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的功能模式及对策
摘要:休闲农业是指依托自然、农产品、农村文化等良好的农业资源,以娱乐休闲,体验农活,亲近自然为目的,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活动。新形势下它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挖掘我国农村丰富资源的潜力,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为了促进它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休闲农业;功能;模式;对策
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的改变,我国对于休闲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人们追求休闲方式的多样性,关注身心愉悦及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休闲农业作为休闲方式的重要选择,近几年发展迅速,突出表现为市民在闲暇时间去农村游憩,观光等。因此研究我国的休闲农业对于深入研究农业问题,城乡发展问题及社会进步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概念,功能和模式对休闲农业做了简要概述,并结合具体地方与国家发展实例,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解决措施。
1休闲农业的概念
1.1内涵
休闲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文学,”schole”一词指闲暇,休息,休闲及教育活动,娱乐[1],从中得益之意,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根据很多学者对于休闲农业的定义可以得出,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天然环境,自然景观,农业耕作和农村文化等资源,配备相应的休闲农耕与农业设备,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活动。休闲农业是在充分使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适应市场需求,使得在农业基础上发展来的具有休闲功能的一种农村服务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统一。这有别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自给性与封闭性,而是挖掘具有特色,多样,优美的农业资源的潜力,提高他们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营造舒适惬意的田园环境,使得游客感受与体验到农村生活的乐趣,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获得心灵的慰藉。
1.2外延
休闲农业在国外100多年以及我国20多年的发展[2],目前已形成了8种类型::(1)观光旅游型(2)休闲度假型(3)参与体验型(4)文化娱乐型(5)学习教育型(6)品尝购物型(7)疗养健身型(8)回归自然型
2休闲农业的功能
发展好休闲农业能够拓宽农业功能,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它的具体功能如下:
2.1经济功能
休闲农业可以使得农民通过提供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与优质的服务获得收入,让农民不再单纯依靠作物种植获得收入,拓宽了农民获得收入的途径,另外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优化城乡结构,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2.2社会功能
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得游客和农民实现对接,有利于减小两者的文化隔阂,加强城乡沟通,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使得城乡居民都互相理解与包容。
2.3生态功能
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保存优美的农村自然和人文景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自身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游客的综合需求。
2.4教育功能
休闲农业可以帮助游客深入了解农村的耕作技艺与风俗习惯,体验当地别有韵味的农村生活,对农村动植物有细致观察,学习生产和文化知识,这是一个天然的农业科教园地。通过参与,可以让游客切身体会农村生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激起他们保护生态环境,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意识。
2.5医疗功能
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绿油油的草地,恬静的环境,其乐融融的家人,使得游客暂时缓解工作及生活的疲劳,投身于享受自然,感悟自然的怀抱当中,这是休闲农业所自身特殊的功能。
3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19世纪初,休闲农业在欧洲萌芽,后来发展成为以观光为目的的农业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单纯的观光农业向休闲,度假,体验,环保,教育农业发展,新兴了有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观光采摘园等。90年代,出现了节庆活动,民俗风情等活动,休闲农业的内涵在逐渐提高,模式也在多样化。
3.1田园旅游农业模式
田园游览农业形式是以乡村田园景观,农业经营和独具一格的农产品为载体,联合农林牧渔进行差异化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来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天然的心理需要[3]。具体有几种类型:农田旅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参与体验游。如广西北海市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等。由单纯吸引游客采摘到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园区的景观,还注册了“观光农园标章”,实行标章制度,到后来融入了解说服务,使得园区旅游质量提升很大。
3.2科普教育旅游农业模式
科普教育游览农业方式是通过农业观光园,科技园,展览馆,博览园等观光场馆的形式,借助农业演出与节庆等活动,让游客加深了解农业历史与技术,掌握生产常识,实现寓教于乐的功效。主要有几种类型: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农业园等。如广东高明霭雯的教育农庄,山东寿光的生态农业博览园等。1962建立的日本的岩水县小井农场,先后建立动物农场,耕作工具展览馆和奶牛馆,还会举行挤牛奶表演供游客观看。此外教育农园已成为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类型,配合解说教育系统,使得农业知识有声有色的展示在游客面前。
3.3农家乐旅游模式
