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农业论文 > 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10 07:49:00人气:621

摘要:通过分析后脱贫时代推进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阻碍,探讨后脱贫时代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生态产业稳步推进,助力乡村脱贫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极大改善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后脱贫时代,推动农业生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探索后脱贫时代农业生态产业可持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一、后脱贫时代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后脱贫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巩固脱贫攻坚有效成果。2020年10月,党的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基本不变。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指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在精准扶贫脱贫过程中,农业生态产业助力脱贫,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降低了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带动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优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产品也让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提升。因此,后脱贫时代,推进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

(二)助力乡村振兴

继党的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总体部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方向。《意见》强调“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进农业生态产业良性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证明,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蓬勃发展的乡村第三产业、稳步上升的农村居民收入。总的来说,农业生态产业能够兼顾并融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将有力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三)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重要的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生产经营、农产品供给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农产品质量的需求。推进农村生态产业良性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和破除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遇到的困境,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促进农村农产品精细加工、深加工发展,促进农村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二、当前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

(一)农业生态产业技术问题偏多

我国农业生态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相关技术领域存在较多难题。首先,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对所在地农业生态资源实际情况及各区域农业生态产业分布把握不够,搞不清楚哪些区域适合发展、哪些区域不合适发展,当地农业生态产业需要什么样的农业生态技术支持或者是需要哪种程度的农业生态技术支持。由于对农业生态产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业生态产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其次,多数地区的农业生态产业技术中,最基础的农业资源再利用加工技术等应用与推广不够深入,部分地区仍以使用普通农用物资为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态产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再次,由于农业生态产业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推广力度不足,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容易导致农业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操作,影响农业生态产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第四,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对农业生态产业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专业研发平台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的现象。以上各种现象说明,当前我国农业生态产业技术问题依然存在并影响到农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原因并破解现有难题,推动农业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人才,更离不开资金支持。农业生态产业前期投入较大,见效较慢,虽然收益会普遍增加并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但仍需一定的发展过程,而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持续性的资金支持。目前来看,我国多数地区农业生态产业普遍存在资金回流缓慢、后续投入不足的困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农业生态产业的资金支持来源于地方政府,但政府支持的资金有限,选择的扶持项目也有限,无法保证所有农业生态产业的投入资金和后续资金供给,不能完全保障农业生态产业项目的可持续推进,后脱贫时代的农业生态产业依然面临严峻的资金供给不足难题。二是部分农业生态产业的经营者自身实力不强,多是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个体,能够投入和调动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农业生态产业发展需求,致使当前存在生产投入少、经营规模不大、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市场开发力度小等问题。综合而言,当前农业生态产业普遍存在成本回收较慢,后续发展资金极易短缺的窘境。三是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缺少引入社会资金进入的平台,绝大多数地区农业生态产业的资金除了来自地方政府的支持外,还有来自返乡创业人员、农民及合作社的自筹资金,缺少社会资金的投入。因此,应打造引入机制吸引大中型农业企业或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实现农业生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农民的收益也会更快见效。

(三)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较少

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关乡村振兴建设。保障农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农业生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来看,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先后下发了相关文件,鼓励引导和推进当地发展农业生态产业,例如省级下发的相关文件有《浙江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行动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全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是从促进全省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着眼未来,推动省内农业生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些地市也出台了发展农业生态产业相关政策规定,例如《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新乡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意见》《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意见》,这是从全市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展望未来,谋划全市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蓝图;《杭州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则更细化农业生态产业布局,具体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近年来,部分省市根据国家农业生态产业发展布局及趋势,逐步着手谋划布局,先后推出一些农业生态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综合来看,各地有关农业生态产业的政策法规仍然不成体系,并且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连贯性,对农业生态产业的指导性意义有限。由此可见,打造配套的适应当地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势在必行。

三、后脱贫时代农业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推动农业生态产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农业生态产业发展必须要不断进行农业生态产业技术创新。后脱贫时代,农业生态产业的技术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应时而为的原则。第一,要组成专业的调研队伍针对各地不同的农业生态产业类型和特点进行分类,对迫切需要且广泛需要的技术创新要放在第一位,研究针对性强的农业生态产业新技术,也可根据本地农业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引入先进农业生态产业技术理念进行创新。第二,要对基础性的农业生态产业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坚持对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创新,提高农业生态产业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第三,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趋势,出台农业生态产业评价指标并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农业生态产业始终坚守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第四,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农业生态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农业生态产业提供创新和普及的路径。

(二)加大农业生态产业资金供给

农业生态产业发展是长期的过程,其成效也是长久造福后代的。在农业生态产业发展初期,资金的扶持必不可少。第一,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现有农业生态产业支持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和分类帮扶措施,避免同类型农业生态产业重复性帮扶,首选推广性强的农业生态产业进行扶持,并且要加强对扶持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第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尝试设置农业生态产业基金,鼓励和引导农产品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农业生态产业领域,扩大资金来源,扩充资金规模,推动农业生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定期举办地方特色农业生态产品销售会、交易会等展会,打通生态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开当地生态农产品走出地方、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的大门,让生态农业产业的资金快速回流,提高农业生态产业的资金供给。当然,合作社和农民个体还要运用新型网络销售模式,让生态农产品为更多的消费者熟知,让农业生态产业走上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品牌发展之路。

(三)着力打造农业生态产业新业态

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但在农业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性高、模仿性强的问题,长此以往难以为继,不利于农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扭转和破解发展初期难题,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结合本土实际着力打造农业生态产业新业态。第一,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保护的前提下,依托地方山水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开拓和优化乡村生态旅游,包括休闲观光游、农耕文化游、养老度假游,还可以根据当地特色生态农产品举办农业生态文化节,把农业生态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新业态。第二,以现有的农业生态产品标准为基本依据,严格管控农业生态产品品质,设定农业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做好农业生态产品的认证管理工作并进行定期监督,打造出有品质有标准的农业生态产业新业态。第三,以农业生态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加大政策性扶持,尤其是在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农业生态产品,在扩大品牌知名度上给予帮扶,以本地为主逐渐扩大影响到省市再到全国乃至世界,品质和品牌都有保障,才能促进农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建设

后脱贫时代,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建设应愈发完善。针对存在的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不完整、不系统、不连贯的问题,应加快定制和实施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为农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首先,要注重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制定的完整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法规之前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确保尽可能覆盖当地农业生态产业的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要具有统领全局、指导全局的大局观。其次,要注重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制定的系统性。在制定政策法规时,从资金投入、品种选择、经营方式、销售模式等各个环节和流程入手,保证政策法规的系统性。最后,要注重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的连贯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法规时,要在已有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照搬照抄。根据当地农业生态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定期调整政策法规,保持其连贯性。在落实农业生态产业政策法规时,要逐步推进、完整落实,而不是断章取义,确定好政策方向和法规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生态产业持续发展。此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适应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趋势,鼓励合作社和农户个体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定期举办讲座或宣传活动,整体提升农业生态产业经营者的专业素养,为农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姬翠梅.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策基础与制度展望[J].农业经济,2021(05):15-16.

[2]王金胜,王枫.“双循环”视角下我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逻辑路径与对策研究[J].乡村论丛,2021(02):35-44.

[3]李星林,罗胤晨,文传浩.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推进理路及实现路径[J].改革与战略,2020,36(02):95-104.

[4]敬艳丽.中原经济区背景下的河南省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6):46-47.

[5]高尚宾,徐志宇,靳拓,魏莉丽,居学海,习斌,薛颖昊.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02):163-168.

[6]江泽林.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生态与生态产业[J].中国经贸导刊,2018(09):23-24.   赵俊亚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