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1惠安县设施栽培大棚主要类型
1.1简易竹架拱棚
该棚型一般宽6m左右,棚高2.0~2.5m,侧高0.8~1.2m。优点是材料易获取、成本低、搭建快、易搬迁;缺点是竹竿密集透光性差、土地利用率低、田间作业不方便、抗风雨能力差。目前这类型拱棚主要用于瓜果类种植,适合低投入的外来农户使用。
1.2钢管拱形小棚
该棚型与竹架拱棚类似,但更为牢固、抗压,适宜打算较长期种植的农户使用,适合种植西瓜、辣椒等作物。
1.3钢管改善型中棚
在钢管小棚的基础上加宽加高,一般宽8m左右,高3.5~4.0m,侧高1.8~2.2m。大棚钢管材料要求也更高,采用直径28~32mm、厚1.5mm的镀锌管。设施成本大幅提高,前期投入高,适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及农业示范基地使用。其棚内空间大,有利于机械作业,可提高大棚冬季保温性和土地利用率,使用寿命也更长。适合种植高蔓作物,如番茄、甜瓜等。
1.4钢管连栋大棚
是一种类似玻璃温室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温室形式,与玻璃温室比较,具有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结构件遮光率小、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调控环境能力基本上达到玻璃温室相同水平。连栋大棚造价更高,目前在惠安县应用的不多,主要由几家农业龙头企业采用。
2惠安县设施栽培模式
目前惠安县设施栽培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西(甜)瓜、西红柿、辣椒为主,这些作物耐贮存运输、价格稳定。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大棚栽培能提早上市,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
2.1哈密瓜―番茄
哈密瓜于9月下旬定植、12月中旬上市,翌年1月上旬定植番茄,采收至6月。每667m2哈密瓜产量7500kg、番茄产量12000kg。
2.2番茄―西瓜
番茄于9月下旬定植、12月中旬上市,翌年种植西瓜。
2.3只种一季辣椒
10月上旬定植,12月底采收青椒,翌年2~6月采收红椒,每667m2产量可达3500~4000kg,市场批发价每公斤青椒5元、红椒6~8元,销往浙江一带,以抢市场空档期为主。7~9月休田,可以连作2季。
3惠安县设施大棚发展优势
外省专业种植户大量落户惠安县,蚕豆、西红柿、西瓜、甜瓜、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规模化种植,带动全县设施栽培的大发展。通过调查分析,在惠安县发展设施农业主要有以下优势。
3.1气候条件优势
惠安县的气候条件适宜蚕豆、西红柿、西瓜、甜瓜、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特别是利用设施大棚种植,保温效果好、成本低、早上市,能填补市场的空档期,经济效益高。
3.2运输成本低
种植经济作物,既能满足当地及厦门、泉州等城市的蔬菜需求,又能供给长三角及其以北城市,运输成本比从广东、海南一带节省不少。
3.3政策支持
惠安县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农业,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支农政策落实到位,提高了农户设施种植的积极性,吸引到大批外来农业专业种植户。
3.4劳动力资源丰富
惠安县民风淳朴,具有“惠安女”勤劳能干的品质,有大量45~55岁中年妇女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4存在的问题
4.1设施规模小
惠安县设施大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仍以家庭式农户承包为主,投入小、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4.2设施大棚硬件待改善
一部分大棚条件简陋,棚架受力不均匀或材料强度低,难以承受大的载荷,瓜果垂吊使部分大棚出现弯曲变形。建议用粗竹竿同向支撑或钢丝反向牵引,延长大棚使用寿命。
4.3大棚连作障碍
大棚瓜菜类经济作物连年种植,茄科辣椒、西红柿连作造成土传病虫害加重发生、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影响到作物产量和品质。前人[2-4]研究表明,连作障碍会成为限制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5建议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强大合力。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的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规模化经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种植户加强学习,提高设施栽培技能。依靠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惠安县的地理与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惠安县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庄冠雄 单位:福建省惠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