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实际,在产业的特色和优势上做文章
农业产业有“特色”、有“优势”,产品才能有市场。发展农业产业要结合地域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筛选,然后确定产业项目。不能无分析判断、无规划设计、无效益预期,盲目做出产业实施项目决定,最后将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变成“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的烂摊子。
(一)全面评估产业发展环境
精确进行环境评估,精准遴选产业项目至关重要。要专门邀请农业专家对区域特点、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气候类型、气温特征、交通区位等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估。项目落地究竟属于西北内陆还是东南沿海,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地带,是海洋性气候还是沙漠性气候,区域平均海拔多少,年平均气温多少,交通区位优势是否明显等。充分考虑环评因素,正确确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
(二)准确定位产品特有属性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才能产出某种农产品,或者产出的农产品独具其它区域产出的该产品所不具有的特性。经小规模试验,对产品进行专业分析和认证,如果确实具有稀缺性,而且使用价值高,接下来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如:低温潮湿的二阴山区发展高原夏菜、温室蘑菇等种植业和牦牛、小尾寒羊等养殖业;在高温干燥的沙漠地带发展梭梭、肉苁蓉等节水耐旱种植业。
(三)深入研究传统产业优势
一个地区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是经过几代人不断探索和总结走出的一条经验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以参照传统产业发展的种类和模式,进一步进行改进和细化,要把有经验的东西科技化,严格按现代科技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
二、释放活力,在产业资金资源整合上下功夫
盘活资金,用活资源,是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引擎。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给予其他贫困地区启示和思考。依托现有资源,整合个体资金,撬动民间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瓶颈问题。
(一)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宣传发动农户踊跃加入专业合作社,抱团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将农户有限资金整合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资金量;将农户零散的现有土地、设备、暖棚、林地等资源整合起来,扩大产业发展所必备的硬件设施条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和运营,农户可依靠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得到充足的发展动力和后劲,疏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使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注重民间资金的有效利用
给予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更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举措,通过多条渠道进行招商引资,最大限度撬动民间资金注入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项目中来。用民间资金借力发力,推动地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切实用足用活民间资金和地方天然资源,不断增加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内在动能。
(三)严格产销环节的有序管理
不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参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民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套资金监管、生产管理方面科学的、有效的机制和制度,设置专门的监管团队和管理岗位,对资金使用、日常生产、产品销售等各环节进行规范的监管管理。及时纠正违规操作和不符合农业产业发展规律、不利于农业产业发展前景的错误决定。农产品的产出和销售一定要着眼产业的长远发展,严格杜绝以获取最大利润和短期利益做出有损产业形象的行为。
三、强化宣传,扩大产业市场
切切实实把农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具有特色的品质宣传出去,抢占市场先机,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面,使农产品产得出、做得精、有销路。着力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以品牌效应得到消费者和市场青睐。
(一)用产品质量推动市场拓展
质量是企业和产业的第一生命。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保障,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就是一句空话。农业产业要得到长远发展,首先要从农产品的源头抓起,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要做得细致入微,从产品品质提升和为消费者、为市场、为产业负责的根本出发,切实靠实责任,做出成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从哪个环节要品牌、要效益。把严原料的进口关和产品的出口关,确保投入市场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
(二)以专业认证打出产品品牌
通过农牧业专业认证机构,对产品取样检测,评估认证。必要时要通过国际产品认证机构的权威认证,取得社会好评、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这样一来产出的农业产品才有较高的市场定位,才能有更大的、更稳定的市场。以品牌效应占有高端市场,让农业产业获取更大效益,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三)借媒介推介提高社会认知度
有了过硬的产品质量,专业认证机构的品质认证,还要借助媒介把产品推介出去,推介到市场、推介到社会,不断提高和扩大市场和社会对产品的认知程度。消费者通过从媒介对产品的认知、消费、肯定,从而得到市场的认可,以质量打通顺畅的销售通道,实实在在把产品做精做强,把产业做实做大。总之,发展壮大农业产业,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以产品质量和品质为根本,并通过宣传推介谋市场、拓销路、扩规模,以不断发展的农业产业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强大动力。
作者:禹沛海 单位:中共古浪县委党校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