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休闲农业论文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7-19 12:33:00人气:358

关键词:河北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入发展,产业间融合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竞争合作不断加强,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间的壁垒正在变低,最终产生融合,出现一个新的产业。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2]。同时河北的乡村旅游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人才的匮乏,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瓶颈。然而,河北省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红色文化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产业融合理论为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给出启示,河北省要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的发展,通过技术、交通、人才等方面的融合,探索适合河北乡村旅游与现代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更好地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既能留住青山绿水,又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双赢路径[3]。

1.1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传统农业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为我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瓶颈阶段,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在国外农产品的冲击下,价格不可能走高,“洋米”“洋面”甚至“洋肉”在“外洋轮船”的驱动下,已经对我国农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比如,美国、巴西的大豆对东北大豆产业的冲击,东南亚的水果对水果市场的压迫,巴西、澳大利亚肉牛对黑龙江肉牛养殖的挤压。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发展走出一条融合发展新路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1.2城市居民“天性”的客观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迎来快速发展期,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但是城市的高楼大厦在某些方面对人的“天性”是一种束缚,城市居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减少,更难觅到儿时的乡愁。当前的乡村旅游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回归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能在某个方面满足城市居民“天性”的隐形需求。

1.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首先,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升级。例如,张家口崇礼地区在做好冰雪项目的同时,要结合本地的特色,促进一年四季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北方的冰雪之都、避暑胜地。第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旅游在河北遍地开花,但总感觉少了一丝乡村味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能够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的味道。

1.4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迫切需要

农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山区等一些偏远地区,这些地方由于未受到外界的过度开发,原生态保持比较好,但是这些地方也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脱贫总体战略目标,简单对当地资源的开发,往往会适得其反,需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让旅游者既能体验到自然的魅力,又能感受到乡村浓厚的气息。

2制约河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

2.1管理机制制约

乡村旅游的开展需要很多部门协调,这主要是乡村旅游的种类及分布不同,这也是导致乡村旅游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原因。曾经出现过一个山多个部门管理,一个湖多个部门管理的现象。这种多部门管理导致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也出现了各自为政,不能很好地整合资源的局面。农村土地权还正在落实中,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还不成熟,这也制约了乡村旅游农场或者旅游庄园的经营。

2.2管理水平不高

河北省乡村旅游有一些做得比较成功,但是总体来说还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一些乡村旅游管理者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整体规划和长久发展意识不强,开发模式单一,不了解城镇人需求,盲目模仿。一个景区出现某种模式之后,便有很多乡村旅游简单照搬模仿,出现了景区与乡村旅游同质化,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区域整合不足,某些地方管理者仅看到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缺乏一个整体规划。

2.3专业人才缺乏

乡村旅游资源多集中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交通不太方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活水平不高,虽然守着良好的资源,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显然还是不足。虽然一些地区有较好的顶层设计,但是在实施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出现了导游及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失,导致农村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严重制约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2.4经营理念落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们环境意识觉醒的一个证明。随着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正在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但是当前一些乡村旅游在经营理念上还存在问题,很多农村旅游为了更快实现经济效应,没有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规划。一些农村管理者为了吸引旅游者而没有原则地妥协,任由旅游者破坏践踏环境,乱扔垃圾,造成农村环境的破坏,一些旅游资源在短时间内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一些经营者本身缺乏相关法规的制约,在进行景区开发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促进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策略

目前,河北省比较高端的乡村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具体分析、精准定位,找出适合河北省的融合开发模式,可以将河北乡村打造成京津的后花园,更好地服务农村的经济发展。

3.1加强领导,积极探索管理体制

党的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种稳定的承包关系有利于地方政府与经营者形成长期的规划设计,有利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乡村旅游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多头管理体制,理顺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促进产业融合[4]。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土地规模化经营,乡村旅游的转型与升级有赖于乡村集约化的进程。根据相关土地流转政策,可以改变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耕作模式,土地经营由零散变为集中,土地资源可形成连片专业化规模经营。乡村根据资源类型与市场需求等因素,实现区域性的大规模生产和差异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区域化、农业景观集约化、村庄主题化,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3.2加强规划,引导树立市场观念

不断提高对产业发展规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聘请相关专家编制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规划,规划要体现出前瞻性、特色化和科学化,要根据河北省不同的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规划设计出主题鲜明、适合不同群体的休闲农业类型,将河北省与京津休闲旅游项目有效串联,形成整体推进发展的态势。组织相关专家与学者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为了避免盲目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打破以单体景点吸引游客的传统促销方式,以复合型资源和整体形象产生魅力,形成强势吸引,塑造乡村旅游的品牌。

3.3更新理念,积极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休闲的发展与农村旅游的融合需要管理者和经营者及时更新理念,对现有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必然会影响其发展,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这不仅需要管理者更新观念,还需要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在农村灌输一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才是农村旅游市场发展方向的理念,奠定两者融合的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积极吸引高端人才,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奠定人才基础。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方面,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行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服务,积极开展示范户的创建和星级评定,更好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营造高质量的服务环境,各部门及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好,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提供支持,不断学习先进地区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经验,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联席服务制度,更好地解决服务方面的问题,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河北省一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的地。

3.4加强产业协作,积极引导产业融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河北省旅游产业部门要打破部门分割的思维,以开放的观念为产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要跳出本产业看待产业发展形势,树立大旅游观念,以产业部门的联动政策的出台,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政府应在旅游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宏观管理作用,同时要发挥市场在实现旅游业融合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此外,还要加快放松行业管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必然要求休闲与旅游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休闲农业正在成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河北省农业休闲活动正在逐步丰富起来,基本形成了踏青赏花、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农耕教育、体育竞技、音乐舞蹈等休闲形式。河北省各地方根据自己的旅游特色,积极吸引城乡居民参与,例如武强县周窝村音乐节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廊坊市举办的中国廊坊•第什里风筝节,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邯郸市举办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启动仪式暨绿色骑行活动,更是让城镇居民积极参与到绿色环保健身活动中来。

3.5强化营销策略,打造高端品牌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需要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吸引高端消费群体,特别是河北省紧邻北京和天津这两个高端消费群体聚集区。未来的高端消费除了农业观光、田园度假外,还应包含生态产品供应、定向会员配送,以及项目地附近的自驾游、休闲会议游、养生养老度假游、科普观光游等等。目前京津冀已经推出了十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塞外风情度假线路、山野林趣休闲线路、潮白生态休闲线路、山海风情度假线路、红色太行休闲线路、山水画廊风情线路、温泉美食体验线路、田园农情品鉴线路、运河文化休闲线路、精致农业体验线路。作为旅游大省,河北还应该在宣传衡水湖、围场、迁西、元氏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方面多做文章,更好地形成休闲农业集聚区。在京津积极开展美丽河北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擦亮河北休闲农业品牌,传承燕赵历史文化,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塑造河北名片。同时河北省要利用好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潜力和优势,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积极举办博览会、创意大赛、农事节庆活动,精心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端品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33-34.

[2]刘邦凡.推动我省休闲农业创新发展[N].河北日报,2017-02-22(7).

[3]李赞.河北环京津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旅游纵横,2012(8):56-58

[4]曹雯.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J].农村经济,2015(5):33-35.

作者:王宏禹 单位:衡水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