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25 16:12:00人气:405
摘要: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气候的不确定性,旱涝、干旱等现象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的结果,了解土壤含水量,根据含水量的丰缺,适时进行农业灌水或者排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对农业生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见,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对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墒情;农业生产;监测;预报墒情1墒
墒,指的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适宜的土壤湿度。墒情反映的是土壤湿度的情况,即土壤中的水分状况,是表示土壤水分含量的一个数据。土壤湿度通常用土壤的实际含水量表示,即土壤的干湿程度,也可以用相对含水量表示。计算公式:土壤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为土壤实际含水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100%或土壤含水量/饱和水量×100%,为土壤相对含水量。2墒情重要性
土壤墒情是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土壤信息之一。土壤墒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好的墒情土壤干湿程度适中,能够供应作物生长充足的水分,不仅有利于播种期种子的发芽和成活,还能促进土壤水、肥、气、热协调发挥作用,调节土壤温度、田间气候,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提高土壤通气性。墒情不佳土壤湿度差,不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干旱严重会导致作物枯死,甚至农业生产减产。特别在干旱半干旱水源不足的地区,土壤墒情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准确的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和预报,掌握春旱和伏旱墒情状况,为各农业部门领导和农民合理用水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墒情信息,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3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的必要性
3.1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以及近年来气候不确定性日益明显,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威胁日益增多增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干旱缺水问题比洪涝灾害问题更加突出,亟待解决。因此进行土壤墒情的监测预报势在必行,为做出相应的抗旱应对措施,降低频发、突发的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和对农作物生长的破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3.2节水农业新要求
农业灌溉用水占我国用水量的50%以上,是主要的用水大户。据统计,面对干旱现状,大多选择灌溉,但由于灌溉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还不到50%,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土壤墒情信息的准确采集及预报是推广节水灌溉、科学用水、高效灌溉、最优调控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支撑,是防止干旱,控制干旱,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保证。
3.3精准农业发展要求
21世纪世界主流农业发展方向是精准农业。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农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指导的精准农业。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目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的精准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土壤墒情的及时监测预报势在必行,不仅对农作物播种、产量预测和节水灌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精准农业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4如何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
4.1墒情监测方法
墒情监测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获得土壤的水分数据资料,目前国内外墒情的监测方法主要有3种:移动式测墒、遥感监测、固定点监测。以下对这3种测定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
4.1.1移动式测墒监测监测原则:不定期、不定点。即在不同采样点进行不定期的监测,监测仪器为便携式仪表,经过数理统计分析和实地统计分析得到区域内的土壤墒情数据。其土壤含水量的测量采用土钻法和张力计法,属于传统的测量方法。土钻法是将土钻取出的土样称重后,放入烘箱,烘至恒重后再称重,从而计算出土壤含水量。张力计法即使用张力计测定土壤水分张力,通过对土壤水分张力的测定得出土壤的水分状况。土钻烘干法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是最经典、最精确的测量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力计法只有已知土壤水分特征,才能计算出土壤含水量,且只能测定土壤的基质势。
4.1.2固定墒情站监测固定墒情站监测基本原则:定点、定期。对监测方法进行统一规范,通过连续监测固定点的墒情情况,计算出监测区域的墒情。监测站点的选择:对墒情监测点的选取进行实地调查和指导,按照墒情监测的要求,应选择当地土肥水基础好、重视度高、具有代表性的岗地、平地、洼地进行布点。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的环境因素,结合当地区域内的土壤条件、植被类型、主要作物、水源条件等综合因素合理布局,建立长期定点监测站,对监测点进行统一编号,拍照留档,建立完善固定监测点管理档案。
4.1.3遥感测墒方法遥感监测是区域旱情监测的主要途径。遥感测墒即从高空利用卫星遥感和机载传感器遥感探测地面上土壤水分情况的方法。遥感测定能够同时监测大面积区域的土壤墒情情况,由于在不同波段土壤水分特性产生不同的反应,依据土壤特性和土壤辐射理论,通过不同遥感波段的反应资料,以及地貌、植被等环境因素对遥感呈现的不同反应,来监测土壤水分情况。
4.2数据汇总统计、评价分析、加强指导
土壤墒情监测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调查统计数据要做到及时、快速、可靠。在农作物播种期、关键生育期和旱涝灾情发生期,应增加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期采样,关键农时季节,应及时汇总、快速分析,编写墒情简报,对墒情、旱情评价。重大农事活动前,及时预报,根据墒情信息,提出合理对策措施,及时向上级和农民汇报墒情情况,为各级农业部门领导作出正确及时的应对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广泛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的向社会公众公布墒情信息。根据墒情情况,指导测墒灌水,使农民更好的利用墒情,帮助农民确定什么时候墒情最适合播种、什么时候补灌、补灌多少合理,进而指导大面积适时适量灌水,推行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生产力。5结语
在农业生产中,只有在准确地了解土壤墒情的情况下,监测墒情与当时当地的作物需水量相结合,才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为更加合理地、科学地制定抗旱调度方案,为正确指挥抗旱救灾提供决策支持,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土壤墒情监测一直是公认的难题,土壤墒情的监测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挑战性、不可预见性,特别是土壤墒情的定量监测和损失评估。要想准确地掌握土壤墒情动态变化以及变化规律,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监测方法和分析研究方法,兼顾并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掌握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农业节水技术、农田抗旱减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评价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高也将发挥积极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吴冬平.新型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方法在黑龙江省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9):62-64.
[2]王芝兰,周甘霖,张宇,等.美国干旱监测预测业务发展及其科学挑战[J].干旱气象,2019(02):183-197.
[3]吴黎.基于MODIS数据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干旱监测指标的等级划分[J].水土保持研究,2017(03):130-135.
[4]王君.遥感干旱监测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4(14):109-112,123.
[5]侯英雨,何延波,柳钦火,等.干旱监测指数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7(06):892-897.
[6]田泰坤.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J].吉林农业,2009(12):28.
作者:孙继梅 单位:长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