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休闲农业论文 > 休闲农业发展借鉴范式

休闲农业发展借鉴范式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1-02 04:57:00人气:366

1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及问题

1.1发展特点及历程

“休闲农业”最早于1989年在中国台湾学术会议上提出,但其自传入中国大陆后,由于专家和各界人士众说纷纭,至今也未形成一个统一认识。在我国内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开办的“荔枝节”为我国内地休闲农业首开先河,其他省市随之兴办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4]。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①具有独特的发展格局。起步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再向中、小城市发展,大城市也是由近郊区向中、远郊区发展。②依托从城市转向景区。起初是出于自身考虑发展,如今已向景区发展,带动农村脱贫致富。③形式从单一观光型向多功能发展。过去是以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为主,形式单一,如今已赋予它新的内容,并且融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保健等功能为一体。④从自发地发展走向规范化发展。过去的自发发展管理不规范,如今已对休闲农业予以定期评估,分为一、二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点)。⑤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效互动。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密切结合[5]。总体而言,中国大陆休闲农业的发展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年)。改革开放前期,一些农村依靠区位优势,利用靠近城市和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展农业观光,举行农业节庆活动。②初步发展阶段(1990~2000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光、旅游、休闲有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和农户们利用区位优势,根据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环境和饱含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兴办各类观光农业园。③初具规模阶段(2000年至今)。主要是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保健等功能相融合,使休闲农业在功能上得到升级,加上各级政府的支持,体现出了综合农业的特点[6]。

1.2面临的问题

休闲农业虽然在我国发展迅猛,已经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它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①产品的季节性特别明显而且休闲农业项目雷同现象严重。观光休闲农业并没有克服季节影响,存在着明显淡旺季之分,旺季人来人往,淡季门庭冷落,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目前休闲农业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的占全国乡村旅游的60%左右,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项目雷同,粗放经营,布局分布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如福建,大部分农业观光园都用网上“开心农场”经营方式运行,没有特色[7]。②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宏观管理,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指导力度不足。大部分地区都未制定休闲农业的总体规划,也没有形成明确的管理机构,只是粗放式管理,并不具备持续发展条件,导致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项目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不合格、管理混乱无序等问题。其经营者大多是农民,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没有专业系统培训,服务意识和技能差。同时,政府也缺乏解决休闲农业用地需要和土地控制关系问题的政策,资金补助力度不够,缺少对休闲农业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③不合理开发导致原有生态和人文环境被破坏。很多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很多农民开发新产品时忽略了地方特有文化内涵和价值[8]。④缺少专门性的休闲农业法律。目前,涉及休闲农业方面的法规只有旅游类的,对休闲农业只能打“擦边球”,而没有专门针对休闲农业的法律法规[9]。

2中国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是中国最先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1990年台湾“农委会”为了寻找新的农业发展出路,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各个方面支持了休闲农业的发展[10]。休闲农业在台湾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①萌芽阶段(1971~1989年)。最早在台湾苗栗大湖、彰化田尾等地出现观光果园花市,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又可以品尝和购买农产品,农民也获得很大收益,由此证明观光农业大有可为。②成长阶段(1989~1994年)。1989年台湾“农委会”在台湾大学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在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休闲农业的概念,休闲农业规模扩大,形式多样化。③拓展阶段(1994~2000年)。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休闲农业出现法律规章和现实脱离、部分经营者经营方向偏离的现象。为了及时步入正轨,台湾“农委会”于1996年12月修正《休闲农业办法》,公布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④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中国台北将休闲农业发展定位在“国际观光水准”,使其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追求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这4个阶段的发展历时30多年,一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使台湾农业实现了质的飞跃,主要是因为它所具备的特点:①政府主导,积极推动。在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一直在进行策动、规划、辅导、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农业收益颇低时,政府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休闲农业才得以立足。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台湾休闲农业将资源多元化、地域差异性和社会需求复杂性相结合,同时突出主题,使经营具有自身特色。项目形式多样化,有休闲农场、农业公园、观光公园、教育农园等,符合游客的多样化需求。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文化特色,森林资源丰富的则走生态旅游路线,水资源丰富的则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区,各地形成不同休闲农业主题。④创新经营,持续发展。以特色创新、多元经营、服务周到为经营特色,产品设计别具一格,将奇观、风景、氛围、主题融为一体,同时经营范围不断扩张,实现持续发展。⑤建立中介,加强服务。台湾农民独树一帜,自主成立了台湾农业发展协会,作为行业协会中介机构[11]。台湾的成功发展无疑成为发展休闲农业的楷模,它的发展独具特色,个性鲜明,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值得借鉴和学习。

