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农业论文 > 生态农业观光园实践规划

生态农业观光园实践规划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12 13:35:00人气:365

一、问题背景

生态农业观光园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日本、美国、法国、西班牙已成为旅游的时尚。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后来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1]农业观光园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生产,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著特点。[2]农业观光园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农业观光园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观光农业园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的问题

(一)主题创意不明

由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处于规划、投资、建设不同阶段的项目渐次增多。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观光园呈加快增长之势。观光园主题脱胎于乡村旅游模式,主要分为观光休闲度假类、科技展示教育类和综合类。研究表明,安徽省内农业观光园缺乏主题创意,产品重复雷同现象明显,地级城市观光园多数为郊区依托型,游客吸引半径有限。

(二)生态实践偏离

“生态”是观光园的生命之源。全国各地农业观光园普遍冠之以“生态观光园”,体现生态理念。但是在规划建设、园区运营中普遍存在“不生态”现象。第一,贪大求全。现在的园区越建越大,千亩以上不足为奇。大面积征地,扰乱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既有的生活生产秩序,本身就是一种“不生态”的表现。例如,设计单位把园区当作艺术来做,进行功能区划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一应俱全,生态园区空间范围的无限加大,超出了其依托乡村环境的承载阈值,自然生态失衡也就在所难免。第二,人为活动载荷过大。由于片面追求客流量,农业生态观光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因为人类活动密度的加大,能源资源输入增多,废弃物降解载荷加大,一旦超过环境的自我消解阈限,观光园区即会面临光热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图1)。第三,任意嫁接移植外来物种和外来建筑。农业生态观光园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然而许多园区不选择当地优质植物品种,而任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其中,不乏国外物种),外来物种受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培植难度大,抑或成为破坏地方原有生态的罪魁祸首;园区建筑也存在形制、体量、风格方面的“不生态”现象。许多园区构建大体量、高密度的建筑,或移植外来建筑形式,譬如,皖中肥西的园区引进徽派建筑,也有直接移植欧式建筑。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农业生态观光园存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失衡。[3]

(三)市场论证缺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单位,大都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所以必须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组合。而经济效益是投资方持续经营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营销策划都要未雨绸缪。有些园区夜郎自大,自认为园区面积辽阔、资源独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但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投放市场后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其一,区位弱势。尽管有些园区交通便捷,但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在产品同构的背景下,吸引半径不会延伸至预测的客源市场。其二,景区遮蔽。由于许多农业生态观光园距离著名景点较近,而自身又未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园区往往未能和著名景区有机连接,仅仅成为其游客过往通道而已。其三,形象遮蔽[4]。同一类型的生态园占领先机,其品牌形象早已深入游客的心中,所以游客对于同质新产品难以产生好感。其四,竞争激烈。由于生态观光园纷纷上马,引致园区竞争异常激烈。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对策―――生态实践

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以下简称和合生态园),位于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赵联路南端广祠高速南侧,距市中心5公里。毗邻浙江省长兴县和江苏省宜兴市;距上海220公里,南京170公里,处于上海3小时经济圈,地域条件十分优越。和合生态园是一家集农、林业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于一体的市级农业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3月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内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四周分布着满目青山的森林资源和国家小二型水库一座。目前已完成了大型梅园、128个品种的桃李园,彩色苗木园、玉兰园、无公害蔬菜园、生态养殖区、垂钓中心、竹园等8大游览区域的种植和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和运营是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园区具有集约生产功能、集中旅游功能、综合效益功能。所以,核心是要把规划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理想模式,即立足于“农”与“旅”最佳结合点上,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应用造园的原理和技法,最终实现园区生态、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5]

(一)生态规划立园

1、空间规划

“梅园”和“竹海”是和合生态园用地规划面积最大的两块。而农业生态观光园要彰显皖南独有的自然、人文特色,可以辅之以江南丘陵茶园、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即,合理处置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的用地规划问题。和合生态园内合理配置建筑用地与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生态园的主体(包括田园、茶园、竹海、梅园、水域等),而建筑用地只是辅助旅游活动、住宿、餐饮、娱乐的场所,二者比例要协调合理。即,用地最终结果不能戕害生态园之“农味”和“生态味”。

