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休闲农业论文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发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28 13:50:00人气:420

[摘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最佳的途径,美丽乡村建设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娱乐、教育、环境等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业为依托,大量发展二、三产业,但目前,农业发展成果显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较少,更缺乏二者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缺乏系统性、联系性动态的、静态的分析,尤其是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尚处于空白,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协同机制研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思考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协同创新研究的背景

21世纪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对休闲农业进行了规范,从而使休闲农业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从2004年开始,中央级别的文件相继出台,开始关注“三农”问题,为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要发展休闲农业,农业部对休闲农业健康地发展也提出了指导意见.2010年之前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娱乐休闲的种植农业、乡村旅游经济进行了规划.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2013年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休闲农庄.2014年农业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村中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农业和美丽乡村融合,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协同发展将是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截止2018年底,已经有上十万个以上村开展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休闲村庄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1].大大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增长.中央财政部计划从2016到2020全国建成6000左右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重点.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人民追求的新型旅游感官体验:农家乐、农业园、农业采摘、古村落、民宿等新型旅游形式,旅游业的新业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休闲农业也拉动了城市旅游的新局面.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农家乐,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兴起.1989年中国乡村旅游协会的成立,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000年丰富的多彩的现代乡村旅游逐渐被广大旅游消费者接受.2006年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2016年农业部3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5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希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推动农村进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新型支柱性产业[2].这些政策性的文件标志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对促进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服务地方经济.

1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研究的概述

1.1相关概念的梳理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乡土风情、农村的生活起居等乡土特色,发展观光、游览、休闲、采摘等乡土风格的旅游活动,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乡村旅游:以乡村的自然资源、建筑景观、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为吸引物,在休闲农业游、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乡村休闲娱乐、会议度假、探亲访友等形式的新型旅游方式.

1.2研究的价值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是对旅游产业理论的提升是一个补充,相关的专家、学者单纯地对休闲农业的研究或单纯地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多,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创新发展,是农村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乡村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提升乡村农业的档次和经济发展水平.乡村旅游为休闲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协同创新发展,形成了新业态.

2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

2.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立足基础相同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农村的生态为依托、以农民的生产劳动为背景,形成的农业和旅游相融合的新业态.

2.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一致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为了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的兴旺可以提升农村的经济收入,带动乡村更好、更快的进步.

2.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参与主体相似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都是以乡村特有的基础和条件为主体,让城镇居民参与到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来,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4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拥有基础资源、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相辅相成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都是以乡村设备设施条件,大部分人力资源都是原有的农民,或经过招聘上岗的员工,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管理不规范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配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农民,或其他行业的管理者转行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管理中来,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经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前瞻化的管理格局,不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这样会大大阻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脚步.3.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产品比较单一目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产品以农业采摘、农家乐为主导,没有很好地融入农村的民俗风情、乡土娱乐的文化内涵.完全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乡村体验项目少之又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深度开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3.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部分以农民为主,或以农村的某个家庭经营的模式为主,缺乏专业的培训.服务水平和技能上比较欠缺,加上配套设施的局限性,使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偏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4].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游客的需要,不能为游客提供心理上需要.

3.4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原有不同的产业背景,在产业规划和协同方面,要进行通盘考虑和统一规划.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其产业结构做出通盘考虑,产生更大的规模集群效益,注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转型升级新的发展模式研究,体现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强新业态的转型升级休闲农业的采摘、产品的加工、旅游疗养、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度,提升产业的集群发展.

3.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营销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薄弱

休闲农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开始引人注意的,但在宣传力度上还是表面化,没有深入到乡村内容去细致化的了解和挖掘其资源底蕴、文化内涵,产生的辐射带动效果比较弱,品牌宣传的力度不大,创新性的不多,不能做到独树一帜,缺乏新意[5].

4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

4.1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的,政府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经济上提供帮扶,全面健康地保护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借助各种行业协会、民间团体、合作社等,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的农村市场环境,全面规范农村个体商户的经营理念.

4.2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合理配置,优化乡村资源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乡镇和城市人群的需求是最基础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拓展,从而激发内在的活力和潜力[6].针对不同地区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区分不同区域的游客的真正需求.

4.3减少中间环节,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休闲农业中的生态采摘、乡村旅游中的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中间商从中谋取的利益,让旅游者真正体验到乡村旅游产品、纪念品的经济实惠,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

4.4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低、服务技能技巧不够现代,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聘请各大机构、院系的旅游领域的专家来讲课,手把手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档次,提供高质量的、有品味的乡村服务[7].

4.5大力宣传,提升知名度,提高竞争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借助各种载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借助互联网络进行推广,建立自己的公众号[8].通过公共营销、电子媒介宣传等,提升知名度,从而提升竞争力.

5结论和展望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为乡村旅游提供产业支撑,乡村旅游为休闲农业提供生机和活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为区域的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文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2]郑石,林国华.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7,(3):324-331.

[3]何成军.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以都江堰现代农业区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7.

[4]赵锐.成都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6.

[5]高露文.丹东市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8.

[6]方荣辉,薛华.旅游文化产业结构与生态化建设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9,36(5):122-124.

[7]刘腾,石岩.乡村振兴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析―――以枣庄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8,35(5):95-100.

[8]方荣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升级浅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9,36(2):141-144.

作者:方荣辉 单位:滨州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