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
摘要:本文主要从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概念入手,对农业标准化的概念、作用以及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明确,并在分析我国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实际,指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的主攻方向,旨在有效降低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和费用,规范农产品交易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率和农民经济效益,有效保证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期货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措施
1农业标准化的相关论述
1.1农业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主要是指针对某一潜在或实际问题,而制定重复和共同使用规则的活动,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某个领域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一以贯之,使其循环提升、不断完善,从而有效规范该领域的实践活动,提高其工作的标准化水平,更好实现该领域整体工作效益的提升。农业标准化亦是如此。将农业具体工作与上述概念相结合,可以概括出农业标准化的相关定义,即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和遵循“优选、简化、协调、统一”的原则,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实施标准,以更好推广普及先进农业科技经验和成果,指导农民生产,引导农民消费,加强农产品市场秩序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经济效益,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1.2.1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断修订、完善和升级标准,能够有效反映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发展需要的、以实现农业优质生产为前提的农业标准化,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实施农业标准化能够有效体现先进、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取代传统、落后农业技术的过程,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与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效优化、简化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操作流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节约农业生产成本。
1.2.2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农业标准化作为一种制度体系,既能够规范生产要素、农产品等市场客体,又能规范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程等主体,通过明确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责、权、利,有效减少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有效降低交易风险和费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率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率[3]。
2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
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主要是指将不同质量的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归类、分级。明确的农产品质量等级能够有效反映农产品相应费用、价格及其功能用途,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不同的质量要求和产品预期。广泛运用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能够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市场经营成本和交易费用,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率,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竞争,有效确保农产品批发拍卖市场、期货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农产品质量是指农产品的价值、预期、意愿、效用等主观特性。农产品质量具有双重性。垂直质量差异,即农产品由于形状、大小、色泽、味道等生物特性造成的质量差异;水平质量差异,即受消费者主观偏好所影响、对消费者具有不同吸引力等所产生的产品质量的差异。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不是为高质量产品市场销售提供保障,而是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产品需求。
3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原则及方法
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时,应以不同农产品的种类和用途为根本依据,且尽量与品种紧密结合;其等级划分程度应时刻保持在消费者需求质量之上,分级要素应尽量选择与产品内在质量、外观特征等密切相关的因素。在明确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指标时,应该将高官作为主要指标,确保各等级之间外观特征有明显区别,便于等级区分和分级操作,优化工商交接流程。在开展从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时,其分级标准应与分级认证标准、分级取样方法、产品安全检测体系紧密联系。在对农产品质量等级要求进行规定时,应明确时间、地点等条件,避免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发生变化。在明确影响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因素时,应从消费者喜好出发,明确消费者判断、度量农产品质量的因素和特性。在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时,要确保费用的合理性。
4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的主攻方向
4.1加强农产品市场秩序管理
农业管理部门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和工作定位,时刻秉持“一切为了人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原则,在农业内部积极、广泛地组织、开展和实施农业标准化,并给予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充分地重视,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秩序的规范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流程的力度,以更好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市场流通率,实现农产品质优价优,从而有效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经济收益,深化农村改革。
4.2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体系
国家及相关政府应该给予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充分的重视,加大对农业管理部门的拨款扶持力度,逐步完善各级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管理部门或机构,要求农业管理部门积极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农业管理经验,督促其尽可能快地设计并制定出一套统一、大众的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工作运行机制及标准体系。
4.3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农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交流,严格规范生产过程中各种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的供给数量,切实保证食品安全工作质量。其中,积极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分等分级标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以及明确各部门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等为具体工作内容。与此同时,农业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相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4建立农业全过程管理运作新模式
农业管理部门应该系统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工作,以大城市为中心,率先开展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体系及农产品安全准入制度,并逐步向周边推进;在农业生产领域建立完善的“农业档案库”、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建立健全的基本溯源制度,在产品销售领域建立科学、合理的诚信体系;在产品流通领域,要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批发市场秩序,实施优质优价、按价竞拍规则,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农业全过程管理运作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标准化。
4.5进一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农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与行业协会合作经营的优势,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以更好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8]。与此同时,在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分等分级时,应时刻秉持质优价优、卫生安全等原则,并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增强农民对相关生产技术的认识,积极引导和规范农产品生产及经营市场秩序,大力鼓励农民生产出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5结束语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程度,是促使农产品整体质量有效提升的关键。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市场流通率和竞争力,规范农产品交易市场秩序,必须明确农业管理部门定位,积极建立完善、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体系,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加深农民对规模化生产的认识,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用化学物质等的使用,鼓励农民生产和培育出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有效确保食品源头的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廖贤.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J].食品安全导刊,2017(12):64.
[2]隋志文.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2):33-34.
[3]臧佳,田尉婧.我国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9(29):57-58.
[4]马超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体系构建路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0):11.
[5]刘亚平.切实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J].湖南农业,2019(10):36.
作者:洪 单位:潇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