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林下经济前景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27 18:44:00人气:427
摘要:都市生态农业是适应“三个导向”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林下经济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有效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中,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要因地制宜,依托特殊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突出都市服务特色,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才能有效发挥林下经济的优势,促进都市生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农业发展方式一、现代农业“三个导向”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三个导向”
农业现代化道路体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气体增加,生态危机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发展层次,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十八大后,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在对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密集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个导向”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即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都市生态农业撑起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一片蓝天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三个导向”的发展战略,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践行了“三个导向”,实质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环境修复与治理成本极高,都市将会为今天快速挤压式的增长付出巨大代价。只有都市生态农业才是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我国各地生态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为现代都市及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从发展实践看,都市生态农业以进一步开拓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高效、绿色、可持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发展可持续能力。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注重将农业生态建设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系统循环持续发展机理安排农业发展道路、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控制农药化肥等的投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充分体现了“三个导向”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性。二、林下经济助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林下经济是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
本世纪初林下经济在我国开始逐步兴起,林下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观光旅游、农林牧产品综合开发等,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区和都市生态区发挥林业产业生态的优势,逐步将林下经济开发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而加快发展。在国内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林下经济得到重视。德国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较早的国家,在都市农业发展中特别注重生态发展,高度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将林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形式。德国往往在一些大城市加大林业经济发展,将许多发达工业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在国内都市农业发展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大城市也非常关注林下经济的开发,加快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如北京市近年来在首都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展了林药、林菌、林桑等十种经营模式,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林业的主流形式之一。林下经济服务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民增收,并为首都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二)林下经济关注生态等多重效益,助力都市生态农业
1、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近年来,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多重效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2013年10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以典型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从我国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看,林下经济有助于发挥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如北京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注重发挥其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上海市林下经济最终目标是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天津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2、林下经济多重功能开发,有助持续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将林、草、农、牧有机结合,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游等模式,进行多功能农业开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力。以林禽发展模式为例,我们可以从图1看出,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缓解了土地压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利用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提质增效,又很好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在林――禽产业互动中“生态”和“利益”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3、特殊的空间,拓展都市林下经济的特殊功能。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和都市区林下经济处于特殊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而社会对其也会有特殊的需求,特殊的需求就要求发展特殊的功能农业。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都市林下经济,有很好的生态维护功能,一方面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帮助现代都市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唤起居民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意念。都市区林下经济所处的这一特殊的空间,要求满足都市区发展的这些特殊社会需求。三、都市林下经济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
与山区、丘陵林业经济发展和其他区域林下经济的发展不同,都市林下经济处在现代都市发展这一特殊的发展空间,还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这是都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因此,对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林下经济,在进行模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性,首先必须服从城市需要,服务现代都市发展,凸显都市林业的特殊空间地位,农、林、工、服多产业联动,开拓都市林下经济的都市服务功能。林下经济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功能,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重功能。在具体模式选择上,要发挥都市旅游休息市场优势,重点发展林下休闲体验、林下旅游等林下经济。做好都市林下经济科学规划,因为科学发展,规划必须先行。
1、加快都市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技术突破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林下经济是典型的林业生态环境依赖性产业经济,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都市林下经济实现持续高产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都市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林木和其他生物的综合效益,急需科技创新。都市林下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农林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目前,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都市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技术成果不多,储备不足,限制了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力。
2、加大投资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这就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践已证明,林下经济是一项投入、产出较高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单靠农民自己和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支持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生产水平,同时引导农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发展林禽、林畜、林菌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业与其他产业多产业联动,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3、注重特色培育,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创建特色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都市林下经济特殊的地理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充分体现并依此形成特色。在我国未来都市林下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按照“林木发展,生态第一”的原则,着力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化集群,积极培育都市林下休闲体验、都市林下旅游、都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产业化集群。围绕集群培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使每个集群都有一批叫响全省、全国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
[1]孔祥智,周振.“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J].江汉论坛,2014(7):42-49.
[2]和美丽,王军强,左停.基于后现代思维反思都市农业发展[J].生态农业2014(4):165-168.
[3]张连成,程耀民,王亮等.天津市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展望[J].绿色科技,2013(11):92-94.
刘君 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