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设施农业论文 >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途径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途径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16 13:44:00人气:345

一、引言

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个方面,它充分应用科学技术,在局部范围内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进而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设施农业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1]。在天津市农业发展中,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最为迅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随着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外质优价廉的特色设施蔬菜等进入中国,中国的设施种植业受到了普遍的冲击。天津市也没能幸免。随着近些年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天津市的土地面积有所缩减,人口更是剧增,蔬菜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对蔬菜品种和质量要求的提高,设施农业就成为了必然。

二、设施农业

1、设施农业的引进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形成了塑料大棚与日光温室等园艺设施发展的高峰。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反映了中国对设施种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2]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末,全国温室面积81khm2,大棚面积465khm2,中小棚面积231khm2[3]。中国的设施农业,不再局限于瓜果蔬菜花卉,近几年,更是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以及林果生产等诸多领域。设施种植业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一方面,它利用科技力量打破了季节限制,解决了长期以来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长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设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比常规生产高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冬春季节正常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无法进行。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在人工控制下,能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使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近些年,国家更是对设施农业予以大力的支持。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天津市再添1.5万亩设施农业大棚,其中北辰区承担了570万亩,力保蔬菜供应量的稳定。[5]

(2)设施农业生产可以造就生产的连续多样

冬季和早春无疑是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最好的时节。然而,如果结合遮阳网的覆盖,夏季同样可以进行蔬菜的生产,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生产连续。在对静海县的设施农业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林下经济和设施农业相结合,不仅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而合理的生产范式。

(3)设施农业与庭院经济

在我国北方农村,农户普遍有比较大的庭院,充分利用空闲地点搭建大棚进行生产能够带来十分可观的的经济收入,受到许多农户的鼎力支持。农村的庭院地高背阳,大棚内部温度上升快,方便节省棚室燃料,成本较低。另外,庭院经济能够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而精细化的操作又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

3、设施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1)选择适宜品种

“良种结合良方”。适宜大棚生产的品种与设施农业的结合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高的优越性。前几年,天津的曾推广西红柿新品种L―402。该品种抗盐碱、耐低温、耐弱光,又能够抗灰霉病,是一种生产简单而效益高的品种。另外,它还具有果型整齐一致、耐运输、产值、产量高等优良性状,极适合在温室、大棚等保护地中进行生产。春用型大棚栽培蔬菜,要选用前期能耐低温、弱光、早熟,后期能适应高温环境、抗病品种,适宜的黄瓜品种有长春密刺、裕优3号等;番茄品种有金棚586、西粉三号等;青椒品种有景椒3号、台湾牛角椒等。大量的实践证明,选择优良的品种和适宜的栽培管理方法,能够大幅提升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

(2)结合高新技术

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日益攀升,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国外,我国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4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的70%~80%水平,由此来看,我国的农业仍然处于一个低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对农业科技的研究从来没有放松过,设施农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是全球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长岭村设施农业与“深池浮板种菜”新技术相结合,曾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深池浮板种植”新技术利用浮板在水池种菜,水温、氧气、光照、养分则由电脑控制。菜的密度高、生长快,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年产量更是达到普通温室的20倍。被誉为“21世纪农业生产的超前之作”。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流入和我国科研人员的开发,设施农业的生产应用前景将愈加广阔。

三、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发展研究

1、天津市设施农业概况

天津市设施蔬菜栽培由来已久,20世纪30、40年代近郊区的立壕子、小暖窖,90年代中后期,新型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都是早期的代表。近十年来,天津设施种植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配套机具也得到了一系列示范推广。生产种类日益丰富,扩大到食用菌、花卉、果树等园艺类。2011年,天津市多个农业大区都表示对种植业设施建设的村镇进行相应的补助,扩大设施农业的面积。以大港区为例,新建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钢骨架塑料大棚,均享受到了资金补助。截止2011年底,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总共享受了区级补助资金7000元,大港财政补贴资金7000元。钢骨架(复合材料骨架)塑料大棚享受了区级补助资金2500元,大港财政补助资金2500元[6]。作为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设施农业迅猛发展,为满足城乡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目前天津市的设施农业的主要类型是塑料棚,日光温室,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及智能温室。三者各有优劣。具体而言,塑料棚和日光温室只能用于春提早、秋延后的蔬菜栽培生产,不能越冬;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不加温可以保证进行蔬菜、瓜果等的周年生产,效益最高;连栋温室及智能温室多用于育种栽培,花卉栽培。统计资料显示,早在1999年天津市设施蔬菜面积就达到了22.5万亩,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1年全市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种植业设施新建40万亩,达到75万亩,表明了政府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决心。截至2010年底,天津市已累计新建种植业设施35.5万亩,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55万亩,仅用3年的时间就超越了过去30年的发展规模,全市设施建设10万亩任务已全部分解到区县。

