溶洞。有形成于2.8亿年前的金钗石林城堡(广西至今发现的最大的石林城堡)等很多自然旅游风景资源,但目前利用率较低,产业链的延伸还待不断充实,应真正实现以自然风景吸引游客,以多样的农业旅游项目留住旅游者的新型农业旅游模式。

(五)不断丰富正在开发新景观农业旅游项目内涵

马山县定乐江生态旅游景区又名永州暗河景区,永州暗河古代叫定乐江或定罗江,永州暗河是广西可开发游览的最大暗河,景区由十个地下河溶洞和十个世外桃源般的壮、瑶族村寨组成。规划中的马山县乔老生态民族园景区,拟以特色民俗文化艺术为依托,以农业科技、农业生态为基础,以特色农牧业科技培训及观光体验、特色民俗风情体验、特色餐饮及商务会议度假为主要功能,拟搭建民族艺术展现舞台,以马山县原生态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等特色民俗转变成一种经常性表演节目,开展特色民俗旅游、农业旅游等活动。

(六)以农业产业化基地推动农业旅游快速发展

近年来,马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合作形式和合作领域上不断创新,新的农业产业化基地不断涌现,甘蔗产业化基地、木薯产业化基地、金银花产业基地、竹笋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旅游景观不断形成。

(七)不断充实马山县文化旅游美食节加速扩大马山的区域影响力

截至2012年12月,马山县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县文化旅游美食节。马山县特色文化旅游美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得到共同发展,节会的举办对交通运输、娱乐购物、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

(八)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以水促农、以旅养农”

红水河流经马山县境100多公里,红水河陡峭的岸岩千奇百怪、形态各异,岸岩有垂帘状,有蜂窝状,有千层饼状,一块岩石,就是一个景、一幅画(代表性的有百龙滩的“壮锦岩”等)。城市内河有姑娘江全长28公里,县城河段长约2公里,自南向北流入红水河。马山县有县管水库4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I型水库15座、小II型水库22座、引水工程2座,总库容9877万m3,除县管水库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乡村水库若干座。目前仅姑娘江县城段、红水河永州暗河段有初期开发,其他河段、水库水资源均还未进行综合利用发展农业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水资源即可以实现“以水促农”又可以实现“以旅养农”,延伸一三产业相融的产业链,形成新的旅游亮点,实现农业旅游新的飞跃。

(九)加强农业旅游营销力度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自觉性,自觉地把本地的旅游资源保护起来。加强和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互动,大力推介、宣传马山县旅游,加大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力度,树立马山县旅游整体形象,不断提高马山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强化区域合作,扩展旅游空间,实现农业旅游区域联动。重点加强与武鸣、上林、大化、都安等相邻县城之间在旅游线路组织、宣传促销等方面的联系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区域特色旅游路线,深度拓展区域旅游市场;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积极联系国内国外各级媒体,强化特色旅游宣传,积极联络和协调各类型旅游营销企业建立旅游合作机制,积极组织参与各个地区的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活动,大力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