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策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几个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可用量却少之又少,如何去节约可使用的淡水资源成了所有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我国的农业产业而言,在农产品种植和后期栽培中,淡水的使用量极大。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农业生产中浪费水资源情况必须拿出对策予以解决。主要分析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阐述了其实用性和可发展性,并浅析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倡导农业灌溉节约用水,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灌溉;灌溉技术;节约用水;节水灌溉
0引言
面对全球性水资源匮乏下的国家水资源匮乏,我国一直在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然而,就今天中国的各项产业来说,还是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在农业用水方面,农业用水的浪费情况仍然得不到缓解,依然普遍存在,而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主要集中于灌溉环节。传统的农业生产灌溉技术多为大面积灌溉,虽然使得农作物得到了充分的水资源供给,但是这种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明明可以节约的水资源。除此之外,农业用水资源浪费还体现在农业灌溉用水使用率低下,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得不到普及,愿意将节水灌溉技术系统导入农业种植中的从事者少之又少。对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来说,技术本身的存在意义不是尽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而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内容在于水资源的多方利用,在农业灌溉用水方面,可以使用的不仅仅是降水资源和现有供给的淡水资源,还可以是经过处理后的二次用水。除此之外,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还在于各项灌溉技术的创新,比如对于田间灌溉活动来说,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节水灌溉。
1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状况简介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很早就被国际社会所提出,受到历史发展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有着极大的不同,应用状况也有极大的不同。
1.1国际节水灌溉技术简述
从以前到现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世界性难题。截至目前,国外使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了60%,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已经研发出了较为成熟的灌溉控制系统,澳大利亚目前正在尝试推广微灌。微灌技术应用了补偿式滴头及微喷头,在微喷头上安装有均流器,在灌溉过程中能够做到全程保持均匀出水,并且喷洒模式多变,满足了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灌溉时期的喷洒需要。同期的法国的节水灌溉技术水平已然领先于国际,DOSATRON肥料、农药混合器的应用,为实现精准调配农药浓度和精准追肥提供了技术参考;对于位于我国附近的的日本,地下管道灌溉技术、农业节水灌溉网络的设备完善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对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来说,其节水灌溉技术为世界顶尖级地位,美国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配套有一系列的先进产品,并且仍然在致力于微灌技术研究。
1.2国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
在以往,中国的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喷灌技术。中国的农业喷灌技术发展起步较早,于1970年左右,喷灌技术应用下的农业面积大约为5500万km2,占当时总耕地面积的40%。在二十世纪末期之后,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农业政策随之发生了转变,农业部门开始提倡将节水理念融入于农业生产中。对于农业灌溉技术来说,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后来被深入到了农业灌溉环节中,其中微灌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的农业节水模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微灌技术下的农业灌溉面积超过了18.2万km2,微灌面积在农业节水灌溉总面积中占地超过了1%。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我国的农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致力于农业生产研究的科技队伍呈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不断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介绍
2.1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概念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和设备对农业灌溉环节进行节水灌溉,从而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和节水率。其技术理念是运用尽量少的水灌溉尽量多的农作物,尽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得到更多的农作物产量。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可以运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生成灌溉水资源环节到实际化的农业灌溉环节再到农作物生长环节统统可以利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2.2农业灌溉与高效用水
农业灌溉的总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将水资源通过灌溉管道运输到灌溉目的田间;第二个环节是通过铺设相关设备将灌溉水从管道水引入地表水,再从地表水引入到土壤层水;第三个环节就是植物的吸收层,通过为植物提供有效吸收层,促进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高效用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将农业灌溉总过程的三个环节无缝隙衔接并且在衔接后的实际用水环节努力做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有效灌溉率和水资源转化率,真正做到节水、高产。将农业灌溉与高效用水结合起来就成了农业节水灌溉系统,通过第一环节实现管道无缝隙铺设,可以减少水资源在灌溉输送过程中的蒸发情况和漏水情况;在第二环节上可以通过微灌设备铺设,精准对农作物将进行灌溉,能够做到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第三个环节上通过铺设相关膜层减少水资源蒸发,就可以提高水资源被农作物吸收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在我国,目前拥有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膜层灌溉技术,水稻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蓄流分离灌溉技术等。
3.1膜层灌溉技术
膜层灌溉技术是通过将农用水的水溶性肥料在进行充分溶解后,形成比例恰当的肥水溶液,再通过铺设地膜下方的管道,通过细小滴管进行肥水溶液滴灌到农作物的根系,使其被农作物高效吸收。使用膜层灌溉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变水为肥省去中间浪费环节,还可以通过肥水溶液的使用进行土壤改造,将贫瘠土壤变得肥沃,从而从根源上提高土地品质,提高农产品产量。
3.2水稻业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业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采用的不同灌溉方式实现节水灌溉。“浅一湿一晒”的灌溉方法适用于水稻业节水灌溉技术。所谓“浅”指的是将水稻田间的水层深度全程进行深浅度控制,基本将其控制在浅水状态,深度一般控制在5~20mm;而“湿”则主要针对土壤环境,对于水稻业的土壤环境来说,90%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是水稻业土壤环境的重要标准,常年必须控制在湿润水平;“晒”是通过土壤中的含水情况进行针对处理。适用于水稻种植业,在整个灌溉过程中所有的节水灌溉技术也是动态化呈现的,插秧则浅,健苗则晒,成熟则断。
3.3蓄流分离灌溉技术
蓄流分离灌溉技术是将水输送到目的田间的分离式蓄流灌溉器,在经过水的自重作用下,实现蓄流分离,自行灌溉。蓄流灌水器是蓄流灌溉技术中最出彩的设置装置,因为蓄流分离器可以通过调节设计好需要灌溉水的用量,实现定额度水灌溉,从而实现节水和高效用水。
4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只能通过现有设备进行节水工作,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前景偏向于源头性节水灌溉,比如污水处理后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在经过相关技术处理后,工业中产生的污水可以转化成农业用水。使用工业污水转化成的农业用水,可以尽可能减少淡水资源的浪费率,是一种从根源上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工业污水转化后的农业灌溉用水往往在水质中还存在一些难以处理的化学成分,一旦这些化学成分渗入到土壤中,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污水处理后变农业灌溉用水的可行性仍然比较低,目前还在研究,当前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沙壤土质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高雪梅.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54-56.
[2]王云.现阶段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实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2,(36):104
作者:姚敏娜 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牧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