农家乐旅游模式是指农民借助自家庭院,种植的农产品,配备良好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来游玩,体验农家生活等的活动。具体有几种类型: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民居型旅游,休闲娱乐旅游,食宿接待旅游,农事参与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等。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四川成都农科村徐家大院,更加注重对成都文化内涵的挖掘,提供更多休闲与体验产品,让游客体味乡土气息,感受自然之美。
3.4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是依托农村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呈现农村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与内涵,举办节庆表演,技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旅游活动。具体类型有:农耕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游等。如西藏拉萨的娘热民俗风情园等。在农耕始祖后稷发现五谷的地方[4],稷山,在这里的稷王山上一直沿续着为农耕始祖举行祭祀活动的古老民俗,对山下的村落也实行了重新整顿与完善,使得后稷文化得以延续与传承。
3.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是借助幽静,舒适的自然风景,独特的自然风光,周围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配备相应的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供游客休憩,度假,娱乐等的活动。具体有几种类型:休闲度假村,休闲庄园。如湖北武汉谦森岛庄园等。目前这种模式发展迅速,人们在反季节前往舒适的度假村,庄园休憩,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这种度假村提供优质的餐饮与住宿,独特的自然环境,惬意的田园氛围,使得游客流连忘返,但是游客体验后的废弃物处理也是值的我们关注的,激起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5]。
3.6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村落乡镇旅游模式是以古色古香的古村镇宅院和新农村建设格局为吸引物,开发村镇文化的潜力、主要有几种类型:传统民居和古宅院游,历史城镇游,现代新村建设游。如平遥古城,江苏华西村等。近几年浙江乌镇发展态势良好,更是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乌镇充分运用地方特色,利用互联网发展的热潮,让它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代表,成为适应现代信息发展的标杆。
4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主要面临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布局不合理;品牌效应不突出,规模经营程度很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与稳定开展,应该采取一些对策。
4.1加强产业整体规划,创新经营模式
我国大部分的休闲产业都是资源开发型,粗放经营,盲目开发与定位偏失问题很常见。规划应以全国布局规划为大纲,以地方特色资源规划为实践,注重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结合,突出当地品牌特色。另外要认真分析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对当地的发展做好市场定位,进而逐渐建立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品牌。在规划过程中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护,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4.2提高规范管理水平,保障有序发展
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土地等部门之前明确权责分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管理作用。在制定休闲农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全国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从产区的道路建设,配套设施,服务管理到从业人员的教育,上岗再到服务价格制定,安全卫生保障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可以对各地发展良好的景区实施奖励,颁发认证标志等。
4.3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经营方法可以采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餐饮管理等。经营单位可通过经营许可证合法经营,进一步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与质量;投资方面可以加强多元投资方式的建立,在提高政府对于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之外,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国内外企业和公司,以股份制或合资方式进行经营;在营销方式上,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节庆活动,观光旅游等进行宣传,如可以利用明星效应等,加强与旅行社周边景区,景点的结合,提升休闲农业区的知名度,促进它的发展。
结束语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资源,风土人情,农业生产为吸引物,满足游客休闲,体验与教育等复杂的,高层次需求的新型农业生产活动。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经营为主,自然环境保育为重,以农民利益为依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从全局出发,加强规划与法律制定,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发挥各个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方位考虑,各方面支持与努力,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创新与优质经营,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17-19.
[2]郭焕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6.
[3]曾玉荣.台湾休闲农业理论•布局•实践[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82.
[4]张云.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农耕文化挖掘[N].山西新闻网,2017.1.21.
[5]王洁平.对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的思考[J].旅游研究,1996(5).
李穗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