3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首先发源于欧洲的意大利。Nobel(1967)通过研究法国农村旅游业,证明旅游业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12]。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取得迅猛发展,大致经历萌芽(19世纪初)、发展(20世纪中后期)、成熟(20世纪80年代后)阶段[13]。但是不同国家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渠道,在德、法、荷兰等国,休闲农业类型主要有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民俗观光村。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专门研究乡村旅游,表明其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的发展。西班牙参与乡村旅游的多为25~45岁购买力和文化水平高的群体,这些乡村活动包括运动以及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活动。1962年后,美国休闲农业主要以度假农庄和观光牧场为主,而且成年人参与乡村旅游的比例很高。2000年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3年中,近2/3的人参与过休闲农业,90%以休闲为目的,可见,休闲农业在美国的普遍率之高[14]。在亚洲,日本自1992年起,由农林水产省积极推行绿色旅游理念,绿色旅游包括农林水产业庆祝活动,市民进行的插秧、割稻、挤奶等体验活动和学生在假期进行的农林业实习等活动。日本典型休闲农业包括:体验式农业生产与观赏性农业生产两种;将小块土地租给市民作为休闲农业特区,可进行风筝节、插秧比赛等活动。三是农民根据当地习俗和自然资源,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的家庭农庄[15]。其他一些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只是模式和项目大多相似,但也给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4对策与建议

4.1“点-线-面”式经营模式

鉴于我国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初具规模阶段,而且各地独自经营,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发展进度也不一样。有些地区休闲农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且发展不同步,因此提出“点-线-面”式经营模式。①“点”。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环境因素和人文条件各自发展,使自己的产业独具特色,在竞争中加强竞争优势,使自身条件成为软实力,具备一定品牌效应。②“线”。实现相邻地区的合作,在产品上和项目上加强协作,在各个节日推出特色鲜明的产品和项目,吸引游客。③“面”。将全国的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突出其他国家不具备的特色,使我国的休闲农业形成优势并走向世界,打开全球市场。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共同富裕无疑是有利的,可带动落后地区发展,同时由于规模的扩大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可解决技术壁垒,农民对于当地文化相当了解,稍微培训即可参加休闲旅游。

4.2对策与建议

4.2.1克服季节障碍,推出特色产品,丰富观光休闲农业经营内容。在不同季节推出不同产品,使自己的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如有些地区冬季可看雪,春季可踏青,夏季可赏荷,秋季可看菊,让各个季节的旅游都不会“冷”,在各个季节保持均衡。就像台湾一样,在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符合自己特色的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休闲消费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需要更加丰富的供给。各地可以将原有的观光发展成为游客实际参与的活动,按照日本的发展模式,游客自己采摘蔬果,这样也可调动游客积极性。可在休闲农村设立婚纱摄影,学生也可去写生和进行林业实习。休闲农业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改变自身模式,积极创新,这样才不至于被淘汰。

4.2.2加强政府宏观管理,提高休闲农业经营水。美国休闲农业的成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也可将休闲农业的管理纳入政府行政管理范围,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休闲农业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此外,加大政策优惠,在休闲农业企业融资方面提供优惠,也可吸引社会积极投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16]。学校可设立观光农业专业,专门培养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帮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加强实践能力。各省也可设立休闲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性,使休闲农业向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17]。总之,要把从事休闲农业相关工作的人员组织起来,制定相关标准,让休闲农业做到诚信经营、创新经营,使其发挥品牌效应。

4.2.3采用循环经济的生产及服务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在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结合实践,可采用生态型种养方式,如稻田牧鸭、桑基鱼塘等,在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同时美化环境,同时应该设立有机垃圾回收机构,用于发酵工艺[18]。借鉴日本经验,坚持绿色旅游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色,而不是人为改变。在创收益的同时,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

4.2.4完善休闲农业的法律法规条例,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护。目前只有旅游业相关法规,而没有专门针对休闲农业的法规,因此需要制定专门法规来规范和管理休闲农业,将休闲农业从旅游业中分离出来。但是休闲农业是基于传统农业的,因此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可将农业和旅游法规相结合[19]。只有有了明确约束,让经营者无孔可钻,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5结语

休闲农业发展之路漫长,不应该一味追求速度,还应注重效率,同时应防止恶性竞争和对自然资源的恶性开发和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长久之策。加强休闲农业的规范化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是其发展的必要前提,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才是其长久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就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就是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方向,是我国走向富强的新希望。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