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析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是我国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土鸡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肉类消费,但是由于农村散养土鸡数量较少,养殖不成规模,导致土鸡一直供不应求。为了增加农村土鸡养殖数量与鸡肉质量,就必须通过生态养殖技术来建立养殖基地,从而保证土鸡供应可以紧随市场需求。
关键词: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1养殖地的选择以及土鸡养殖规模
首先,养殖地的位置应当远离车流量较多的交通干线或者铁路与人口较为密集的村落或城镇,应选在空气清新的林地地区,并且周边需要有清洁的池塘或者小溪,保持养殖地水源无污染。其次,养殖地的面积不应当小于0.5km2,在建设鸡舍时应当注意可以受到阳光照射,并且建立在背风处。鸡舍建设竣工之后,应当在鸡舍前后开设地窗与采光窗,地面与采光窗之间的距离应当大于1.5m,而地面与地窗之间应当大于20cm,同时应当安装弹性塑料网,网眼直径保持在1cm左右。
2养殖地场地消毒
为了减少土鸡生长过程中发病几率,应当定期给养殖地进行消毒,采用喷雾的方式将8%左右的石灰水或者2%的烧碱与消毒威按照1:1200的比例。在消毒完毕之后,需要对场地、料筒、饮水系统等进行密闭熏蒸,熏蒸可以使用28mL/m2的甲醛混入14g/m2的高锰酸钾。在进行熏蒸之后,应当保持鸡舍的通风,最好放置2d之后再继续使用。
3雏鸡的绿色管理
雏鸡的养殖质量是保证土鸡养殖数量以及鸡肉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进行鸡苗选择的过程中,应当保证鸡苗的体质健康、品种纯正。土鸡的杂交种类看,其中羽毛色泽有红、黑、白与黄;爪有黑、黄、灰与白。鸡苗的优质品种通常有头部较大、喜活动、身体干净、眼睛凹凸有神等特点。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雏鸡出生1周之后,可以进行敲盆训练,便于雏鸡的管理工作可以高效展开。在养殖过程中,应当保持鸡舍内部的光照充足,保持23h/d左右,随着雏鸡的生长,减少到17h/d左右。养殖时,应当注重对雏鸡鸡舍的温度进行调节,1周龄雏鸡的鸡舍温度应当保持在33℃左右,在温度调节时应当体现12h,随着雏鸡不断生长,每周降低鸡舍温度1~2℃。在雏鸡周龄达到4周之后,便停止向鸡舍施温。在进行施温的过程中,雏鸡群会由于温度不合适产生不同的反应。当鸡舍温度过低时,雏鸡群会靠近温度源,并且不断鸣叫。当鸡舍温度过高时,会出现雏鸡群远离温度源,并且不断张口呼吸。
4疾病防治工作
为了保持鸡肉的质量以及避免土鸡死亡,就需要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注射,并且时刻注意鸡瘟的防治工作。雏鸡在生长过程中,出生当日应当给雏鸡注射马立克氏苗;在出生1周之后需要将新肾支滴入雏鸡的眼内与鼻内;在雏鸡生长2周之后,可以使用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进行皮下注射。当雏鸡生长至1月之后可以使用鸡新城疫苗。鸡瘟是一种导致土鸡死亡的毁灭性传染病。为了避免由于鸡瘟导致土鸡群大量死亡,可使用绿色生态的鸡瘟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大蒜捣成蒜泥。将蒜泥混入水中给土鸡饮用。或者将绿豆加入白矾制成粉状,加入适量水作为鸡饲料,3次/d。可以有效的对鸡瘟进行防控。
5结束语
土鸡的销售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养殖土鸡可以为农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所以,通过生态绿色的养殖技术建立土鸡养殖地是保证土鸡销售数量以及鸡肉质量的重要保证,生态养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养殖行业的重要技术,只有研发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才能保证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慧.土鸡养殖技术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8):98.
[2]吴逸.林地土鸡养殖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2):36-37.
作者:王长洪 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畜牧兽医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