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后市场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在中央和地方{农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国内农机行业从增量竞争时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农机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湖南省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快速增长,市场容量加速增长,发展前景良好。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全省农机后市场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从装备水平、购置补贴、维修与售后服务与从业人员素养等方面为湖南省农机后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较有实践意义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后市场;发展;对策
农业机械后市场是指农机销售后,围绕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购买农机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其中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机械化作业、农机购置政策、农机商业模式、农机经营销售、农机系列服务与农机机械信息服务平台等[1]。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之年[2]。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先后了20个“一号文件”,在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指导和推动下,国内农机行业从增量竞争时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未来农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3]。湖南省农机部门以“四提升”为目标,以农机“三减量、三参与”为抓手,务实创新,攻坚克难,推进各项农机工作,为农机市场打开了新的局面[4]。2018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2.5个百分点,达47.5%,全省农机工业产值达256亿元,同比增长16亿元,农业机械购置金额达30多亿元。
1农业机械后市场现状
1.1装备水平快速增长
随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不断增长,农业机械设备总量也在不断增长。2018年与2005年相比:湖南省农业机械总动从3189.9万千瓦增长了6254.83万千瓦,年均增长5.32%;大中型拖拉机从0.72万台增长到14.10万台,年均增长25.71%;农用小型拖拉机从16.38万台增加到了29.02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从0.73万台增长到7.04万台,年均增长19.05%;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从4.25万台,增长到12.51万台,年均增长8.66%;耕整机从69.54万台增长到200.07万台,年均增长8.47%,机引犁从49.93万台增长到103.42万台,年均增长5.76%;旋耕机从5.23万台增长到17.72万台,年均增长9.84%;联合收获机从1.49万台增长到12.84万台,年均增长18.02%;全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从419.04万千瓦增长到763.03万千瓦,年均增长4.72%;排灌动力机械从45.66万台增长到253.76万台,年均增长14.10%。由此可见,2005年以来湖南省农业机械装备保持快速增长。
1.2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由图1分析可知,2018年与2005年相比: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机械耕地面积达到6406.85千公顷,增长211.1%,年均增长5.92%;机械播种面积1745.08千公顷,增长了1702.8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698.38千公顷,年均增长13.88%;机械植保作业面积2379.82千公顷,年均增长6.34%;机电灌溉面积2552.22千公顷,年均增长9.99%。农机运输作业量145.95亿吨・公里,增长了26.95亿吨。
1.3惠农政策力度大
遵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湖南省出台了相关的农机配套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自实施以来,逐年加大对农业机械补贴力度,安排了配套资金,从2005年开始,农民可根据《湖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选择自己所需的农业机械机型,购机时可以享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购机负担,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的积极性。2005~2018年期间,全省各级财政资金共投入近4亿元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资金。2018年,农机“三减量行动”显见成效,全省新推广“三减量行动”相关机具共有1771台;在实施农机“千社工程”的5年间,全省已有经工商注册的农机合作社5300多家,其中财政扶持的现代农机合作社近2600家;且同年正式实施了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结合湖南省实际,制定了加快完善农机试验鉴定配套制度,加大了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支持力度。
1.4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作用显著
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了农村和城市的第二、三产业。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083.6亿元,第一产业从业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1.52%,比上年增加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453.5亿元,从业人员增长了7.2%;第三产业增加值18888.7亿元,增长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万元,从业人员增长7.2%。三个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为8.5U39.7U51.8,湖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显著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1.5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发生较大的变化,逐步由以前分散的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向集中的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农业机械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得到了完善。2018年,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1.6万个,与2011年2.26万个减少了6624个相比减少了41.17%。但其中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1719个,与2011年950个相比增长了80.94%;农业机械户220.4万个,其中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专业户21.3万个,与2011年24.1万个相比减少了11.87%;全省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组织的人数达到11.6万人,与2011年的8.9万人相比增加了30.35%;全省农业机械修理厂及修理点年末数5442个,与2011年6262相比减少了13.09%,且年末人数1.5万人与2011年1.6万人相比减少了4.64%;乡村农业机械人员2018年末288.7万人与2011年232.9万人相比增加了23.98%。
