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摘要:农作物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民众对其十分关注。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进行应用越来越受到青睐,其在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种植成本的节约,使农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时,主要是通过运用植物性农药与天敌昆虫的防治等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充分利用有益生物与植物的抗性基因相互配合,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农作物具有较好的绿色性,生物防治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较为科学的治理方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
1.1利用天敌精准防治害虫
在利用天敌防治害虫过程中,需要根据害虫不同生长阶段存在的不同天敌,大量引进和繁殖害虫天敌,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天敌的最适防治时期和有效防治种群量,这样才能提高防治的效果,进一步降低防治成本,实现天敌防治害虫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2利用杀虫活性植物
作物抗虫性是其自身具备的一种可遗传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利用杀虫活性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害虫无法在寄主作物体内进行栖息、产卵、取食和正常发育,也可利用害虫嗜食有毒植物来对害虫进行诱杀。目前在生物技术支持下,可以将杀虫活性植物的基因导入多种作物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品种,以此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1.3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具体可以采用人工方法来培养病原微生物,并制成微生物农药制剂,将其在田间喷施,能够防范害虫。目前研制的多种防治害虫的生物制剂在田间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部分制剂能够在田间自然繁殖,起到长期保持防治效果的目的[1]。
1.4特异性昆虫控制剂的利用
具体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或是昆虫生长调节剂来进行害虫防治,但此方法只能防治害虫种群的特殊群体,无法达到全面防治,还需与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
1.5微孢子虫的利用
微孢子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其能够感染所有动物,利用微孢子的特性使其在害虫种群中传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为害的效果。利用微孢子虫进行害虫防治,具有持续、低耗、环保等优点,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而且人畜无毒。
2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2.1运用生态微系统防治病虫害
农业害虫种类较多,且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针对农作物种植方式进行合理改变,摒弃传统的种植方式,通过合理布局,基于品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来采取有效的种植措施,提高农业病虫害防治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提高植被覆盖面积,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病虫害防治能力的提升,且通过引入多种微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抗虫害水平[2]。针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间距进行有效调整,增强农田抗虫害的能力,避免病虫害传播,通过合理布局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另外,还要科学对农作物进行组合种植,能够对病虫害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2.2多品种混种或间套种植
采用农作物多品种混种、间作和套作的种植方式,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防止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业生态的稳定性。具体制定农作物混种、间作和套作的技术指标,宜在同一田块上分行或是分带种植2种以上农作物,且为了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中播种后季农作物,可以实现生态空间的集约利用。另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农作物存在的主要虫害、昆虫、寄生虫和天敌制约病虫害繁育的因素,科学把控农作物生长,促进低层农作物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生态的稳定性,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3]。
2.3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病虫害
该项目是目前较为新型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具体可以通过运用农业生物遗传技术,将能够杀死病虫的基因移入到农作物原生质体内,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也可以利用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其是利用植物病原菌来对农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具体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可以通过微生物、生物遗传、移入抗病基因等方法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2.4综合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优化生态体系
在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针对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全方面和多角度进行考量,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过程中,针对害虫、环境和温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考虑,还需要考虑到农产品生存条件,从而综合运用各种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全面调查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宜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农作物,采取有效的治理方式来改善土质问题。具体还应根据不同区域来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以此来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平衡。
3结束语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效率,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农作物生长环境和习性特点,合理组合农作物种植结构,并综合运用各种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以此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祥.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现状与未来[J].甘肃科技,2014(6):20-21.
[2]林兵.生物防治在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4(12):62,64.
[3]汪当时,蒋灶新.生物防治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6(18):81.
作者:焦梓洲 单位:长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吉林市分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