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格分析法下的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发展
[摘要]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有机农业旅游在乡村旅游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做好有机农业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缺乏进一步的专项研究与具体发展战略,借此文章基于栅格分析法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资源与开发方面,有机农业旅游的发展在乡村存在较高的丰富度和极大便利性,明确乡村有机农业旅游面临的问题,并以漳州为视角就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发展提出了SO、WO、ST、和WT等四个发展战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有机农业;栅格分析;战略构建
我国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但是各乡村的旅游资源均衡不一,乡村旅游业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局限。有机农业旅游近年受到游客的喜爱,其可以作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一极或加分项,在乡村开展有机农业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发展越来越受重视。
一、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有机农业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改进传统种植与养殖方法[1],摒弃运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各种添加剂等物质,规避生产中使用基因工程得出的生物和衍生品。乡村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市场为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等成为游客共同的追求,有机农业能为游客提供更纯净、更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极大地满足游客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因此,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可以界定为在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某一种或几种有机农业产业形式,具备吸引游客欣赏、游玩、体验和购买的业态旅游产品。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内涵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有机农业产业形式具备生态旅游特质;二是这种产业形式是建立在有机农业基础之上,具备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特征;三是具备旅游吸引物特点,能激发人们旅游的兴趣,提供旅游条件。三要素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环状有机良性持续发展循环体(见图1)。
(二)研究现状乡村旅游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振兴,它与有机农业旅游息息相关,如郭微微提出生态农业旅游作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2]。李存霞等提到生态农业旅游,是集乡村体验、农业生态观光、生态农业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形式[3]。另外,方培娟通过实地调研提出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都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而发展的产业模式,生态条件是其发展壮大的“生命线”[4],满慧对无锡市有机农业的体验式旅游发展现状及规划作了阐述[5]。综上所述,前人学者对于乡村旅游、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有涉及,但缺乏进一步的专项研究与具体发展战略。
二、发展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的必要性
有机农业生产的绿色有机产品,不仅满足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一)旅游吸引力价值大发展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前期的投入多、成本高、产量低,但长期性、循环性的有机生产体系一旦建立,其最终的生产效益往往高于常规的生产,后继的发展潜力也较足。有机农产品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较好,产品对于游客更具有吸引力,其价格往往是常规农业的2-3倍,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常规农业。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很大一部分为城镇居民,发展乡村特有的有机农业,并融入观赏、种植、采摘、技术讲解等旅游要素,为开展乡村旅游业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的添加剂和调节剂等,虽然农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了,但是长期的化学种植方式导致土壤有机物减少、土壤结块化、贫瘠化等现象突出,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最后农作物的生长也将越来越困难,产量必将减少。发展有机农业旅游将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生产和销售实现一体,有机农产品所依赖的生产环境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改善,通过建立和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和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好办法。
三、发展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的瓶颈
有机农业虽然已提出多年,但是有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多地有机农业旅游更只是零星存在,尚无大规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相应配套政策有机农业旅游的实施需要前期的高成本与低回报,每个生产环节和过程都可能存在反复的投入,没有技术支持与政策扶持,农民在经济上承受能力有限,现实的生活使他们缺乏勇气开展有机农业旅游生产。另外,有机农业旅游发展好的农户,因其投入的资金较多,没有相应的奖励与典型经验分享,也使得有机农业旅游发展举步维艰。
(二)缺乏相应的布局与规划有机农业旅游是一个系统,单个别农户建立的有机农业小循环系统,也会由于周边的环境影响,使该小循环系统存在成本成倍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进行统一、合理、有序地布局和规划,实现功能的集中化,布局的合理化,措施的力度化,同时规避有机农业产品的时间寿命,发展初级加工有机产品,让游客摘得开心、吃得放心、带得顺心。
(三)缺乏技术支持与科研投入有机农业旅游是一个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新兴旅游形式,农民的知识文化程度有限,专业技术缺乏,无相应的技术员点对点进行支持与跟踪,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很难形成一个系统,而系统的缺失导致有机农业旅游将不能持续发展。另外,有机农业旅游体系尚不完善,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进行技术的更新与系统的优化。(四)缺乏广阔的销售路径产品销售首先为乡村游客,实现现摘、现售、游售一体化,由于有机农业的采摘环节,大部分缺乏基础配套,使游客的可进入性较低;其次,有机农业生产的产品缺乏系统展示,游客难以在现场辨别,造成销售市场比较狭窄的问题出现;最后,有机农业初期加工产品缺乏品牌,建立口碑与品牌效应尚需时日。
四、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的发展建议―――以漳州为视角
