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毕业论文 > 高等农业教学构造分析

高等农业教学构造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19 05:34:00人气:394

一、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层次结构与布局情况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大省。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也突显出了农业大省的特色。黑龙江省共有本科院校27所,专科院校44所(民办高校、独立院校不在此列)[1],其中农业高校本科2所,农业高职9所,在全国各省的农业院校数量中也名列前茅。

1?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层次结构

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有省属本科院校2所: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其中“211工程”建设院校1所,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层次教育院校2所,高等农业专科学校9所,基本上形成了本科教育主导,专科教育合围,硕士、博士为辅的高等农业教育层次。高等教育合理的层次结构在学生人数比例上应呈现“金字塔”型,即高一级所占比例较小一些,低一级所占比例多一些。表2为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各层次在校生比例表,由表2可见,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人数比例为0.11∶1∶1.59。那么是否可就此判断为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各层次结构比例较为合理呢?事实上不尽如此,自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步提高,专业设置权限也有所增加,各农业院校为增加招生人数,提高办学效益,纷纷“跳农门”,不是改掉校名里的“农”字,就是开设社会热门专业,导致农业院校不“农业”,这是我国农业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因此,这里的高等农业教育各层次学生比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有许多农业院校学生带着“农”的帽子,学的却不是“农”,此为高等农业院校层次结构存在问题之一。

2?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布局

黑龙江省行政划分为12个地级市和1个行政区,分别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绥化、佳木斯、鸡西、黑河、双鸭山、伊春、鹤岗、七台河、大兴安岭地区。由表1可知,在高校布局上,黑龙江省11所高等农业院校中有6所位于省会哈尔滨市,大庆市1所,双城市1所,佳木斯市1所,牡丹江市1所,安庆县1所,由此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布局相对集中,50%以上的农业院校集中在省会城市哈尔滨,另有3所集中在大庆、牡丹江和绥化,有2/3的农业院校集中在黑龙江省南部经济区,导致高等农业教育资源集中,不能形成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辐射效应。一般说来,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重点大学设置在省会或中心城市是有必要的,这样利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由于农业学科的特殊性,以培养地方应用人才为主的院校过多集中在大城市确有弊端[3]。学生因为农村条件艰苦,毕业后往往不愿意回到农村去,宁可抛弃所学专业,也要留在繁华都市,造成乡、村等农业基层单位甚至一些中小城市、县等农业部门农业人才稀缺流失。

二、影响高等农业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的因素

1?政策因素的影响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实行中央和省市二级管理体制,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加大,政府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划船者”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的“掌舵者”。政府通过各种教育政策的颁布出台主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政府的政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与布局结构的影响不容小觑。例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农业的结合,有利地促进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办学规模日益加大,而且在层次结构上也日益趋于合理发展,仅黑龙江省1991年后就增加4所高等农业院校(见表1)。

2?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农业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因而农业产业结构对区域高等农业教育层次与布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未来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是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要求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产品经营的市场化、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劳动者的智能化。这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通过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来实现,农业教育应配合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各层次农业人才;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相应调整布局,实现农业教育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目的。同时农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相结合,实行“产学研”合作,也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3?地理位置及地域特色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高等农业教育的层次和布局影响较大,一般说来,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是指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二线城市包括各省省会及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各层次教育比较完整,各类学校数量也相对集中。就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现状看,即使农业本科院校也几乎都集中在此类城市,而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及地域原因,不论教育层次还是布局都无法与一线、二线城市比拟。同时地域特色对高等农业教育的布局也有影响,如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所以高等农业院校总量全国就名列前茅;在黑龙江省境内,即使不同地域也因各自的特色而形成不同的院校分布。如哈尔滨地处松嫩平原,种植业、食品产业发达,所以建有以北方寒地农业特色闻名的东北农业大学;大庆以石油闻名全国,所以建有大庆石油学院。

三、优化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层次结构与布局的建议

1?调整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比例,优化高等农业教育层次结构

黑龙江省现有在校农业研究生3623人,这些研究生毕业后不排除出省的可能,如此一来比例又会降低,省域内高级农业人才比例就会相应减少,影响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因此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要从新的角度审视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既要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又要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目前农业教育本科在校生人数为32840人,我们需要做的是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全面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因为本科生是农业战线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高一级人才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重视本科教育而忽视专科教育,造成大量本科毕业生占据专科生职位的现象,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都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加大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人力资源的培养,加紧黑龙江省三农建设和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2?调整高等农业教育布局,与农业产业结构相协调

由上文可知,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多集中在省会哈尔滨,形成农业教育资源集聚现象。根据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分为三大经济区,即:南部地区,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绥化;东部地区,包括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北部地区,包括伊春、黑河、大兴安岭地区。按此分类,南部地区是黑龙江省高等农业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共有农业院校10所(其中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安庆,安庆属于绥化地区),东部地区五市矿业发达,仅佳木斯1所农业院校,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北部地区没有农业院校。但是我们看北部地区的城市,黑河、伊春、大兴安岭均为农(林)业地区,特别是伊春和大兴安岭农业特色明显,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已经形成产业链、北药的生产和加工均已产业化,而北部地区的高等农业教育没有相应发展,不能配合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缺乏当地特色农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实为农业教育布局的一大缺憾。因此应协调高等农业教育的布局,遵循以研究为主农业本科院校在中心城市,高职院校与区域农业结构相协调的原则,实现农业教育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实现高等农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