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农业论文 >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01 01:14:00人气:376

1发展生态农业优势分析

由于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1.1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菏泽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8.3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63.47万hm2,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64.86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达到49.5:50.5。饲草作物突破1.33万hm2,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菏泽市有林地发展到19万hm2,农田林网72.13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33.2%,居全省第一位;大牲畜存栏量82万头,羊存栏800万只,猪存栏267.5万头,禽存栏3244万只;“上粮下渔”、植藕面积分别达到2万hm2和2.13万hm2。

1.2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菏泽市优质小麦达到32.67万hm2,占小麦面积的88%;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100%;优质花生面积达到90%以上;优质瓜菜面积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1.3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菏泽市建立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和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迅速,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4个、生产基地发展到6万hm2以上。

1.4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菏泽市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小麦专业生产乡镇达到83个,优质棉花25个、花生23个、西瓜18个、蔬菜62个、食用菌8个、蚕桑10个、中药材6个、花卉5个、杞条3个。菏泽市10大类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3.33万hm2以上。

1.5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菏泽市复种指数达到186%,基地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农作物反季节、保护地栽培面积超过30万hm2。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逐步被广大农民接受,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6农业品牌数量明显增多

有4个县区、10个单位的14种蔬菜产品获准进入北京五大农贸市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生产优势的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已有33家单位的49种产品在我省获准使用无公害标志,巨野县棉花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定陶县杜堂乡无公害大棚蔬菜示范区被列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

2发展生态农业劣势分析

菏泽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高,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需求增加,使农业资源的承载力日趋接近极限,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1农业资源日益紧张,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从耕地资源来看,农业用地日益受到工业、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的挑战,耕地减少趋势令人担忧。在耕地资源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给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威胁也日趋明显。从水资源来看,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临界值,不可避免地使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2环境污染威胁严重,生态恶化保障乏力

农业环境污染有增无减,工业“三废”污染向农村蔓延的趋势没有得到全面遏制,特别是技术相对落后、治理难度大的工业日益成为农村最直接、最严重的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单纯提高农产品产量,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带来的耕地污染、水污染及农产品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层变薄,肥力降低等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2.3社会环境条件弱化,投资机制不尽合理

突出表现为,目前农业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水平偏低,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善生产、流通条件,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提高科技含量等需要大量增加农业投入极不适应。以工业积累反哺农业的机制远未形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基建投资比重仍然较低。农业投入不足,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受到严重的资金制约。二是农业科研后劲乏力,成果推广率不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动力和源泉。农业科研“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需求极不适应。

2.4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菏泽地处中纬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历史上旱、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量低而不稳。近40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治理和开发,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有所减轻,但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旱涝灾害潜在威胁依然较大,尤以春旱夏涝最为严重,且在年内交替出现,是我国旱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二是盐、碱、风沙等低产土壤面积较大,治理改造任务仍比较艰巨。

3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发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必须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借鉴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以促进农业效益的提高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置和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加快建设质量型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3.1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经营

重点围绕畜牧、林业、果蔬花卉三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强其在科技开发、深度加工、市场竞争中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促进农产品产、加、销各个环节的增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菏泽市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力量搞好黄河大堤加固、鄄城水库、东鱼河北支南支、鄄郓河疏浚等水利工程,实行小型水利设施的拍卖、租赁,优化配置水利资源;提高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加大村镇公路建设力度,使通油路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力争三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

3.3以养殖业为中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休闲农业,拓宽农业的发展空间。把农业与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结合,提高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结合实际,推广牧―渔综合经营型、牧―渔―工―商综合经营型、农―牧―渔多元综合经营型、农―林―牧―鱼―工―副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3.4依靠规模效应,推动基地建设

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原则,集中投入,尽快形成起主导作用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和成长性强的产业群。在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基地规模的同时,注意因势利导,把粮棉油和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基地建设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结合起来,同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建设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3.5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着力提高科技含量,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着眼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本着产量、质量、效益兼顾的原则,加大科研力度,尽快在育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上实现突破。二是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转变推广方式,通过创办服务示范基地、建立科技示范园、组织技术承包和技术开发等形式、提高实用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和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6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采取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科技下乡和绿证教育等形式、搞好农民教育培训、特别是重点搞好新世纪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