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产业化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农业产业化对参与农户和总农户收入的影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深刻性体现在产业化带来的收入增长上,而广泛性体现在农民参与带来的收入增长上,广泛性的影响大于深远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农村发展最普遍、最长远的战略突破和创新。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基本途径,例如农业低效、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贫困等。在产业化的诸多效应中,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许多研究者强调了农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例如农业产业化可以把农民推向市场,有效地转化劳动力,提高农业的相对效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产业主要由龙头企业管理,以科技兴农,建立中间市场或专业市场,扩大产业链[1]。促进农业产业化以增加农民收入的理论内容相对比较完整,但现有的定量研究只关注金融投资基金在工业化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定量分析较少。鉴于此,运用相关信息,定量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找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1我国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原因
首先,我国农业商品化程度相对较低,许多地区的农村居民仍处于自给自足和部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没有持续增加收入的意识。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农业商业化程度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比较多,但是售价较低,收入也不高[2]。其次,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也是限制农民收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美国农业部的有关资料可知,美国目前80%的食品消费用于产后分销、批发和零售、运输、加工等,在消费支出对粮食、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组织创新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增长中,约92%是生产后农业服务的成本。我国农产品的加工水平比较低,附加值得不到体现,消费者不愿意进行消费。但是我国人均GDP近年来不断上升,消费者不仅看中产品的本质,对产品体现出来的外在价值也非常关注。虽然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但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农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再次,农民的种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也没有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农村信息闭塞,农民不了解市场信息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售卖价格较低,收入较少。通过成立农业合作社,对入社的农民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农民种植市场中需求量较大的农产品,在成熟后进行统一销售,提高销售价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3]。
2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1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类型和利益结合关系
首先,“市场+农户”模式。“市场+农户”模式中的市场不是指一般的市场,而是商品交换的具体场所,是一种比较狭义的市场。市场给农户提供销售农产品的摊位,同时社区也为农户提供蔬菜直通车,市场和社区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农户可以作为市场经营者直接参与销售,既能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也能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4]。其次,“基地+农户”模式。一种基地是国家和地方建立的。国家相关部门会与农贸市场或者超市签订销售协议,农户可以放心地在基地种植农作物,不需要担心销售问题,同时销售价格也较高。另一种基地是由专门的企业建立的。企业可以雇用当地农民进行种植,农民主要以工资收入为主。同时,企业可以将基地出租给农民种植,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在农作物成熟后,帮助农民销售,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一定利润,但是应保证农民的收入。再次,“中介+农民”模式。所谓中介就是中间商,他们熟悉销售渠道,资源较多。在农作物成熟后,中间商会为农民和大型收购商搭建桥梁,让农民把农产品直接送到收购商的手中。农民和销售商达成销售协议,中间商从中收取一定费用,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这种方式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区,能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对提高农业产业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降低了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了自销风险,稳定了收入[5-6]。
2.2农业产业化的总体发展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原材料价格水平提高和农产品市场整合,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在增加农产品销量、提高农产品商业化水平方面有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和先进的种植技术,聘用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农村面对面为农民答疑解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
3结束语
农业产业化在提升参与农户和农民整体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想通过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大产业化的范围,二是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其中。参与农户收入增长的多少直接取决于产业化程度,参与农户产业化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说明产业化程度越深。同时,农民参与产业化的程度也是决定工业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扩大工业化规模的同时,要加大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力度。
参考文献:
[1]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和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17(5):4-8.
[2]陈吉元.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8(8):3-7.
[3]李同明.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J].经济问题,2017(11):27-31.
[4]吴学军,王宇露,孙晓斌.农业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潍坊市为例[J].调研世界,2012(10):42-46.
[5]刘宇鹏,李彤,赵慧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实地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2(3):375-378.
[6]刘洁,陈方.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4):497-501.
作者:付争春 单位:河津市农业农村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