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产业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农业产业链从土地流转的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农业现代化改革,在新的时展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遍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也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结合到一起。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现代农业产业链;商业模式解构
在现有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互联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互联网也在农业产业链的各环节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农业化的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互联网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其具体的一些作用点。
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基础分析
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内在优势是不断促进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经济现在正处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的一个背景,而现代农业应该怎样做出转型,跟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一)农业生产规模的提高,需要得到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随着相关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土地集约化是农村粮食生产的一个主要趋势。土地的流转已经进入了非常规范的状态,所以农业生产经营将会更加规模化,而如果规模化经营成了当下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那么将会使得原有的粗放型农业生产得到改变。与传统的规模较小的农业生产相比,规模化的经营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以及需要大批量的采购农用物质,而在这时如果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将会给以上这些过程提供很多的便利,并且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因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对于信息化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较高我国现代农业主要面对的两大重要问题是粮食以及食品的安全问题。首先是粮食安全方面,因为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而相关的农业资源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紧缺,所以这给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多的挑战。相关会议指出,粮食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要保证粮食的绝对安全。目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相对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而人均所拥有的土地数量也相对降低,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种植以及养殖的效率,就必须要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这也是保证粮食安全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法。各级政府都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有非常高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来积极地配合农村电商的发展,积极地鼓励农民群众利用电子商务来实现产品的交易,并且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进一步地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不断的推广电子商务在农村中的应用。在“互联网+”农业技术不断推广的现在,其中一个最大的阻碍因素就是物流问题,但是相关政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扫清了前方的障碍,为其发展过程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条件。
(三)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农村已经完全具备了基础信息设备,这些设备在不断地完善下,已经相比从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乡村信息化基础设备的建立,目前关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覆盖了大量的乡镇地区,而农村地区的群众拥有计算机的人均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并且随着手机的普及化,能够利用手机来进行上网的农民群众数量也在不断提高,并且关于农业信息的采集,农业农村部也开阔了很多的渠道,设立了大量的采集点。这些信息采集渠道以及采集点的覆盖范围非常广阔,能够基本上满足农业人员所需要的农业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从以上可以看出,当下农业互联网的发展所需要的一些资源以及信息采集渠道都已经基本完善。很多新兴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农村农业行业中,比如说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农业生产的总体情况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发展只能依靠传统的一些技术。但是在实际上,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早就已经在农业方面进行了应用与探索,而且这些技术手段都在不断地完善中,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地丰富,而这些技术所能发挥的效果也更加的明显,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虚拟网络中的经济与实体之间的融合是当下信息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下农村网民数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根据相关的数据表示,农村网民的数量正在不断地提升,其覆盖率越来越高。并且在未来的这几年中,农村地区很有可能成为当下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手机慢慢地也将成为普及互联网技术以及促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媒介。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将会给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优势,使得互联网与农业之间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结合。同时也能够解决农村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基础问题,为今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便利。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农业产业链的具体影响分析
(一)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产业要想得到真正的规模化必须要制定土地的流转制度,通过制度的实施过程来进一步地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向更加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也推动着自身的收入及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发展,农业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要有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也会进一步的推动农业金融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政府政策扶持“互联网+”的农业发展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最终的保障,现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经济的发展也给食品的安全和粮食的安全带来了一些威胁,目前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粮食的安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现有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水平非常低,现有的人均土地占有量非常的少且发展不平衡,为了进一步地使这些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粮食的安全问题。目前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进一步的推动农村电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互联网技术来积极地鼓励农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各种政策的实施也为农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互联网技术带动农业发展农业产业链的活动主要包括了农业的生产流通等一些其他的工作流程,互联网是现有农业操作流程的核心关键点所在,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农业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各种各样人才进入到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地改变农业市场的现行效率,互联网技术可以进一步地推动农业产业链的转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结构进行改善。
三、“互联网+”推动农业产业链经营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系统已经在各个领域和专业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业产业链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互联网技术进步地推动了现有农业产业链形成了一定的商业模式,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的可能性。
