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果油树栽培技术与生态学特性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翅果油树的研究不断火热起来。翅果油树的开发前景非常广泛,但其数量却属濒危状态。本文概述了翅果油树的分布和价值,简单介绍了生物学特征,并在后文中详细介绍了其生态学特性。
【关键词】翅果油树;栽培技术;生态学;研究
1翅果油树的分布及其用途
翅果油树是胡颓子科乔木。别名泽绿旦子或车勾子,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优良木本油料的树种,目前保存的数量不多,呈濒临灭绝的状态,属稀有保护品种。翅果油树分布在温带半干旱气候,其天气的特点是炎热雨少,冬春干冷,据不完全统计,还剩余约有145万株。人民日报曾报道“翅果油树:神奇的国宝”。翅果油树有着很奇特的生命力,翅果油树历经200万年沧海桑田,仍然顽强繁衍至今[1]。翅果油树的种子含油量很大,油质又非常好,可食用。出油率能达到50%左右,油脂中还含有45%左右的亚油酸,亚油酸对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有很大的作用,其医用价值很高,临床上常用于预防或治疗三高症及血管硬化等。种仁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各种微量元素,其中脯氨酸含量最多。在各种天然植物中很少见到,维生素E对幼儿的贫血及生殖系统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翅果油树其树叶的营养也很丰富,内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近年来,我国开发利用翅果油树资源热度显著提升,具有很可观的前景。
2翅果油树植物学形态特征
翅果油树,能长到10m高,胸径达8cm,呈芽球形,小枝为黄褐色,生长一年以后呈银灰色。其芽属于腋生方式,呈淡褐色,型长扁卵状,前端较钝,长有密生的鳞片。叶子的颜色为浅绿色,长度约为8cm左右,宽度为4cm左右。开花后颜色为淡黄色,长于新出的枝下面的苞腋,长度为7mm左右,宽度约为6mm左右,含有雄蕊四个,柱头很有浓密的毛,其花萼呈三角状。果实长约2cm,宽约1.3mm,果实的外面干棉质的质地稍软,肉眼看上去有八条像翅膀一样的棱脊,呈圆柱状或者为倒卵状。
3翅果油树生态学特性
翅果油树一般在海拔800至1300米的阴坡或者沟谷的地方。比较喜欢温暖的地带,耐高温、严寒及干旱,能承受最高气温42度,在年平均气温10度,降水量约450mm的地区存活,能良好的生存。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在陕西省翼城县甘泉林场内育有大量的翅果油树幼苗,均没有发现因寒冷而死亡的翅果油树,在连续半年不下雨的极端条件下,仍然能开花结果。翅果油树生长分布区内的土壤大多是山地褐土或者是栗钙土,其土质呈微酸性、中性或者是微碱性,PH值为6-8。翅果油树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石质山坡上也可生长存活,但还是以土质肥沃的地区生长状态最佳[2]。翅果油树一般丛高约4m,植被覆盖率大,最高可达到80%。在中条山生长的翅果油树主要伴生灌木有胡颓子、毛樱桃等,而生草种有苔草、鬼针草及蒿类等。翅果油树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叶芽开始膨大,到4月的下旬时张出全部叶子,到每年的秋季11月落叶,次年4月下旬开始开花,待到5月果实慢慢形成,9月份则果实到成熟期。翅果油树的主侧根茎较为发达,具有很强的萌生力,在山区的耕地周围生长虽然会市场遭受到具有毁灭性的刨根或砍伐,但翅果油树仍然能够重新生根。在较为集中的生长地区,其长势远远超于丁香等灌木。其具有结果实较早,寿命较长,繁殖力较强等特点。根据调查,翅果油树在阴坡环境下生长较佳,阴坡翅果油树的冠幅大于阳坡达18%,而产量也远超于阳坡23%。新萌生的翅果油树在三年左右就能开花结果,长到6年后,就可以生株结果月5kg,待成长到50年结果量便可达到40kg,当翅果油树树龄达到100年以后,如果管理得当,仍能够结出果实。
4翅果油树的栽培技术
4.1播种育苗
翅果油树的采种时间是每年的9月上旬。马上成熟的种子外果皮一开始为灰白色,待外果皮变成土黄色的时候,用手轻轻一捏,外果皮和坚果就分离开,这就证明果实已经成熟,可以采摘。采摘后的种子要立即晾晒1-2天,经过碾压后,在晾晒1-2天,就可以去除杂物干贮。
4.2种子处理
将要播种的种子,一定要经混沙处理,促进其萌芽。等到翌年的3月末种子的一半以上都吐芽时就可以进行播种。
4.3苗地准备
择地势较为平摊的地区作为育苗地。在播种之前深翻地面约30厘米,同时将一定含量的腐熟厩肥加入土地中,整平土地。
4.4开沟播种
分秋播和春播两次,春播一般在3月末到4月初,秋播要在大地封冻之前进行。沟神一般约为7cm,行距约为40cm,播种种子以后,如地处干旱地区,秋播后浇一次水即可,而春播必须要用经混沙催芽的种子。
4.5幼林管理
幼林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和施肥,条件允许要适当的浇水。等翅果油树高度为1.5米时,一定要及时的将顶芽摘除,避免长高,方便采摘种子。每年的3月和9月要进行施肥,经过细心的照料,每年都可获得较高的产量[3]。
4.6虫害防治
金龟子是翅果油树的主要虫害,每年的4、5月份,金龟子成群结队的飞舞,主要侵害翅果油树的花蕾、花蕊和柱头,造成产量大减。这时可采摘一些杨柳树枝条,把6%的666粉300g搅拌在6斤酸菜汤里,浸蘸在柳树条上,将柳树条插在翅果油树的边缘,其药效能保持在3天左右,此方法经济又安全,且效果较好。
结语:
本文介绍了翅果油树的分布及其用途和生态学特性,从六个方面讲述了翅果油树的栽培技术。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还会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让濒临灭绝的物种得保存。
参考文献
[1]李秋玲.山西省翅果油树天然群体果实变异性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4(2):34-36.
[2]叶占洋,王兆山,李云晓等.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SSR引物开发及特性[J].西北植物学报,2016(2):274-279.
[3]许强,吕金枝,苗艳明等.翅果油树群落主要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J].植物学报,2016(1):49-57.
作者:马冬菁 单位: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