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探究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瓶颈,包括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偏低,产品单一,专业人才缺失,营销不到位等方面内容,应从开发特色地域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大力宣传等方面不断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增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稳步得到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大力促进,主要在于它们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振兴农村,建设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和改善农村经济结构。因此,应该从当地的实际资源出发,根据耕作文化和地域发展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高度融合,创建全面完善的产业体系,重视多重效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述
休闲农村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但随着中国工业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大部分聚集于大中型都市。为有效减轻城市居民工作与生活上的压力,人们更希望感受闲暇和慢节奏的农耕生活。休闲农业最开始在意大利流行,并继而进入了欧美国家。所谓休闲农业就是运用了本地农村中的资源、生产活动、日常生活方式、农村风俗习惯等地域特征,开展当地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行形态。近年来,由于其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首选。乡村旅游主要是指以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为依托,以乡村为具体活动领域,体验当地乡村生活习俗的一种社会旅游活动。对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提高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瓶颈”
(一)对文化内涵和鲜明特征的探索不足,产品单一。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合作创新发展形式比较单一,并没有体现出乡村的地方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乡土气息,而反映乡土气息的最重要因素是当地的民间文化。因此,发掘地方民俗文化应成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点对象,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许多地区都忽视了乡村旅游游客的参与性项目,特别是忽略了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融合。如今,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观看自然风光活动上。产品开发倾向于集中在低层次项目上,例如传统的自然观光、采摘水果、就餐和住宿,而相对较高附加值的项目,例如习俗和文化礼品等则较少。由于对民间文化的重视不足,难以反映当地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乡村旅游文化缺乏应有的特色和影响力,虽然这种发展形式在初期可以吸引一定数量的游客,但从长远来看,游客不可避免地会厌倦这种旅游形式,严重阻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很难对大城市的居民形成特别的吸引力。
(二)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低下。目前,由于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服务质量和水平低下,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遇到节假日就超负荷运转。尤其是交通、客房、饭店、厕所等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相对简单,条件相对较差,载客能力矛盾更加突出。另外,管理和服务人员很少,他们不能为游客提供更专业和高质量的服务。游客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饮食、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和娱乐方面都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体验,这导致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而降低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再访率。
(三)缺乏专业人才。由于许多乡村旅游资源集中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不高。虽然他们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但显然不足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另外即使某些区域具有良好的顶层设计,但在管理实施方面仍会存在一些偏差。导游和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的缺乏都会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营销不到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具有良好的背景和发展环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实际成效与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应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法进行传播,宣传的内容过于简单、肤浅,没有表现出地方特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法达到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地方经济的目的。宣传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亮点,宣传内容和方法也过时、陈旧,缺乏创新。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休闲农业应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充分表达和突出当地农村自然景观和农业产业特色,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觉和新的享受。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集中资金,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和产品。这不仅将有助于增强休闲农业在各个地区的竞争力,而且将有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耕文化遗产。
(二)拓展旅游产品种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产品单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展产品类型。要特别注意产品差异,开发特色产品,提高产品吸引力和客户粘度。根据区域特色推出特色产品,结合农产品制定“种植+采摘”、“钓鱼+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根据地理优势发展大型农业旅游园区,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形成品牌效应。
(三)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增强产业实力。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应加强道路建设,园区内部规划,服务水平,接待设施,休闲娱乐项目等基础设施管理,对休闲农业经营点的安全管理服务落实到位,对休闲娱乐项目和设施设立基本安全使用标准,严禁运行不符合基本安全使用标准的项目活动和设施。此外,应在省市一级建立休闲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大中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审核经营场地,农业土地政策指导,农产品种植技术,农副产品销售,园规划项目顾问和高级从业人员培训,法律仲裁与调解等休闲农业创业支持服务。
(四)加强人才培养。乡村旅游要从初级发展到高级,并能够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模式,有专业队伍和人才,才能帮助乡村和管理乡村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乡村旅游很特殊,也有自身的特点,二者领域不同。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团队积极开展乡村调查,加强对自身的完善,并不断培训农民,帮助他们建立新的乡村旅游环境。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吸引高端休闲和旅游人才,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奠定人才基础。
(五)提供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以增强地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收实力。任何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应以公司实体发展壮大,实现最大利润为基石,并担当起振兴乡村经济、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所以,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资本重点流入城市和大企业的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国家和政府进一步加强财税扶持力度。推进现有优惠政策落实,开辟休闲农业的“绿色通道”。纳税人如果是经营休闲农产品生产的,或者符合国家所得税优惠条件的,才能获得相应税率优惠。为完善农村土地利用优惠政策,在国家实行土地保护制度和农村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产品生产和乡村旅游可以对农户就业和增收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的农业休闲用地,将其列入农村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搭建农村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互联互通平台,扩大信用贷款额度,并进行小型供应链资金的试点,可以帮助农村民企更进一步解决融资难、贵的现实问题。并且,积极运用PPP、私募股权、私募股权等新模式带动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创新公司运营理念,以资金支持农村民企进行自我造血,推动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六)扩大农产品销售。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制定合理的农产品销售价格,吸引游客购买,以此进一步扩大农村农产品销售市场,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例如,在农产品销售时只销售当季的瓜果蔬菜或有机蔬菜,以确保游客买到的是绿色天然的农产品,并提高游客的信心,这将对促进农民就业发挥重要作用。农民收入增加了,他们就再不需要外出打工,从而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减少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数量。
(七)加强宣传推广,创新内容,增强自身实力。在开展对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推广活动时,应当注重农业推广内涵的创新与优化,开展有特色的农业推广活动,并利用不同手段开展农业推广。就算无法留住客人到当地消费,也要使他们对当地人产生深刻印象,让他们成为潜在的顾客,将来成为回头客。通过有效的宣传来提高知名度,并最终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选择宣传媒介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例如,受众是20多岁和30多岁的年轻人,就必须了解这些人的状态,他们使用最多的媒体是网络,所以要注重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必须进行特色的内容创新,以提升消费者对当地的认知,这有利于增强实力。
喻小倩 重庆财经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