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生态农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路径
摘要:发展峡谷生态农业,能够有效提高怒江州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改善山区农村民生,这对于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声誉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将就怒江州峡谷生态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怒江州;峡谷生态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
1怒江州峡谷生态农业发展路径和方向探讨
1.1注重发挥“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主体作用
要树立正确地思路,只要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应尽力做好,不区分种养的类型,种活养大就是贡献。因此,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快草果以及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注重教育与引导,让生态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建设美丽新农村,促进农民收入提升。怒江州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各种农业形式并存,生态环境较为完整,只要注重生态保护与花谷建设,并将“壁耕”农业等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和农业有关的地理、人文、民族文化等融入到旅游和观光中,不仅能够使怒江州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农民收入增加,同时还能改变当地的生产生活观念,使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到峡谷的原生态自然美。
1.2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怒江峡谷农业的发展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但是这种结构性调整必须突出怒江的大农业胸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尝试,并有目的地寻求突破。比如说,在粮改饲方面,要想使种植结构发生改变,就应在养殖方式及规模上进行突破,在减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大饲料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养殖规模,使各类牲畜和禽类存(出)栏量增加。但就目前生产实际看,产业结构单一、养殖观念和技术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达不到脱贫摘帽的标准。为此,应彻底改变过去落后的观念,加快种植方式与养殖方式转变,使峡谷生态农业走上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1.3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现阶段,怒江州农村经济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综合实力较弱,思想观念落后,不少企业和合作社基本名存实亡,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对此,应积极选择那些发展意愿强烈、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其纳入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行列,加强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通过技术培训、品牌培育、电子商务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多元化途径,实施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提供社会服务。同时,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实行村企共建等方式,打造新基地,引导现代农业企业以及龙头企业来怒江州投资办厂,鼓励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直销,使其合作领域及其服务内容得到有效拓展。这样还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开发,帮助贫困人口就业,确保脱贫摘帽的目标尽快实现。
1.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
长期以来,怒江州在农业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少,但是由国家财政在三农转移支付方面的项目资金有一定规模,这部分资金往往是分系统、分部门地分散下达,无法形成整体活力。为此,必须加强农业建设项目整合,坚持统一规划、专项推进的原则,力争建设一项,成功一项。各部门争取的项目和资金,要避免谁争取谁实施的情况,而应由第3方介入,按照招投标监理制和责任制的要求实施,从而有效提高项目建设成效。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严格按照《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执行,鼓励和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走上绿色生态种植发展的道路,重点加强无公害、有机食品以及绿色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创建与发展,逐步建立具有怒江州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2怒江州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品牌不仅是质量和信誉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结晶所在,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也是增强经济实力的有效措施。截至2016年5月,怒江州拥有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云南名牌、11个云南著名商标、26个怒江州知名商标,注册商标总数为776件。为了有效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2.1加强重点领域品牌建设
紧密围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以怒江草果、漆油、贡山独龙牛、兰坪绒毛鸡、花椒、高黎贡山猪等特色生态农产品为重点,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模式,制定统一的农产品标准,打造“大怒江”系列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鼓励农业企业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产品以及有机农产品等认证,推动怒江州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发展。注重生物医药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以重楼、当归、云黄连、金银花、桔梗以及青刺果、核桃等优势生物资源,打造“怒江花谷”生物农业以及大健康产业产品,使怒江州生物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开发和利用。传承怒江传统的酿酒工艺和文化。怒江州应树立生态、保健理念,围绕怒江荞酒、盐井古酒、干齐王以及三江荞酒等主要酒类产品,着力打造“三江之门”酿酒产业知名品牌,不断推出酒类精品。大力加强茶产业品牌建设。怒江州应将生态有机茶作为茶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不断扩大产茶面积,重点发展优质高产茶叶,建设优质高产茶园,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茶叶品质提升,围绕“老姆登”和“瓦姑”2个主要茶叶品牌,加强“三品”的申报认证,为怒江州茶叶发展获得一定的品牌竞争力。
2.2全力开拓品牌产品市场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市场策划与营销,加快经营模式创新,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州内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并且具有持续供货能力的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会,如昆交会、农博会以及云品入沪等,向外界大力宣传峡谷特色农产品,使怒江州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得以提升。本州企业应积极加强和省内外其他企业的合作,力争将农产品品牌做大做优,大力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使特色农产品能够真正走出去,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此外,还应加强生物产业园区规划,延长本州农产品的产业链,加强产品集群与产业集聚,建设富有怒江特色优势的产品群。
2.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建立自主研发机构提高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促进品牌科技含量提升。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着力加强技术改造,本着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初衷对落后设备进行有效改造。大力加强农产品检验机构建设,对于国内外技术法规、产品安全检疫和认证等相关的动态信息,及时向企业通报,让其尽快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对于产品检验认证结果,应加快推进地区互认,从而确保贸易技术壁垒得以消除。
3结语
发展峡谷生态农业是怒江州突破发展制约、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应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重点领域产品的品牌建设,全力开拓怒江州品牌农产品市场,并注重自主创新,提升品牌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李春霞.农业品牌建设路径与策略探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9-52.
[2]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怒江州社科联课题组.怒江州生态文明建设:机遇•挑战•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18(3).
[4]邵勇军,钏志永,扬辉,等.“十二五”期间怒江州农田种草养畜效益明显[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10):90-91.
作者:周光良 单位:怒江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