1.6农机推广营销渠道不断拓展
2018年湖南省农机经销企业年末机构数为868个;农机经销点年末机构数为3838个;推广培训金额为5414.34万元,农机经销点增加到占全国的4.76%,农机市场呈现发展繁荣的趋势,农机的多样性也在不断提升。
1.7农机维修水平有所提高
到2018年底,湖南省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年末人数为1.5万人,占全国的3.70%;农机维修人员为4.4万人,占全国的4.69%;维修人员学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末人数为228.3万人,占全国的6.07%;维修人员学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末人数为68.9万人,占全国的6.02%,农机维修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2农业机械后市场存在的问题
1)地区装备不均衡,智能农机装备缺乏。近年来,湖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正在逐年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较快,但地区间装备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地形复杂的山区,农民的信息贫瘠以及经济贫困等问题,导致农民无力购买大中型机械,更谈不上智能农机,到2018年底全省农用飞机作业面积仅占全国的0.77%。2)农机户农机原值均数低,服务面积少。到2018年底,湖南省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仅占全国的3.07%,原值20万~50万元的农机户仅占全国的2.90%,全省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仅占全国的2.92%。3)农业机械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到2018年湖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年末人数仅占全国的4.00%,农机经销点在全国仅占4.76%,经销点较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做到全省全覆盖农业机械化。4)售后服务点分布不均,缺乏信息服务平台。到2018年湖南省一级农机点年末人数占全国的8.87%,二级维修点占全国的8.15%,三级维修点仅占全国的3.15%,专项维修点仅占全国的3.00%,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等级分布不均,专项维修点过少。缺乏信息服务平台,经销商不能及时接收并掌握市场信息、不能充分根据市场上的最新消息及时对产品生产销售做出有效调整。5)农机技术培训不力,从业人员技术素养低。2018年湖南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年末人数仅占全国的4.44%,维修人员学历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末人数仅占全国的6.02%,从业人员的学历低,没有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缺少农机技术素养,导致其不能做到及时跟踪回访,为顾客提供最全面的服务。
3农业机械后市场发展对策
在强有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湖南省农机后市场容量加速增长,发展前景良好,从装备水平、购置补贴、维修与售后服务的从业人员素养等方面针对湖南省农机后市场提出未来发展对策:1)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后市场繁荣发展的前提是持续改善产品的质量以及不断提升全面农机水平,2018年底湖南省水稻和油菜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4.6%和57%,但包括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林果业(果茶桑)的全面机械化作业水平还不到35%,仍需创新出多样化农机品种,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从而带动农机装备高质量高水平发展。2)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机制。根据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均衡性,创新农机购置补贴办法,提高农机补贴的适地性与实用性,同时进一步推进补贴实施信息公开,做到公平公正,强化补贴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不定期组织开展重点工作督查,提高补贴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业务素质,严格按照规范制度执行规定。3)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增强维修与售后服务管理机制。增加售后服务的维修点、提高跟踪服务的质量,以便于及时接收市场信息。全省全年共培训11.7万,其中培训农机管理人员近5000,应继续通过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定期开展售后维护保养指导培训。4)提升工作人员的从业素养。人才是第一要素,要大力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善用人才、发现人才和奖励人才,现阶段维修工人文化程度普遍不够高,应加强对他们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定期进行人员培训与考核,着力打造出一支有能力、有本领、高素质、善经营、会技能的优秀队伍,以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湖南省农业机械后市场装备水平快速增长,农机作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惠农政策对农机化推动力大,农机推广营销渠道、农机维修与售后服务体系虽不完善、农机信息化平台缺乏,但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在逐步增强。在强有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全省农业机械后市场很宽阔,今后湖南省应当继续提高装备水平,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机制,增强维修与售后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后市场信息化平台,继续提升工作人员的从业素养,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宏达.农机后市场的战略机遇[J].农机市场,2014(8):21-23.
[2]张琪.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3]陈涛.L型农机市场走势下的战略选择:从效率竞争转为能量竞争[J].农机市场,2018(8):21-29.
[4]王方罗.在全省农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9-02-27.
作者:冯缘 李小阳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