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特点及现状
新中国建国以前,由于西南地区长期以来战乱频繁、民族林立,所以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此地进行有效地开发管理。直到新中国建立,西南地区规模浩大的剿匪作战依然使本地的经济发展难以立足。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广,才使得西南各地的工农业开始起飞。由于西南各地气候的优势与技术引入不足的短板的双重背景影响,一些地区的农业水平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的成就远远高于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本地经济的主要原动力。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虽然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步入了工业信息化的时代,但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国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中国经济的体系当中作用依旧不可忽视。全国各地在积极振兴三农建设的号召上积极落实,并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城市农业发展,纵观整个中国经济体系,现70%以上的人口居住农村,70%以上工业的原料依赖于农业,60%以上的财政收入依靠农业及其加工业。农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2.1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
农业经济实现高度的产业化,这项号召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就早已经提上了日程并开始广泛地推广在实践过程中。农业一体化经营,其实质是在农业专业化和协作化的基础上,通过合同、入股、入社等方式,把农业产中和产前、产后部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商业化以及社会化。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对于处于偏远的西南地区,由于交通不畅带来的信息闭塞等区位局限,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经营依然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小农经营为主,在产业化的构成方面较之东部地区的农业发达的地区来,似乎还未成气候。
2.2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上文已经提及,农业与工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处于基础地位,后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农业与工业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业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工业则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早已为党和政府所提倡。全国各个县区也开始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前者在城乡一体化的促进方面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在后者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作为上,则仍然表现得差强人意。由于近代工业的渗透和引进本身很晚,加之长期的战乱和忽视,使得一些地区的工业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地区除了纺织、食品等少数轻工业部门比较发达外,重工业始终没有形成体系,更遑论以工业带动和反哺农业了。所以农业生产在我国部分地区没有摆脱劳动力密集型的局限,经营方式也比较粗放,如欲实现新的成就突破,必须依靠技术来进行急救。
2.3农业发展综合效益状况
单纯以传统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固然是显而易见的。究其综合效益状况来看,烟草、花卉、蔬果、禽蛋等产业成效优异,除了烟草生产量震惊全国以外,蔬菜生产形成了“南菜北调”的局面,洋葱、蒜苔、萝卜、花菜等进入了“三北”市场,实现了蔬菜产业发展上从起步到规模种植的第一跨越。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综合效益自然是名不虚传,对国家的农业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早已为党和政府所关注和重视,并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工作中的重点和空前高度上。对于全国林立众多的农业城市,在农业发展的成就和争议上很能够代表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不但对于其他城市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案例,其自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也代表了整个中国农业体系中挥之不去的短板特征,值得当代经济学家和执政者的深思与反省,并需要积极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服务手段,为改变这种局面、解决这种问题而奉献自己的智慧或汗水。
作者:王凡一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