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型扶贫基地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在脱贫攻坚中,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基地+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由家朋乡政府利用扶贫帮扶资金在贫困村中打造的休闲农业型扶贫基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基地坐落于千年古村――尚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观赏性荷花、葵花、油菜、瓜果等,打造特色休闲采摘观光园,提升生产附加值,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产业扶贫背景下家朋乡尚村休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为发展休闲农业型的扶贫基地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产业扶贫基地;成效;问题;对策;贫困户;贫困村
近年来,安徽省绩溪县紧紧围绕贫困村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兴建相应的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在全县每个贫困村建立了1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018年印发《关于做好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建设及认定工作的通知》,经贫困村申报、乡镇审查、县农林部门组织审核认定等程序,对全县26个贫困村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进行统一认定、统一命名、统一挂牌。2019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调整产业扶贫基地,每个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入2万元以上。2020年全县共有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6个,其中休闲农业类型基地4个。各类产业扶贫基地充分发挥农业主体、村级组织、农民“土专家”的作用,通过订单联结、租赁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700余户。2018年以来,全县26个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约为214万元。
1绩溪县家朋乡尚村休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的发展情况
绩溪县家朋乡尚村休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位于绩溪县家朋乡尚村,由尚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入驻经营,基地占地面积为80hm2,建立了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徽匠手艺展示区、姓氏宗祠游览区、油菜荷花葵花景观区、农家乐徽菜品尝区、农耕体验区、瓜果采摘区、娱乐健身区、登山摄影景观区8大功能区,公共停车场为3000m2,农家乐为16家,床位数为120余张,棋牌室、KTV娱乐室为180m2,餐饮包厢为52间,可同时接纳200多位游客住宿、500多位游客用餐。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带动旅游业,主导产业是观赏性荷花、葵花等,面积为160亩次。打造出了尚村“四季花海景观”,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在基地带动下,尚村先后荣获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特色民俗村、全国生态文明村。
2绩溪县家朋乡尚村休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的产业扶贫成效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尚村创新扶贫模式,打造“基地+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带贫体系,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贫作用。
2.1土地流转为贫困户增加稳定收入
尚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自注册以来先后流转113户农户的土地,约为15hm2,其中贫困户为12户,主要用于油菜、荷花、葵花景观园,瓜果种植、农耕体验园等,年付租金500元/亩,稳定增加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
2.2资金入股合作为村集体增收
近3年来,按照“扶贫财政资金投资建设、村集体资产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贫困村每年分红”的模式,2018年尚村利用产业扶贫资金80万元,建立尚村旅游木屋租赁给尚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2019年扶贫资金29万元,完善基地荷花园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合作经营项目,每年基地为尚村村集体带来租金和分红共计6万元。
2.3自主经营为贫困户创收
发展乡村旅游,食宿要先行,合作社通过会员领办一批、带动贫困户发展一批等方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接待。通过发展旅游增加收入,合作社引导发展农家乐16家,其中3家为贫困户兴办,每户年收入为2万元。通过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分享游客资源,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2.4吸纳务工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新渠道
(1)合作社统筹安排贫困人口到村停车场、荷花园、葵花园等岗位就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10人,人均务工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2)合作社创建传统手工业保护一条街,为掌握传统技艺的贫困人口搭建展示平台。目前已汇集铁匠、篾匠、棉花匠等20多种地方传统技艺,参与人员为35人,近1/3属于贫困人口。
3绩溪县家朋乡尚村休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产业扶贫的困境
3.1品牌创建意识淡薄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们对于休闲乡村农业旅游项目的内容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基地中发展的生态、娱乐、观光产业可替代性强,主要创收还停留在以“农家乐”接待为主,旅游形式雷同化、内容单纯化、缺乏创新特色,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小。
3.2季节性矛盾突出
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只有在油菜花、向日葵、荷花盛开季节游客才会扎堆,淡季时游客锐减,季节反差十分明显。除赏花、摘果没有更有效的手段吸引游客,人文资源、乡土文化未得到深度开发,留不住游客的脚步。
3.3资金有限,推进缓慢
休闲农业是一个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产业,目前基地主要是政府扶贫项目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力度有限,社会投资积极性不高,仅依靠合作社和农民单打独斗,后续发展的劲头不足,发展还停留在浅显的传统低层次水平上。3.4旅游专业人才不足乡村旅游经营者基本上都是农民,缺乏远见、不懂得设计、不善于经营,产品开发也缺乏创意,营销策划低效单一,缺少对现代旅游业的运作和管理认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水平等还有待提高[1]。
4解决问题的对策
4.1多方筹资,打好发展地基
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政府部门制定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做好休闲农业经营者的服务工作,加强特色休闲旅游示范点的基础建设,吸引国内外企业或其他社会资本,以独资、入股或其他合资经营等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运作,广泛利用乡贤、媒体、网络等途径,吸引社会上的各种投资者,扶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银行等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模式、多种方法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经营者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4.2文旅结合,提高硬件水平
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积极将家朋乡尚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样板,把推陈出新、提升民俗村品位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报道、工艺技能培训等其他途径和形式,进一步挖掘和开发草鞋、手作旱烟、竹篾等传统民俗工艺品和徽菜美食文化,提供具有创意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如“认领”“认养”等模式,让游客成为经营者、管理者,以此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尚村成为徽州地区民间工艺和地方特产展示基地。定期举办“油菜花旅游节”“晒秋节”“美食文化节”等民俗文化活动,加深外来游客对千年历史古村落的感情与认知,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其他村,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发展第三产业[2]。
4.3培育人才,提升软件实力
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各方面的从业人员培训,重点包括景点导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休闲观光农业经营者,培育一批能够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的“土专家”“土秀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倾向涉农涉旅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批既懂农业又懂旅游的专家。深化与高等院校、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选派具有培养价值的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企业学习深造,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综合素质,改善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改变经营者及管理者的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范风华,汪正旺,章彦宇.绩溪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与发展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8):114-116.
[2]张娟妮,雷锦飞,杨玉萍,等.岐山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构想[J/CD].基层农技推广,2016,4(4):63-64.
汤晶晶 安徽省绩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