(一)农业产业链的生产资料模式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运行,我国现有的土地经营模式朝着更加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地扩建和形成的过程中,这种经营模式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业产品的供给量,农业产业链的生产资料模式也在朝着更加科学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链市场比较广阔,且市场发展前景很好,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化肥、饲料这些种类的农业附属产品销量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也带了一些经济效益,随着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进一步地推动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也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也会进一步地对农业信息系统进行完善,进一步地把现有的农业生产商朝着一个更加综合型的农业服务平台进行转变。这种转变更加有利于农业市场的进步和发展。农业产业链的生产资料模式的改变也为农业市场的进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农产品营销向农业电子商务模式转变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营销方式也在向农业电子商务模式转变,农业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农业电子商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各种权利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体现就表现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小型零售规模比较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农业生产流程太过繁琐和复杂,传统的农业产品的生产流程非常的复杂,各种销售及分售模式极度的不平衡,农业的很多批发商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出现这种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产品的营销与现有的商业体系不符合,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随着现有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各种产品的生产模式都在不断地拓宽和发展,这种新型的市场模式也进一步的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了保障,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能够进一步的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三)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金融模式运行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链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金融业也处在不断地成型及发展的历史时期,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比如说信用的缺乏也会导致现有金融行业开展比较困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靠互联网的数据能力,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增强金融行业可信度。第二,对于一些小型的借贷金额方式,这种新的借贷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利息比较高且管理比较困难,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来构建一个更加社会化、微型化的平台来解决。第三,仅仅依靠信用来维持担保抵押的方式在实行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可以推荐一种新的方式来实行,比如说可以用一个第三方的机构来做一个监督管理的中介者,通过一个基层的担保点来实施担保过程中的各个活动,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开展租赁等各种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对农民的利益进行更切实的保护。
四、“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各领域的经营模式变革
农业生产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空间大,现有产业比较落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常见,因此,现有的农业产业被互联网技术改变的可能性非常大,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的信息化程度,现有的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成立也都进一步的预示着农业互联网时代已经慢慢地到来,互联网技术正在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一个全新的构建,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正在进行一个全新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在推动着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在进行全新的布局,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模式。
(一)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平台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平台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现有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的推进和改变,我国的土地流转速度和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变,农业产业也不断地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这种新型的生产规模模式也为产品的工艺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物资市场发展非常的迅速,一些化肥种子等农业产品的销售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技术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技术所创建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也有利于进一步的激发农村产业的活力。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也会进一步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产品,更加丰富的农业产品物资供应方式和渠道,更加优秀和优质的服务方式和技术,这种新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也会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农业物资向更加商业化的方向转型和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方式和模式,现在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主要是第三方的网络销售平台模式,与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相比,国内的模式仍旧存在很大的漏洞,国外的现有农业产品的销售模式有更加一体化的服务能力,因此,我国的农业企业的模式也应当进一步地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大背景下的现代农业物资企业发展将会朝着更加一体化、专业的方向发展。
(二)农业服务企业更好的发展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革命技术,互联网的出现构建了信息化生产的主要模型,互联网能够真正地实现所需要的交流和沟通,对各种农业生产信息进行传递。农业信息化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传统的劳动力工作方式转变为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控制的生产模式。这是一种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结合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模式主要包括零售、批发等。传统的加工生产模式利润比较小且难度比较大,在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下,一些小中型的农业生产者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消费者是被动的购买产品,很多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够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产生这种现象的最真实原因就是农产品的属性与信用的流通模式之间不协调,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尽快建立一种更加新型的销售流通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到来标志着这种新型模式的建立,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新型技术和设施,为新型模式的建立带来了技术性的支持,这种新要素的出现和设施的建立也为产品的流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完善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业互联网金融是农业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重点。互联网技术如果能够在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挥作用,将会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构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链模式,给农业产业链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本文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确立了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叶,刘基林,刘晶.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关系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80):85-90.
[2]胡永洲.构建“互联网+农业”智能生产模式的思考[J].现代管理,2015,(86):90-99.
[3]胡岚岚,卢向华,黄丽华.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协调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1,(121):123-128.
[4]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09):11-15.
[5]胡天石,韩厚继.“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5,(28):101-105.
[6]何迪.“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运用及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7:78.
作者:罗利君 单位:张家口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