2、建筑规划

目前,和合生态园正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建筑必须依托自然地理现状和地域文化背景。[6]其一,从和合生态园地形地貌来看,可以因形(地形)就势(地势),遵循自然地形地貌的规律,进行建筑物布置建设。其二,从和合生态园地域文化背景来看,广德地处皖东南,皖、浙、苏三省汇合之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所以建筑物风格的选择应问政于民,而不在于个人偏好或采取自上而下模式,或追求时尚,一味模仿徽派建筑特色的专家模式。其三,材质选择也应该遵循地方文化生态。多选择木材、竹材、石料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搭配与自然协调,即以原色调为主,尽量规避水泥、钢筋大体量建筑的出现。

3、景观廊道规划[7]

廊道是园林式农业生态园游憩和观景路线。其一,延伸方向遵循自然规律,按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设置线路,忌人为裁弯取直,或随意变通路线。其二,道路与观景有机连接,让道路成为观景的通道(视觉廊道),做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柳暗花明之妙。其三,宜选择石材作为铺路材料。

4、能源和废弃物规划

新能源使用是和合生态园生态设计的生命供给线。其核心是注意低碳环保设计,严格限制高耗能设施。一方面尽量考虑太阳能利用,包括直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照明利用,特别是景观灯可以采用太阳能灯。另一方面考虑建设沼气站,主要解决有机物垃圾处理问题,同时提供高效有机肥料。沼气可以供应灶具,还可以供沼气站附近照明,也是特色景观。最后,注意污水净化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可考虑把园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融入自然水系;或者另外铺设新的排水系统。

(二)生态文化兴园

1、文化空间规划和合生态园文化载体空间主要在建筑。建筑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有形制、体量、风格、布局等。建筑形制要求与自然浑若天成,反对大面积平整、开挖原有地貌;建筑体量与生态园协调,以小体量村落房舍为主(包含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建筑小品等);建筑风格采用具有广德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通过民间调查和地方志查阅的综合形式获得;建筑布局宜适当集中,散而有神。反对过分集中、城市化发展的倾向。

2、文化内涵规划和合生态园内涵文化表现形式为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科普教育等。为彰显文化生态的自然特性,规避人工化痕迹,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表现形式宜与时令吻合,即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与江南物候契合;手工技艺展示与农闲一致;民俗活动与中国和广德地方传统协调;科普教育、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园理念协调等。

(三)生态经济强园

1、产品时间、空间策划

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遵循自然规律。从时间考量,梅园―――冬、春季;竹海―――四季;荷塘―――夏季;岁寒三友―――冬季。从空间考量,合理规划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既有空间连续、又有合理分工。

2、产品系列策划[8]

产品系列策划包括观光产品类、休闲产品类和参与产品类。

(1)观光产品类―――基础。把握时令特征,有序开放梅园、茶园、荷塘、竹海、田园等主要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产品类―――提升。包括休闲农庄和生态保护区。休闲农庄是和合生态园高端产品的特色,集商务、会议、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依托亚洲绿色论坛永久会址,吸引高端学术、商务、休闲客户入住。但,同时也可以兼营适合中、低端客户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如家庭、情侣包租客房等。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区的休闲度假功能。生态保护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三部分,科学合理安排边缘区的旅游活动项目。包括湿地公园和亲水廊道等,主要吸引客人亲临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愉悦心情。

(3)参与产品类―――核心。参与产品是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包括参与式活动和参与式购买。前者通过参与农业劳动、民俗活动体验文化;后者通过劳动参与品尝劳动成果。此二项产品策划应该真实自然,让游客有回归自然、置身田园、回到从前的感觉,以文化体验的方式使客人延长逗留时间、增加造访次数。

3、产品品牌化

产品品牌化是一个过程,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营销和品牌反馈修正四个阶段。品牌的表征是文字、符号、图片和影像资料,而品牌的实质是产品的质量。[9]因此,和合生态园产品品牌化应该立足产品,重视营销,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1)产品特色―――品牌基质和合生态园品牌基质是“生态”。生态的基质是“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有机互融。即,和合生态园不仅强调农业与自然的生态和合,更彰显农业与地域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有机集成。

(2)产品依托―――品牌共建[10]和合生态园属于新产品投放市场,必须依托既有品牌,进行品牌依托,共建旅游线路。具体做法:近期,宜和广德太极洞共建品牌线路,拓展省内、长三角市场;远期,应该与黄山、徽州文化区共建旅游线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四、结论

随着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安徽生态农业观光园将会吸引更多的中远程游客。正是各地地方政府看准了观光农业园可观的旅游市场潜力,纷纷高举以生态观光园为旗帜,大力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建设一个比一个规格更高的生态园。但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受多重规律的约束。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市场规律不能违背。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1)生态农业观光园自然生命系统实现健康发展的条件;(2)生态观光园如何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3)生态农业观光园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4)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等等。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