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摘要:对养猪业来说,开展生态养猪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养猪”指的是一种更加接近自然的养殖模式,即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不添加动物性饲料,没有药物残留,健康无污染的养殖摸式。通过生态养殖,还可以实现生态平衡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养猪;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近年来,畜牧业产值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上升的还有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猪肉品质的需求,养殖方式需要改变。在人们意识到工厂化养猪存在的各种弊病之后,生态养猪这种养殖模式开始兴起,但是由于养殖户对生态养猪模式还不够了解,致使管理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1科学的场址选择
场址的选择是建设生态养猪场的重要环节。选址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符合当地政府部门对城乡村落的整体规划。二是要远离人口聚集地,如居民区、工厂等。同时要与铁路、公路等交通主干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场址周边不能有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场址要在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尽量选择地势较高且交通便利处,确保附近有充足的清洁水源和电力供应。如果散养的话,应尽量选择独立的丘陵地带。
2饲料和水源
养殖场内使用的水源应采用自来水或深井水,饲料要无药物残留及无异味和霉变等情况,确保用料的安全、无公害。禁止动物性蛋白饲料的使用和家明令禁止的一些违禁药品,如苏丹红和瘦肉精等。牧草同样要求不能含有违禁的高残留农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必须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购入,并严格遵守施药标准。禁止使用含砷制剂和含重金属的添加剂,尽量使用益生菌和中草药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处于生长阶段的牧草,严禁施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制品,以保证青饲料的品质不受影响。
3科学制定饲养管理方案
养殖过程中要按照猪的营养需要设计不同的饲料配方,饲料投放要定时定量,从喂食精料逐步过渡到喂食青料。同时还要确保每天清洁饮水的定时补给。寒冷季节时尽量把圈舍内的温度控制在18~25℃,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降温。
4强化消毒及卫生管理
不论大型还是小型养殖场,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消毒及卫生管理制度,按照养殖规模配备消毒池、紫外线灯等相应的消毒设施,构建良好的消毒机制。随时保持圈舍内的卫生,对排泄物和食物残渣等要及时处理。圈舍内定期铺洒适量生石灰,能够起到除菌抑菌的作用。每隔一段时间要对圈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
5控制抗生素使用量
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原料中,有近一半被用于畜牧养殖业。由于长期大量地添加和使用抗生素,“超级细菌”已经开始出现。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还会造成药物严重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并诱发猪只免疫力下降,从而对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之所以提倡生态养猪,就是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生态养猪应该防止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出现,严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量。生态养猪要大力提倡使用绿色添加剂和生物饲料,兽药采用安全无残留的中药制剂与生物兽药。
6疾病防治
生态养猪也需要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消毒剂和抗菌素会对发酵床上的微生物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消毒药剂绝对不能在发酵床上喷洒。饲养人员要及时清理发酵床上的粪便,以免造成环境污染而影响猪只健康。
7树立绿色环保概念
生态养猪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养殖者要对猪圈和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猪粪做发酵处理,防止对周边土地造成污染。污水严禁直接排放至河道内,必须经由地下水道流入废水处理池。同时,在猪肉制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至出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监控病原微生物,保证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肉质鲜美的猪肉产品,打造生态养猪绿色健康品牌。总之,生态养猪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在发展初期还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但是,作为一种迎合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养猪模式,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雪雅妮.传统猪舍与生态养猪效果比对试验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06):20-21.
[2]龚春明.生态养猪模式典型案例的综合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23-3925.
[3]袁立忠.生态养殖是养猪场增收减污的关键[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4,(05):34-35.
韩黎明 林州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