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有机农业论文 > 有机农业产业链分析

有机农业产业链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03 18:04:00人气:405

1循环型农业的简介

1.1循环型农业的内涵

循环型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充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循环型农业的主要特征

循环型农业的主要特征有:①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将其看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②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技术,适度使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③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农业系统结构,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④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通过废物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指在生态农业实现生产系统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推进系统之间的横向联合,最后实现整个农业系统的物质循环,使各种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1]。对于宝应来说,发展一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如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生物质资源发电、秸杆的综合利用、农副产品的加工、农业龙头企业的建立等,再结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就是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2宝应县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

2.1发展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京航大运河贯穿南北,总面积1467m2,耕地78万亩,绿化覆盖率16.8%。2000年3月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区,2002年宝应县整个县域被江苏省环保厅列位循环经济试点,2004年11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试点,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宝应县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县。宝应县围绕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县这一主题,结合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内涵,在创建“全国生态县”这一大的框架下,走以有机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近几年来,宝应县通过建设一大批有机食品基地,形成有机产业链网,在农业、畜禽、水产和农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期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标,为有效控制宝应县的农业面源污染,转化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走出一条新路。

2.2积极探索,找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切入点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形式,是既能实现增产又能保护环境的21世纪的农业[2]。宝应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也作为农业大县,一方面需要把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宝应县的农产品、畜禽生产特别是水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这些品牌,提高农副产品的品质,寻求宝应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必须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和考察认证,认识到:发展有机产业是宝应县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有机农业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施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农业。有机农业不是单一的作物种植,而是强调种养结合,农林牧副渔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农业系统[3]。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2]。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都是在确保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从宝应县实际出发,以有机产业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是最佳选择。

3因地制宜,实施三大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目前宝应县水稻种植面积63万亩,荷藕种植面积1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养鸭80万只,并已组建了一批加工企业,形成了产业化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宝应县就建立了绿色食品基地,开发了一批绿色食品。但是,由于绿色食品的自身限制和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就必须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上做文章。为此在绿色食品开发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优势产业,采用优良品种,强化有机农业管理,共建设有机食品基地36个,5.8万多亩,涵盖稻米、蟹、虾、甲鱼、梨、桃、草莓、鸭、藕、水芹、茨菰、猪等5大类12个品种,遍布全县14个镇,分布在运西湖泊、中部平原、东荡湿地三大循环经济(有机产业)园内。

3.1宝应运西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在运西湖泊循环经济园,重点发展有机蟹、有机稻米,推行稻田养蟹、生态养殖和轮渔轮休模式()。该区总面积42万亩,其中以宝应湖为主体的水域达20.5万亩。宝应湖是全县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湖泊,具有工农业及生活给水、接纳排水、调蓄水量、防御洪涝旱渍灾害、沟通航运、水产养殖、发展旅游等多种功能,其巨大的自净能力和水容量,对于保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场所和水产养殖的重要基地。在宝应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后,其水质对调水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纵观宝应湖历史,其湖水经历了由“清水”变“混水”再变“黑水”然后再恢复变为“清水”这样一个曲折过程。近年来,宝应县实施了宝应湖综合整治和轮渔轮休工程,通过控制工业污染,推广周边农田稻田养蟹、池塘种草、放螺、养蟹生态养殖模式和有机商品肥。稻田养蟹每亩平均产蟹30kg,收稻300kg,亩产值3500元以上,纯收入400~500元,经济效益是常规粮田的4~5倍。通过恢复优质水草,发展水产养殖,转化营养物质,减少营养物质输入,增加水产品输出,维护湖泊生态平衡,既有效控制湖泊沼泽化,又防治了富营养化,使宝应湖由“黑”变“清”。以区内建成的中宝德园有机农场为例,每年可减少施用化肥50t、农药150kg,消化畜禽粪便、农业秸秆等废弃物1500t,实现了良性循环。目前已开发的有机稻米平均亩产稻350kg,产米260kg,市场销售价已达到每公斤11.20元,亩产值2912元,虽然其产量比常规稻低30%、成本高50%,但经济效益是常规稻的4~5倍,使农民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3.2东荡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东荡湿地循环经济园总面积45万亩,这里原是沼泽化滩涂,有很厚的草渣层,土壤十分肥沃。在创建生态示范区的进程中,该区实行了大面积退粮还水,重点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荷藕、茨菇等水生蔬菜,既扩大了滞涝面积,增强了调蓄能力,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运用食物链原理在藕田套养泥鳅、黄鳝等,泥鳅食地下害虫,推行生物防治,既减少农药对水体污染,又增收泥鳅、黄鳝等水产品,并改善农产品品质。重点推广有机藕、有机鸭,推行藕田套养、鱼鸭结合等模式()。藕田套养亩产藕1000kg、泥鳅50kg、鱼50kg,综合效益每亩达2500元,比单一种藕增加收益700多元。另一方面,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组建一批荷藕加工企业,多层次开发荷藕产业,形成系列产品。荷藕加工成盐渍藕、水煮藕、保鲜藕、藕粉、藕汁饮料、混合菜等,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市场;鲜荷叶生产荷叶茶,加工下脚料藕节生产中药材,藕皮生产饲料养猪,猪粪还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区内的扬州华贵食品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建设有机藕基地,2003年有机藕基地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其生产加工体系也相继通过有机加工认证,开发出国内市场第一个有机莲藕汁饮料,其市场销售行情较好,经济效益提高近30%。

3.3中部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在中部平原循环经济园重点发展有机稻、有机猪、有机鹅,推行种养结合模式()。该区总面积70万亩,水系配套、灌排方便,是全县稻麦油的主产、高产区。区内推广轮作制和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农业废弃物。采用秸秆发展奶牛养殖,牛粪和秸秆生产食用菌;采用农副产品加工生产饲料养猪,猪粪和食用菌渣加工成商品有机肥。通过有机肥推广使用,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养猪不种田、养殖和种植相分离”的情况重新结合起来,实现种养有机结合,构成良性循环。

4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实施的效益

通过发展有机产业和循环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使宝应县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投资吸引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客商来宝应县投资兴业。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仪、意大利比利瑞、意维丝公司先后落户宝应,尤其农业投资商更是看好宝应,泰国川兴泰、台湾王将公司先后在宝应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和1000万美元,先期开发优质稻米和畜牧,并逐步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宝应县经济建设,提升了宝应县经济品位,显现了环境为经济发展贡献份额。2003年宝应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34.5%,农民人均收入达3902元,比1999年增长了21.1%。而2003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59万t,比1999年下降了45.4%。县内水环境质量好于国家地面水Ⅲ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区划功能标准,全县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5结论

宝应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施了三大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有效控制宝应农村的农业面源污染,转化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走出了一条新路。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