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摒弃以前无序、无规划、无支持的发展路径,依靠栅格分析法实现点、线、面系统性结合,即“明确战略定位,发展一个示范点、带动一条线、形成一个面”的指导思想,带动和发展有机农业旅游产业(见附表1)。通过运用栅格进行分析,找到各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我们用“+”表示要素之间有匹配关系,用“-”表示要素之前无法找到契合点。各要素之间的匹配如下表所示(见表1、2)。本文接下来以漳州为视角,结合漳州的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运用栅格分析法,提出漳州有机农业旅游发展若干战略措施。
(一)SO战略1.明确战略定位。漳州位于九龙江入海口冲积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适合农作物生长。漳州之所以被称为“花果之乡”,是由于良好的地理环境,是福建省五大平原中最大的平原,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6]。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应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开发各类产品,目前较受欢迎的有机产品旅游形式为参与体验型,主要有:(1)娱乐体验,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历史文化,在有机农场可以打造多元主题活动,游客可以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形成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让会心的微笑抚慰心灵的种种不快,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2)教育体验,游客在旅游中见识到的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总会以其独特的自然知识或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技艺等令人耳目一新,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旅游的全过程当中。有机农场面向核心家庭开展了形形色色的亲子活动;(3)逃避体验,工作的压力、日常生活的烦恼、人际交往的复杂、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喧闹使人们希望能定期到尚未城市化的地方修心养性,忘却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双重压力,寻找生活中摆脱束缚的真实自我,远离都市,与田野、清风为邻,净化心灵;(4)审美体验,美好的事物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游客在感受姿态各异的名山大川、人文建筑的高超艺术之美的同时,就是获得从身体到精神的放松、通畅、忘我感觉的过程。2.树立品牌,多渠道推广。漳州农业曾经是该地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通过明确定位进一步巩固“世界柚乡的平和溪蜜柚”“中国青梅之乡”的诏安县、世界四大名柚―――坪山柚、文旦柚故乡的华安县、“中国芦笋之乡”的东山县等有机农产品品牌。同时,漳州又有“东南花都”的美誉,盛产享誉海内外的水仙花、“花中君子”兰花,马口花卉生产基地是“闽南花卉市场”主要举办地,成为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楷模。另外,集中打造林下荔枝、云霄枇杷、五寨百香果、长泰柑桔、程溪菠萝等有机农产品品牌。在广泛利用网络、杂志、报纸、电视等传播渠道,打响“美丽乡村”有机农业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农民在学好有机农业种植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学习网络销售手段,如淘宝、微信营销等方式,形成全员一体的营销网络,从而使有机农产品产有所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WO战略发展一个示范点、带动一条线、形成一个面。漳州市“美丽乡村”为数较多,仅2017-2019年三年时间,正在建立和已经建立的项目,就高达381个,并且漳州市作为全国有名的花果生产和加工大市,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技术支持和政策配套的推动下,借鉴国内外有机农业旅游的成功案例经验,引领有条件的“美丽乡村”开展有机农业旅游,不仅开发有机农业旅游产品,同时也建设完成完善的经营组织、游客接待和采摘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要以镇或乡级别的工程进行扶持建设,依据漳州“美丽乡村”各自的特点,选定具有该村特色的农产品开展有机农业循环产出,技术上的扶持与跟进,保障产品质量,旅游主管部门与专家的设计让有机农业旅游实现观光性、趣味性、体验性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参与性旅游产品,使有机农业旅游成为该村的精品旅游项目。在实现有机农业旅游生产与产出同步性的同时,将剩余的有机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利用生产地免物流费的优势,使游客与售卖方实现共赢,在实现产品销售的同时也打开了市场的口碑效应,使示范点的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样板作用。
(三)ST战略建立有机农业产品的生产、监管体系,提高游客体验舒适度。漳州农业基础雄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如:龙海的水仙花广场、平和高寨溪蜜柚观光园、长泰山重的油菜花及花海的结合等产品能结合区域的有机农业产品优势,其最大限度提高游客体验舒适度,是有机农业旅游发展的重点,使游客在尝到高质量的有机农业旅游产品的同时,被乡村的生态自然环境与村民专业的服务素养所感染。因此,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发展还要注重人员的培训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培训、教育、示范等方法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语言沟通能力和游客服务技巧,培养村民专业的旅游服务素养;另一方面,利用有机农业发展的契机,注重乡村生态旅游环境的整治,使鸟语花香常绕山林,给游客提供一次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四)WT战略加强和改善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首先,利用成功申报“美丽乡村”,抓住建设机遇,将发展有机农业需要的基础设施一并规划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工作重心要前移,重点扶持与全村发展相结合,做到成功一个带动一批,积极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营销手段,指导并带动有机农业旅游的做大做强;再次,制定人才引进和留住政策与目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到村服务与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最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相关资金投入到产业建设与发展中,为“美丽乡村”有机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和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2]郭微微.生态农业旅游主要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及仿真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7,28(4):66-71.
[3]李存霞,朱海玲.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8,478(26):62-63.
[4]方培娟.以有机农业带动乡村旅游[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6-04-07(011).
[5]满慧.无锡市有机农业的体验式旅游发展现状及规划发展建议[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4):140-141.
[6]黄思雅,陈松林.“精准扶贫”视角下漳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13(3):66-71.
作者:林润泽 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