3、天津市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

以静海县为例。2011年春天至2012年春,投入生产的设施蔬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寿光五型土堆式日光温室,种植冬春一大茬茄子,平均每座温室产值3.5万元,亩纯收入2.5万元;种植越冬茬嫁接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产量大大提高,亩纯收入2万元,8―11月份再种植一茬速生蔬菜,收入2000元,年亩纯收入2.2万元;种植秋冬茬温室番茄,再加一茬秋延后豆角,亩纯收入1.35万元;占地3.5亩的连栋式冷棚,种植早春茬土豆,每亩产值8000元,再种植一茬秋延后豆角,亩产值4000元,年纯收入1.1万元;林地设施香菇的生产,每亩年纯收入增加1万元。农民的收入增加了25―35%,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4、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市场流通情况

近年来,天津市加强对农业批发市场的支持,建立了一批大型批发市场。随着市场信息的日益透明化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配套服务功能设施逐步完善,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正在本市逐步形成。2009年和2010年,几大天津市农贸批发市场进行了搬迁升级改造,带来了更大的效益。截至2011年6月,我市拥有亿元市场5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成交额712.22亿元,增长31.8%;摊位数量达8.6万个,增长16.2%,摊位平均出租率达93.5%。而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半年成交额更是达到25亿之多。亿元大型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支撑本市提升集散辐射功能的绝对主力。天津市的蔬菜也有不少特色品种,辟如蓟县黄瓜、沙窝萝卜,在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不少天津的企业都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这进一步拓展了天津蔬菜的销路。

四、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局限

天津市的设施种植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仍表现出规模小、效益不高的特点。

1、设施种植业的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质量监督体系

正如前文所说,天津市的种植业设施中以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主要部分。在对静海县的走访中我们发现,很多温室和大棚的结构并不是十分合理,建筑材料也稍欠规范,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设施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另外,在统计中,我们也发现,现有的设施以简易温室、塑料中小棚最多,这些设施不能有效地对光、温、气进行调控,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得不到保障。现今强有力的温室生产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一旦发生纠纷,势必给建设单位和用户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2、种植结构单一,技术支撑显得不足

天津市的设施栽培品种绝大多数是茄果类蔬菜,高档蔬菜、花色品种少,特色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在生产中,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屡禁不止,通过设施栽培提高蔬菜品质的作用被忽视。另外,农民的种植水平不高,技术缺乏,虽然有水平较高的二代温室、连栋温室,但其优势并不能充分发挥。小型作业机具缺乏,很多作业完全靠人工,生产效益也不高。

3、农产品质量欠佳

天津市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存在土壤盐渍化、营养失调的情况。多年持续耕种之后,作物普遍减产,生产效益明显降低,成为天津市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大多数农户采用施加化肥的方式企图改善这一现状,却又难免造成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使用,影响果形等外观品质,导致设施蔬菜安全性下降,甚至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农产品质量欠佳严重影响了天津市蔬菜的竞争力。

4、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北方的大多数农村,农户均采取分散式的经营方法,这使得在面对大生产、大流通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时,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现实,这极易造成农户经济利益的受损。农户在种植时,缺乏有效的市场指导,极易造成种植结构品种单一,而这会进一步导致蔬菜上市时间集中,削弱竞争力的情况。这正是蔬菜整体市场结构性的、季节性的、地区性的过剩或短缺的形成原因。再者,蔬菜价格的加成多在流通环节,农户拿到手的纯利润并不高,市场风险隐患较大。

5、科技投入不足

与当前设施种植业的飞速发展相比,天津市设施种植业的新品种的创新,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转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力度明显滞后。专业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而且农民也难以在短期内掌握系统、科学的种植技术。这就形成了设施农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五、天津设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1、天津市应该围绕发展设施种植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具体而言,首先要做到设施种植业布局的优化,简单的说就是因地制宜。环城以农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建设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在提高效益的同时减轻占地租金等的压力;郊区平原则以农户或企业为主体,以适宜的温室建设为重点,选择最合适的温室类型。蓟县山区应立足山区,重点建设生产、景观复合型连栋温室,可以尝试建立果品、花卉采摘温室,发展四季旅游产业。做到区位的最合理应用才能进而带动天津市的设施农业的整合发展。

2、增强配套设施的建设

大力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首先,要研制新品种。天津市有黄瓜品种研制中心等多个农产品研究中心,加大对其资金支持的力度,保障科研无后顾之忧。其次,尝试立体种植(如林下经济)、设施栽培和示范推广、合理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再次,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水平,深化大学生村官制度改革,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保证流通环节的安全和效益。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积极开展生防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水平。

3、强化组织领导,推广标准化技术体系

在农户增收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指导。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投入,扶持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形成市场、政府、龙头、基地、农户的有效联动,扩大设施种植业的经营规模。协定法规条例,争取专项资金,争取使更多的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投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再者,天津市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尚不能够完全自给,一定要保证耕地的数量,防止以发展设施种植业为名乱占耕地、违法搭建的行为发生。政府在整个农业建设中起到的应该是一个带头人和引路人的角色,应该为利民的设施农业的建设提供各项扶持的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设施种植业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有条件、有特色、有效益的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格局,扎实推进设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