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其中,“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与转型十分重要。概述了“互联网+农业”的概念及重要性,分析了通过“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支撑国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普及,我国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互联网对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互联网+农业”的具体含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互联网+”的概念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广泛熟知。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与各行业相结合。“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提供的网络平台,在网络上推广、扩散农业信息与数据,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及路径,满足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1]。“互联网+农业”有效实现了通过互联网平台优化与整合农业资源,将现代信息化发展理念、思维模式与传统农业相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链不断升级,使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更加高效、科学、可持续,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力与发展潜力的目的。
2“互联网+”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通过应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可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升级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在当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应以农产品的市场为导向,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运用互联网和农业的新技术,主动适应当前农业生产消费市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2]。首先,互联网具有开放性。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用户可以方便、高效地查询与分析农业信息数据资源,例如研究农产品产量、价格等信息来优化生产结构。其次,互联网具有综合性。用户可以借助互联网内容范围广的特点,对最新农业发展趋势及内容进行分析,随时了解各类产品的发展方向,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供支持。再次,互联网具有创新性。通过互联网平台信息资源的支持,用户可以获取最新的农业生产工艺及技术,按照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并将最新的科技、设备应用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发展中,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3]。综上,将互联网与农业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更新农业生产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分配农业资源,使农业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2.2优化农业生产技术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约束,拓宽农业发展路径,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架构。普及“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在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升级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4]。
2.3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互联网具有实时性、高效性及流畅性等优势,应用“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经济融入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可以保证用户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及时获取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实时了解农产品市场情况,利于相关人员调节农业生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另外,通过应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可以将一些繁杂、耗时的信息处理工作交给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还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5]。
2.4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主要依靠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型技术让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转变,不是仅靠投入资本就能实现农业发展,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发展模式向信息化技术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开始受到技术、信息的影响,比如使用了智能化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智能化的设备还能够检测土质和大气,便于种植者选择合适的农作物,避免了因为土质不合适而导致种植损失。新时代到来和互联网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起来,促进了我国农业转型和农业经济发展[6]。
2.5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化程度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被联系到了一起,对农产品的生产地、产品品种、施肥种类都可以进行追根溯源,使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互联网促使建立完整的农产品生产链,使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向高水平和信息化模式转变。
3“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优化农业资源
要想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加强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互联网的优势整合农业发展资源。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从实际生产发展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订农业发展方案及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数据资源,了解地区农业生产环境状况,包括气候、土壤、资本投入等,评估当地农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经营或调整,实现农业发展资源最优化,使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3.2健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
想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互联网融合,以“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7]。为保证互联网使用,要完善通信设备,技术人员需要在农村建立客户端,保证互联网接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除了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外,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对通信设备操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和处理风险危害。
3.3建立相应的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随着互联网发展,为农产品交易提供了新思路,传统的农业企业销售方式主要是在线下团购或零售,现代电子商务的普及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平台,既提高了销售效率,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应构建农产品交易的电商平台。电商平台作为产品的“集散地”之一,是信息和产品的交互地,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可以效仿已经构建完善的电商交易平台建设,从农产品本身出发,构建电商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和生产链,转变当前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使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可以快速流通,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4建立网络化服务平台
除了要建立电商交易平台外,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应用到农产品生产网络服务平台中,对生产中的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可以让农产品生产过程更加方便和快捷,还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另外,网络化服务平台还可以使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展示给消费者,在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应对农民进行线上或者线下的互联网网络平台教育,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鼓励人们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上,既可以有效、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够给后续的农业生产提供数据,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和动态化的农业服务。
3.5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普及,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效益。因此,合理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可以更好地提高地区农产品竞争力。首先,建立农产品物联网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示范农产品的智能化措施,培养农户精准施肥和智能节水灌溉等智能化操作技术。其次,对当前的农产品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大多农产品设备比较落后,将智能传感器、导航仪器等比较先进的技术推广到农产品的设备中,可以加快农产品的设备智能化,将智能化的精细管理应用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益,进一步促进农业的智能化发展。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发展矛盾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需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定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整合,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小萍.“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有效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19(20):14-15.
[2]胡文雪,方润.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引擎[J].黑河学刊,2019(3):1-2.
[3]韩静.“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9(21):45-46.
[4]李乔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9,33(6):66-69.
[5]龚凤梅.“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的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6):44.
[6]郭浩.“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9-10.
[7]龙婷利.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经济,2016(9):126.
作者: 刘彩霞 单位:济南市新旧动能先行区太平街道办事处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