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浅谈
摘要:农作物生长的载体主要是土壤,而在其生长期间要确保持续供应养分,这就对土壤提出一定的肥力要求。因而为确保农作物绿色、健康,应遵循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原则,探索合理有效的培肥技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真正实现有机农业种植。
关键词:有机农业;农业种植;土壤培肥
1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的原则
第一,结合生物培肥、人工培肥的原则。前者可通过种植豆科、多年生牧草、绿肥等农作物培肥地力,成本低,没有污染;后者是在土壤里施入有机肥料、无机肥料,虽然成本较高,但速度快、效力大。在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中只有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才能事半功倍。第二,长短结合、主次分明的原则。在农业种植制度中,需先明确需肥多、高产量和高效益的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在施肥时考虑肥效差异和灌溉、耕作等多样化要求,以慢效肥为底肥,适宜早施、深施;以快效肥为追施肥,适宜及时施、浅施;如果是干旱地块要基于实际情况适量适时施肥,能灌溉的地块应高水高肥。第三,大力培肥中低产田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加大土壤施肥量,农作物产量也会增加,但效益报酬却递减,所以要注重培肥中低产田,提高农作物增产效益。
2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措施
2.1科学合理地耕作
一方面,科学使用耕作方式,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安排好农作物的布局,以便维持、提高土壤的肥力。例如豆科植物根瘤就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典型,它能固定空气里的氮,成为氮源,在植物成熟之后地下保存根瘤菌固定的氮,培肥土壤。使用豆科植物轮作方式,就能有效利用根瘤菌,改善土壤有机物。另一方面,选择合理的耕作技术,协调土层、肥料、水分、空气等,改善土壤状况,优化有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例如合理疏松土壤能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高效使用有机肥料;合理耕作能确保农作物生长空间足够大、土壤肥力充足;合理灌溉能保证按照农作物生长情况决定需水量,促使有机肥发挥作用。
2.2根据有机肥特性施肥
有机肥是组成有机农业种植的重要部分,具有安全和高效的特征。有机肥成分不同,适用的农作物也不同,所以在施肥环节应合理选择有机肥及其营养成分,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这就需要种植者合理选择肥料。在化学肥料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量是非常清楚的,使用时可以对比例、数量等进行控制;有机肥则涉及复杂的营养成分,大部分农业生产者对养分含量的理解不足,很难把控其用量,也难以基于农作物需求施肥。所以必须了解有机肥中各种营养元素成分及其含量,通常可从农业经济技术手册或肥料手册中查找。例如在土壤培肥计划的制订环节,务必要确定氮、磷、钾等肥源的含量及其当季利用率,一般是20%~40%,还有农作物养分需求。有机肥的含氮量往往较低、含钾量较高,但氮素需求量最大,所以计算有机肥使用量时应从农作物的需氮量着手,氮量足够磷和钾就不会少,如果农作物喜磷、喜钾,就可补充适量草木灰或骨粉。
2.3根据农作物种植规律培肥
农作物对养分的比例及需求量不同,施肥时要按照农作物的需求区别对待,掌握施肥时机,适应农作物生长规律。在有机农作物的生长中,营养临界期、营养最大效率期非常关键[2]。前者以农作物生长初期为主,此时土壤中缺少矿物质营养会阻碍有机农作物生长,难补救,应在播种阶段或者移栽初期施好基肥;后者以农作物生长的中期为主,例如以果实或者种子为经济器官的农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就是开花结果期,需要大量肥料,前期基肥矿化的营养物质大量损耗,应及时施入适量速效有机肥,补充矿化营养物质,通过种肥与追肥结合的方式满足农作物在各个阶段的养分需求,确保其旺盛生长。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是非常复杂的农业技术,需要根据有机农业种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耕作,更要根据有机肥和土壤的特性施肥,同时按照农作物种植规律培肥,促使土壤肥力达到有机农业生产的要求,减少施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确保更好地进行有机农业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费国玲.有机种植农业的土壤培肥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18(04):77+79.
[2]杨丽,黄东素.有机农业种植中土壤培肥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7(12):81-82.
作者:祝俊英 单位: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