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休闲农业论文 > 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

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11 14:54:00人气:36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后,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在飞速的提高,其中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提升速度非常明显,但是我国农业经济却呈现迟滞现象,农业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问题不断增多,资金回流和供给都有着不小的问题,在加上市场经济约束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导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滞后,缺乏有效的前进动力。文章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新模式的可行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措施研究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经过国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我国农业经济获得了有效的发展,不仅完成了用7%的世界农耕用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数量的壮举,还使得我国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经济,有效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减少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农业也开始了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然而,当年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其他的问题,如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浪费、农村人口结构失调、农村贫富差距较大、农村的医疗等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等,这些都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改善。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当前农村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1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1农产品供需关系不协调

农产品的供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基础民生,但是经过多年的经济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受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市场过于关注特定经济从产品的供给,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很容易导致农产品结构单一并使之产能过剩或是不足,使得农产品市场产生巨大的经济波动,进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另外,近些年我国因为农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与农产品自身的供需关系、农产品生产技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应该主动的通过市场的自主调节、优胜劣汰来淘汰质量不过关的农产品,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有效措施加速净化农产品市场,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

1.2农民收入两极分化严重

经过多年的市场分析调查,农产品供需问题需要国家减少对其宏观调控的干涉程度,但是提高农民收入则应该加大宏观调控的干预力度。当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原有农业经济发展所占有的人口比例以及各种资源投入比例,使得我国农业经济长久发展受限。另外,落后地区农民收入低下是多方面综合因素长久影响下产生的问题,单一的扶贫政策和项目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贫困农民收入问题,所以国家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政策,进一步改善民生问题。

1.3农村经济呈现区域不均衡发展状况

我国地大物博,城市之间受到地理环境和政策的制约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周边城市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例如东部沿海周边的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得到省市内一定的经济扶持和政策倾斜,极大地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我国东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广大东村因为地理环境限制,想要进行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难上加难,再比如山区地区散落的小村镇,想要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更是无望。这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硬伤,国家应该重视其现有的实际情况,研究更加有效的改革措施。

1.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生活设施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其设施是否完备也间接的显示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国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高速发展,但是在农村地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其中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因为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失衡,基础设施的经济和公共效益低下,缺少有效的资金注入,使得基础设施的质量不过关。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后续的维护和保养,但是因为资金不到位,相关的维护工作不能有效实施,而缺少人员的正常维护,农村的基础建设自然显得破旧和落后。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后期的使用和运维比前期的建设还要重要,国家应该加强对现有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损耗和浪费。

2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新模式的可行性措施

2.1重视研究农业市场化经济规律,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及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国家应该重视研究农业市场化经济规律,重视对农产品的供应调控,注重把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但是在上文中提到过我国农业供给存在过剩和不足的问题,并且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过剩的产能直接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仅造成农业资源极大的浪费,还使得那些真生需要的地区不能得到充足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则需要通过市场自由竞争,逐渐淘汰不合格的农产品,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国家应该通过物资的调度平衡地区之间的价格差距,让更多的贫困地区人民受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2重视经济宏观调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其中国家应该重视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农民收入和生产的积极性。首先,良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有活力的人口结构,现有经济发展环境让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中,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遇到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政府部门应该设立农业补贴,引用各项优惠的经济项目来吸引农村人口的回流,为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基础,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限制。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还是受到小农意识的影响,应该进一步的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形成产业化、集群化和现代化,让农民专心生产,减少农民思想负担,更高效的集中进行产能调控,促使农民可以更容易使用到农业高科技产品,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扩大现代农业技术的发挥空间,增加地区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2.3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合理转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受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挤压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将来的发展将举步维艰。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政府将退耕还林与扶贫旅游政策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原本滞后的农业经济向旅游产业转型,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回流速度,使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且良性的发展起来。

2.4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国家应该做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有效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为将来农业农村经济转型打下好的基础。其次,应该加强对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提高农民的基础生活质量,给当地农民经济发展提供信心和支持。

3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产业转型,加强市场经济的调控力度,在保证民生经济发展均衡的条件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缓解农村人口结构不均衡状况,使得我国农业经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林小浩,王力娟,张晓举.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民营科技,2017(2):192-194.

[2]张立娟.农村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模式的探讨―――以山东省为例[J].现代商业,2017(10):124-125.

[3]曾宪章.农业推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

[4]夏振坤.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1985(5).

作者:赵力瑶 单位:海阳市城市形象策划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