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设施农业论文 > 示范园绿冬创建实践

示范园绿冬创建实践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10 13:02:00人气:399

1运行方式

1.1组建项目领导实施小组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遵循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和农民受益的原则。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宏观指导、政策优惠及资金扶持等方面,得到了杭州市和滨江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滨江区政府成立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区农业局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项目实施由滨江区农业局负责,把项目管理列入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督促检查制度,加强项目人、财和物的管理。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各级部门领导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明确任务和进度,使人员分工明确,责权利统一,保证示范园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聘请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小组,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2实行企业、公司制运营机制

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建立创新模式,按照“组建一个龙头,建立一个体系,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思路,成立了绿冬苗木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一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市场连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加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是新型的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1-3]。目前,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为领头企业,在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总体规划下,设施和土地均由公司自主经营管理,负责相关设施的正常运行,公司为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技术服务和科研经费,两者共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相关的科学试验。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机制,每年都会组织8~10次专家讲课,聘请农、林、园林专家和本地农技人员、优秀营销大户,主要就栽培、植保、营销、绿化工程管理等方面给苗农进行技术讲解,让苗农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花卉苗木生产;同时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外的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提供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

1.3建立生产管理制度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做好生产投入品管理。建立了包括种子管理制度、肥料管理制度、农药用药制度、安全用药制度、种植基地卫生管理制度、田间管理制度等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总结多年经验,制定育苗技术规程等,并将蔬菜苗木种植管理纳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1.4建设特色品牌

以“绿冬”为主打品牌,采用现代化的信息传递体系,建立网站,配备专人关注农业行情与最新的销售信息,对农产品进行网上宣传,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牌特色及影响力,增加吸引外来客户的途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产品的根本。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完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建立产品质量信息的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品的优质高效;采用EAN/UCC编码技术,产品包装统一粘贴追溯条形码,实现生产信息的“溯源”。通过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生产技术规程,培训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建立温室农业新技术的科普知识展示区块,主办培训班,宣传推广新技术新知识,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

2建设成效

2.1经济效益良好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使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设施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生产基地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2009年农业科技示范园业务收入3824.16万元,基地建设项目作物种植面积47.5hm2。农业科技示范园生产效益良好,设施栽培增效显著。以小番茄为例,设施栽培小番茄产量90t•hm-2,按上市的市场均价6元•kg-1计,产值54万元•hm-2。同时,在设施栽培使用的过程中,农药等农资产品投入量减少,小番茄的品质得以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2社会效益突出

绿冬杭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实现了科技、经济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使得劳动就业增长率为10.5%,直接提供200个就业岗位,间接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较好地解决周边村民就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为72名应届大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并招聘了10名大学生到农业科技示范园就业;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高新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并且提高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周围农民的素质,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了有效途径。

2.3生态效益显著

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使农林牧各业科学结合,各种模式物尽其用。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后,使农业科技示范园从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功能转化成集生产、生态、教育和科研等多功能于一身,同时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生态环境。农业科技示范园每年都可以向社会提供大量的苗木,推进了城镇绿化,增加了城镇的绿化面积,为市区建设,打造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农业科技示范园利用喷灌和微灌的灌溉方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用量,不仅起到了环保、减少污染等作用,同时增强了农作物抗病能力,改善了作物品质,为发展有机食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园区内生活和生产废弃物的选择化利用,并对园区内枯枝落叶等园林废弃物进行粉碎、堆肥处理,作为园区栽培基质的材料,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节约了大量成本;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进行蔬菜和苗木繁殖时,采用无土(基质)栽培的技术,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因为土壤盐碱化和土壤匮乏带来的问题,也不会产生土壤盐类积聚和植物自毒作用;在温室大棚中,进行立体网架栽培,不仅实用、方便,而且节省栽培的空间,提高了种植效率;示范园通过不同蔬菜和花卉苗木间的轮番种植,实现种地与养地的结合,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并且有效的利用和节约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3存在问题

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取得了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同时,又因建设时间短、经验不足等原因,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3.1建设资金的来源和自身效益问题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有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不确定以及自然风险度高、市场变数大等特点。在建设资金上,一方面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另一方面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和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自我盈利能力。但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吸引社会投资、更有效的调动示范园区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等方面还缺少有效的措施。

3.2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示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但是,在对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等农业科技新成果进行市场开发应用等方面,均缺乏专业的经营和管理人才。

3.3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创新领域,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实现了灌溉、施肥等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但是在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信息集成和传播、现代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3.4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未达预期

全面采用新技术是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一个显著特点。采用的农业新技术主要有设施栽培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反季节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区域生态、人工小气候生态系统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冷藏及加工技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等[4-7]。但有些新技术在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设施栽培技术,设备先期投入大,维护成本高,从而导致了生产成本高,投入产出率低,经济效益不好。

3.5产业化经营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只是产业化发展的形式之一,能否叫产业化,要看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方是否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是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否有二、三产业利润返还。目前绿冬杭州市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只是在蔬菜农产品、苗木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商品买卖关系,不叫产业化。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受到投资的限制,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对苗木种苗的繁育、生产示范较多,而对农产品的加工、贮运、保险、配送以及无公害肥药剂等高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市场建设、科技培训与科技推广等工程建设方面还不够,再加上农民参与性不强等,从而影响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科技示范园人力有限,技术力量又不足,很难给予农户以农产品、苗木、技术物资上的支持,加之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和产品收购服务无法建立,从而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很多方面无法从生产经营中获取效益。

4发展规划

4.1完善机制,创新体制,增强农技示范园活力

要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机制,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业示范园;在运行机制上,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实施“市场主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产业经营”的新型发展模式。同时不断吸纳高级管理人才、学术和生产带头人等加入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加速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

4.2加强设施栽培技术的建设

设施栽培技术在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是一项重要农业新技术,但存在先期投入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结果造成生产成本高,投资产出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象[8-11]。因此,设施栽培除了农产品和苗木外,还应有多种产出,比如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为当地提供现代设施设计、生产和安装服务的二次开发等。这些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尚无法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绿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应用推广也存在同样问题。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希望有关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将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纳入当地的研究计划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要以科教单位为技术依托,进行合作开发研究;农业科技示范园转换运行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从国内外引进新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利用。

4.3加大产业化经营

在以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在进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具体模式应用时,要因地制宜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与农民相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企业和农户个人双赢的目标[12-14]。

4.4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是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散地。在以后的建设中,要不断加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农业高新技术和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创新的主要源地,龙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应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的60%以上,有稳定的科技依托单位和高层次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拥有雄厚的科研资产和技术。通过不同分配制度,让不同类型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有突出贡献的人先富起来,最终带动更多人走向富裕道路[15-16]。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为各种人才发挥其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并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对有贡献的人进行奖励,从而激励和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进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创建中来。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