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产业论文 > 高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践思考

高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践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16 11:53:00人气:442

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抓好农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从各地实践来看,受历史、区位、交通和信息等因素制约,高山地区农业发展条件更差,发展基础更薄弱,发展水平更加滞后,发展任务更为艰巨。如何推动高山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兴旺,是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本文试以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为例,对高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探究。

一、高山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板桥镇位于恩施市西北部,国土面积30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66.5米,下辖四村一社区,总人口1.8万人。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板桥镇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入手,突出发挥三个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初步建立起以蔬菜、中药材、畜牧和乡村旅游四大产业为主体的高山产业体系,全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3.6%下降到目前的0.29%。

(一)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立足高山地区资源优势,优选高山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种植作为两大重点进行培育。一是反季节蔬菜种植。板桥镇普遍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推广以包菜、萝卜、辣椒为主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全镇培育蔬菜种植大型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9家、种植大户20余户,反季节蔬菜常年稳定在3万亩左右,年产值达1亿元。精心培育的“大山鼎”品牌荣膺“湖北十大名优蔬菜”,畅销全国。二是中药材种植。板桥镇山高林密,溪涧交错,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特别是这里出产的党参,质地上乘,名列全国“四大名党”之首,被誉为“板党”,享誉海内外。全镇已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8家,中药材年均种植2.1万余亩,形成以板党、贝母、牛膝、续断、云木香五大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体系,年产值达1.68亿元,其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就有37家,一大批人依靠中药材种植脱贫致富。

(二)发挥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板桥镇拥有优质草场8万余亩,其中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各4万余亩,是中国南方最大草场之一,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此,板桥镇突出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实施“强猪、增禽、壮牛羊”战略,把以山羊、菜牛为主的畜牧产业作为整个经济主体的一翼来抓,走招商引资谋发展、拓宽市场壮产业的路子,先后引进了今大集团等一批市场主体,大力建设菜牛、山羊养殖基地,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和林下养殖。已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社30余个,山地牧、中山牧业等企业正在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全镇年饲养牛5000头、羊6000只、鸡11万羽,年畜牧收入达1.2亿元,成为另一个收入增长极。

(三)发挥区位优势,聚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板桥镇是连接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重庆天坑地缝及三峡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节点,境内群峰绵延,沟壑纵横,山顶有大片草原、湖泊,峡谷多溶洞伏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发展休闲旅游优势显著。为此,板桥镇提出“休闲板桥”概念,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胜地。近几年来,已启动对女儿湖、鹿院坪等旅游资源的项目开发。鹿院坪项目已于2016年正式启动,总投资1.5亿元,已对外开放,年游客接待量达24万,形成了较好的旅游人气,正在争创国家3A级景区。女儿湖项目是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已纳入鄂联投圈地规划,正积极征收地块,加快开发。全镇已发展民宿200余家,年接待重庆、成都、武汉等大中城市常年避暑游客3000余。

二、高山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问题透视

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高山地区已初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但对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从板桥镇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首先是反季节蔬菜竞争力在下降。由于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应用,平原地区利用大棚等技术,也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对高山地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而高山地区种植反季节蔬菜成本高,主要靠人工种植,难以推广机械化,受交通影响,运输成本也较高,且靠天吃饭,收入很不稳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处于下风。其次是中药材种植方式较粗放,以卖原材料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严重不足。再次畜牧业过于依赖天然草场,资源消耗大。最后乡村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较单一,拉动消费能力有限。

(二)市场主体总体较弱全镇农业龙头企业较少,特别是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如中药材行业,没有大的市场主体支撑,没有大的资本投入和商业运作,中药材资源优势就无法就地转化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始终难以提上去。同时,已有市场主体引资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与市场对接不畅,销售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受疫情影响,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普遍反映资金匮乏,融资难,经营非常困难。目前,全镇还没有一处工业园区,难以对农业形成有力支持,拟建中药材加工园区,却因受用地制约难以落地。

(三)发展人才难求难留板桥镇地处边远山区,幅员辽阔,但乡镇在编在岗公务员仅44人,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干部创新创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干部普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年轻党员干部外流,村干部难选难任,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农村实用人才缺口也较大。由于产业链延伸不够,解决就业能力有限,很难留住人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仍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劳动力较少,素质也不高,懂现代生产、会经营管理或具有特定谋生技能的人才非常稀缺。

三、进一步促进高山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新时代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具体实践中,高山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做好精准施策。

(一)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要借助疫后经济重振契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板桥镇来看,要重点抓好“一退两进一稳”。一退:蔬菜种植面积要减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削减蔬菜种植面积,做好宣传动员,消除疑虑。两进:一是中药材种植要增进,要精选品种,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并加强中药材精细化加工业投入和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向生物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二是乡村旅游要大力推进,要提高重视程度,调动农村农民参与积极性,大力推进休闲旅游业开发。一稳:支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做好草场资源保护的同时,推进标准化养殖。

(二)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激发市场内生动力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市场主体培育。首先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围绕支柱产业,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做好项目包装,多渠道开展精准招商,并做好项目落地“一站式”服务。其次围绕产业上下游培育市场主体。要围绕支柱产业上下游,成立和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培育,探索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立基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户带动一片,一片带动一村。

(三)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持,搭建工业园区平台势在必行。受疫情冲击,生物医药产业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从中药材加工园区建设入手,先行先试。要做好对上争取,尽快落实园区建设用地,并学习借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经营,加强配套,着力打造中药材生产、加工、储运和企业孵化的产业集聚区。要统筹用好农业专项资金及扶贫发展资金,并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市场主体的资金支持,纾解经营难题。要做好与全市乃至全州其他版块的发展衔接,加强合作,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厚植发展优势。

(四)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形成强大智力支持坚持把人力振兴摆在首要位置,首先要加强乡镇干部培养,做好干部轮岗交流,鼓励年轻干部在一线锻炼,提高干部创新创造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顺利实施。其次要落实好“村医村教进班子”政策,注重从乡村实用人才、返乡能人、种植大户等新乡贤中吸收和培养一批村支两委干部与后备干部,壮大“领头雁”队伍。再次要注重围绕支柱产业,依托市场主体大力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加强科技培训,指导科技务农,组建一支具有现代生产经营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蒲晓斌 单位: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镇长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