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农业论文 > 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构建

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困境与对策构建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13 03:16:00人气:358

[摘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回顾生态农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恩施州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恩施州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实现新时代下湖北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对策

党的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次从乡村经济、生态、文化、治理转型和社会五个层面诠释了乡村振兴的科学发展内涵,最终实现新时代下促进乡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现代化的目标。恩施州作为湖北民族地区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贫困范围最广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内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生态资源也较为丰富。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多注重农产品产量、规模等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却忽视了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化肥、农药以及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土壤中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基于此,恩施州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振兴乡村经济,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实现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此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率。

1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生态农业的内涵、特点、效果评价、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生态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态农业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将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以实现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体系。覃道齐对生态农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钱昕黎认为生态农业具有有机性、局限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者们在阐述生态农业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也采取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测评实施效果。孙中义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了南阳市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南阳市生态农业进行综合效益评价。陈培彬等从自然资源、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三方面构建了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生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各种模式和策略。陶明珠从思想观念、监管力度、资金投入、防止措施等方面阐述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沈虹等针对无锡市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发展方向、具体措施与手段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无锡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程洁在总结蓬莱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能实现各产业综合发展的“种一养一加一游”模式。

2恩施州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农业生产和耕作方式容易引发水土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恩施州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能促进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以及生态的耦合协调发展,从而摆脱生态贫困的桎梏。近年来,恩施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诸如《恩施州2017-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等旨在打造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发展的政策。同时,恩施州按照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无公害农业和品牌打造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创建了一批生态农业扶贫基地,在带动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将恩施州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目标。

3恩施州生态农业发展的困境

3.1农民思想较为传统,认知水平不高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民的思想高度和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状况。由于恩施州农村地区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一些老弱妇孺,广大农民群众因受教育水平不高,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大多仍然沿袭着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态农业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推广。因此,要想发展生态农业就必须首先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使其愿意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展生态农业。例如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可通过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或是开展生态农业主题宣讲活动,帮助农民提高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使其充分了解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意义。

3.2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田水利及灌溉等基础设施是否齐全,将直接影响该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进程,进而影响到农业的产出水平和发展状况。从理论上来说,基础设施齐全与生态农业发展进程呈正相关的,即一个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越完备,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就越大,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农业的产出水平也就越高。恩施州由于受山地地形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新增农田水利等设施执行起来相对困难,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影响着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发展生态农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3.3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生态农业涉及不同学科领域,需要农业生产者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种植能力,也需要农业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技术指导。从农户自身来看,由于农户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够全面,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从政府部门来看,当地政府部门在对生态农业相关知识以及技术的推广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农户参与意识不高,再加上政府的推广手段较为单一且传统,从而导致生态农业的实际推广效果与理想目标产生了脱节。

4恩施州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4.1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在加强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层面,当地政府部门可通过大型媒体或广播等渠道,也可以集中发放一些普及生态农业知识的宣传手册,或到当地举办一场有关生态农业方面的大型主题宣讲会等方式,将现代的生态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迅速传播与扩散,从而转变农户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促使其在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时主动接受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在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层面,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培养和引进生态农业等相关专业型人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提高农村支教老师的待遇水平。其次,要加强农户与政府及相关科研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最后,通过对农村的基层干部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其能为当地村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国家应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扩大农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从而形成国家帮扶、企业资助、民间集资和社会集资等多途径筹资渠道。同时,根据恩施州农业发展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强恩施州农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现代农业灌溉装置和灌溉技术。二是制定严格的政策和措施保护耕地,严禁将农业用地擅自用作工业建筑用地进行非农项目建设。只有加强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改造,才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4.3政府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发展生态农业是新时代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和保障机制,从政策上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引导和管理。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向广大群众普及生态文明理念,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政府部门应制定生态补偿、减税、免税、绿色补贴政策,实施贴息、政府补助、项目基金扶持等经济手段来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从而确保农业发展在正确的指引下朝着绿色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覃道齐.湖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D].武汉:湖北民族学院,2011.

[2]钱昕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J].农场经济管理,2018(06):50-51.

[3]孙中义.南阳市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纳税,2019,13(30):216.

[4]陈培彬,张精,曾芳芳,等.基于聚类分析的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世界农业,2019(10):111-117.

[5]陶明珠,王昕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9,39(17):175-176.

[6]沈虹,毛春皓.乡村振兴背景下无锡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4-16.

[7]程洁.蓬莱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7(05):14-16.

作者:黄小珊 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