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现实意义及思路
一、休闲农业在我国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契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休闲时代的到来
随着科技进步、收入增加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从追求物质生活转向追求精神享受转为把时间和收入用于旅游、娱乐、运动等各种休闲活动,休闲已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同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使得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闹市区在休闲游憩的设施与空间上都呈现严重不足。再加上大众运输工具及私家车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愿意远离闹市,回归大自然,亲自体验农村生活,以调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舒缓心情。我国2013年人均GDP突破6700美元,法定假日已达115天,“有钱有闲”的老百姓正变得越来越多。“休闲时代”已叩响中国的大门。
2.旅游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从而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目前中国公民可以成行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增加到76个,从2004年开始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已跻身世界前五位,中国正以其“健康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渊源博大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我国政治社会环境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必然会带来更充足的旅游需求。“十二五”期间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和谐社会生活形态的要素之一,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新的大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旅游业新的亮点势必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国家政策的导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而休闲农业的发展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国家政策导向的一种多产业融合的产业方式,既能解决生态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4.农业转型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农业一直持续高速发展,农业面临转型升级,政府部门和学者们开始积极倡导地方农业结合自身优势向休闲农业方向转变。但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极缺战略规划,大部分经营中的休闲农业旅游场所环境不舒适、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足、产业链过短……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各地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面对农业转型的良好机遇,我们亟待为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二、休闲农业在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休闲农业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且对于解决我国社会的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以及推进社区养老等问题大有裨益。
1.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休闲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和创造性。休闲农业是高品位、高层次的绿色生态产业;是按照居民的丰富需求培育和构建的融生态、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科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农业”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因此,对休闲农业的发展除了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之外,必将推动我国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同时还将推动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推进环境保护进程。
2.推动社区养老等社会问题解决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但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却令人堪忧。旧有的居家养老靠不住,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新型模式正在探索中。“社区养老”需要社会参与、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要把老人的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内容融合起来,在我国尚是“雏形”。以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小区物业功能狭隘,文化娱乐医疗设施资源有限,且短时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社区养老无疑遥不可及。而民办养老机构,要么价格过高,绝大多数人不能承受,要么服务质量差、场所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服务需求。如果能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对其上下游产业链和链上企业与产业进行整合,尤其是下游产业链向“社区养老”延伸,也就是在休闲农业场所中融入养老服务机构,那么不仅仅发展了休闲农业,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我国社会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三、休闲农业在我国发展的思路建议
我们需要在分析休闲农业现有产业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延伸、发展研究,使之形成多产业、多企业协同运作的立体产业链网络,进而来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未来我们应从以下角度去研究与发展休闲农业:
1.接通休闲农业产业链
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供需链、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五个子链条,其中价值链是所有链条连接的基础。因此,在后续的研究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对休闲农业的所有经营参与者和相关行业进行内外部价值链分析和上下游关系分析,进而将断续的休闲农业相关产业部门(断环或孤环)借助休闲农业的合作形式串联起来。要对所有休闲农业的经营参与者(种植户、养殖户、储运公司、加工企业、销售企业、服务企业等)和相关行业(农、林、渔、副、牧、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进行内外部价值链分析和上下游关系分析,从而弄清楚这些业态、企业的休闲农业产业关联程度、资源流向关系,明确他们各自在产业链上的角色和地位,进而才能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休闲农业相关产业部门(断环或孤环)借助休闲农业的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实现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也就是要在理顺休闲农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接通休闲农业的供需链、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
2.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
这里的内容包括两点:第一,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要拓宽休闲农业的基础产业环节并丰富其技术研发环节;第二,向下游拓展,要尽可能地丰富产品形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拓展各类市场,尤其是旅游市场。进而在大经济地带或流域经济区上构建出完整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3.整合优化休闲农业产业链
后期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继续整合休闲农业的价值链、供需链、产品链、技术链、空间链,并优化形成休闲农业立体产业链模式。进而能够帮助休闲农业的参与者找到在休闲农业产业链中的自身经济活动的“优区位”,并在“循优推移”过程中找到某一地区在休闲农业产业链上的“优区位”,从方法上实现帮助某一经济区域寻找到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特色。最终从大经济地带上实现休闲农业统筹规划,进而在地区发展上形成特色经营和协调发展,从功能上实现帮助解决居民休闲、养老、宜居、环境保护等问题。
4.给予政策扶持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在其后续的整合优化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十分重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纳入休闲农业立体产业链的企业进行跟踪评判和监督监察,从规划建设、引导扶持、协调发展、立项资助等角度提出基于立体产业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建议。与此同时,要想保障休闲农业立体产业链网络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还需要从行业标准、组织内律、外部监管三个维度来逐步构建休闲农业立体产业链约束机制,从而保证整个产业链有效协同、共同发展。这有赖于诸多从业者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通力合作。
四、启示与展望
在休闲农业的后期发展中,需要通过对现有的、分散的相关产业和企业进行调整、组合和一体化,让休闲农业产业链上的所有相关环节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必然能提升所有链上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形成休闲农业的新的立体产业链。从理论价值上而言,这种整合优化后的立体产业链是对现有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对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休闲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优化研究将丰富和发展以下理论:农业经济理论中的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区域分工理论、农业比较优势理论和农业产业结构理论;农业发展理论中的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传统农业改造理论、城乡统筹理论;农业生态理论中的环境承载力理论、循环农业理论和可持续农业理论等,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从实践价值上而言,这种立体的,基于五个维度(价值链、供需链、产品链、技术链、空间链)的休闲农业产业链模式可以指导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可帮助所有参与者进行角色定位和竞争优势分析。当然,纵观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均得益于政府对农业和休闲的重视。面对我国现在休闲农业经营者队伍的逐渐壮大,如何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特色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未来休闲农业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的整合、协调、引导,有赖于所有从业者的通力协作,有赖于参与企业的内部监管与外部的行业监督。
作者:毛帅 宋阳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