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及影响分析
摘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许多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不少农业上市公司都陷入了财务困境,甚至退市。本文以雏鹰农牧集团为研究对象,据此探究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
一、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的构成
(一)企业自身需承担的成本处于财务困境的农业上市公司需承担的财务困境成本主要分为两部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而企业风险的增大也会导致公司债权人持有公司债券价值的下降,因此不管是企业还是债权人都必须承担这部分成本。1.直接成本是企业为脱离财务困境而进行公司重组或破产清算时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例如聘请评估师、法律顾问等等;除此之外,公司在发生财务困境后进行的公司资源整合、组织结构调整等活动也需要额外花费管理费用。2.间接成本则指的是财务困境给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包括企业的业务能力受损、信誉下降、人才流失、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等等。间接成本的增加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财务困境不仅会导致企业自身负担成本的增加,还会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使其承担部分成本。以损失承担主体为划分依据,农业上市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分为内部主体(员工)和外部主体(政府部门)。1.农业上市公司的员工在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时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公司裁员。上市公司为了摆脱财务困境,采取的最直接的两种方法就是出售企业资产和进行企业裁员,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多为消耗性生物资产,且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小,因此进行人员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员工失业正是财务困境成本的体现。2.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给予了农业很大的扶持力度,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当地的农林牧渔业都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而作为农业企业中领头羊的农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则表明了政府部门对其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失利,对政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案例分析
2019年8月19日,深交所公告,宣布雏鹰农牧终止上市,曾经风光无限的“养猪第一股”终究无奈退市。雏鹰农牧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呢?或许从雏鹰农牧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窥探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等。
(一)生物资产雏鹰农牧从2010年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养猪战略,短短几年的时间,养殖规模就从起初的66万头成倍增长至几百万头,如此庞大的生物资产也会给雏鹰农牧带来资产的确认计量、变现流动能力等一系列难题。1.资产确认计量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对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转化界定问题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注册会计师等外界审计、监管力量也很难对这些复杂的生物资产作出确切的审计。因此雏鹰农牧对其生物资产的确认和披露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例如:对于繁殖能力逐渐下降的种猪而言,究竟应在什么时点将其由生产性生物资产确认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只能凭借公司相关养殖人员的经验判断,虽然其只是两个生物资产类别之间的转化,但其数百万头的养殖规模带来的价值波动却会对上市公司的价值产生巨大影响。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问题为雏鹰农牧进行盈余管理、财务舞弊提供了便利,由于无法获得准确计量的生物资产价值总数,公司的领导人也难以据此作出合理的决策。生物资产确认计量的模糊性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会给公司的经营前景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财务隐患。2.资产流动性问题由数据分析可知,雏鹰农牧资产的变现能力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并在2018年降至4年来最低点,过低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出雏鹰农牧较差的资产流动性。在雏鹰农牧总资产中生物资产占到了绝对比重,生物资产所具有的变现能力差、价值难以估计等特点使得雏鹰农牧在2018年陷入财务困境后无法通过出售其大量的生物资产来缓解财务困境带来的压力,极大地削弱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导致雏鹰农牧后期深陷财务困境和债务危机,甚至出现公司不得不以猪肉来偿还外债的极端情况。
(二)资本结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雏鹰农牧会陷入如此严重的财务危机并非偶然,其不合理的资本结构迟早会把公司发展拖入财务困境的泥潭。1.负债权益失衡股东权益比率是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和公司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衡量公司资本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股东权益比率的标准值为60%。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从2015年~2018年间,雏鹰农牧的股东权益比率可谓直线下滑,每年的股东权益比率数据不仅大幅度低于标准值,在2017年~2018年一年间甚至急剧下滑了将近16%,令人大跌眼镜。惨淡数据的背后是雏鹰农牧公司背负的巨额债务,过高的负债比例会使公司财务风险增加,削弱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时甚至导致破产;截至2019年4月12日,雏鹰农牧因借款违约等行为发生的诉讼就高达56起,涉及金额已达32亿元之巨,随之而来的是公司信用评级的急剧下跌,公司的债务筹资能力已几近丧失;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末的总资产为194.9亿元,而总负债为185.3亿元,净资产则只有9.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惊人的95.04%。2.债务结构不合理通过财务分析可知,在雏鹰农牧近4年的债务结构中,流动负债在公司总负债中所占比重普遍高于非流动负债,说明雏鹰农牧对短期筹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短期负债数量过多也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偿债压力以及借款利率波动等问题。特别是在2018年度中,公司流动负债所占比重更是高达81.16%,给雏鹰农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偿债资金短缺危机。
(三)多元化经营雏鹰农牧也实施过多元化经营战略。2016年12月,雏鹰农牧投资沙县小吃,斥资1.35亿元协助沙县小吃集团对全国6万多所沙县小吃店铺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每个门店的盈利能力;雏鹰农牧还希望通过控制这些沙县小吃经营店来增加其猪肉的销量,但由于沙县小吃经营店数量众多且经营分散,进行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加之沙县小吃经营店大多是凭借自有资金创业的门店,拥有较强的个体自主性,雏鹰农牧无法严格的控制自产的猪肉进入所有的沙县小吃经营店,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销售。如果说雏鹰农牧入股沙县小吃后的业绩似乎还差强人意,那么雏鹰农牧进军电竞行业就是其多元化经营战略中的一重大决策失误。2014年,雏鹰农牧推出了“生猪养殖、粮食贸易和互联网”战略作为其进军互联网的基本战略。雏鹰农牧投资电竞行业、设立投资基金公司,不仅需要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弥补公司在新领域中经验不足、管理不善等形成的漏洞,大跨度的多元化还会导致其在后续经营管理中成本和风险的增加且需占用大量的公司资金,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错误的多元化经营就如同形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持续吞噬着公司的资金,最终导致雏鹰农牧资金链紧张,甚至让这家以养猪为主业的农业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饲料,造成大量的猪因此饿死的情况。
(四)盲目布局,逆势扩张早在2012年,雏鹰农牧就在我国西藏米林县布局了优质藏香猪养殖计划,目标瞄准我国的高端市场,但由于地理环境、养殖技术等因素,该项目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再加之长久的资本回收期,使得该项目进展十分缓慢。2015年,雏鹰农牧又推出了名为“新融农牧”的平台式电商,主打内容为“互联网+养猪”,不过由于当时行业内“互联网+”的意识不够强烈、物流等运输冷藏技术也还不够发达,该项目最终也只是虎头蛇尾。2014年全国生猪养殖进入低谷,雏鹰农牧的营业净利润也出现了整体下滑,从2011年的盈利4.286亿直接跌至2014年的亏损1.842亿。在业绩出现如此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雏鹰农牧并没有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停止亏损、扭亏为盈,而是做出了逆势扩张的决策。雏鹰农牧从2014年开始逐步扩张养殖规模,投入资金7亿多元,为了加快进展速度,雏鹰农牧甚至不惜将其全资子公司郑州蔬菜公司转让以获取更多资金投资于猪舍等固定资产的建设,截至2014年末雏鹰农牧就新建了猪舍296栋。如此快速的逆势扩张却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销售收入的增长,2011年~2014年雏鹰农牧的总资产周转率连年走低,从0.6降至0.26,急剧扩张和低资产使用效率也为雏鹰农牧后来陷入财务困境埋下了隐患。
三、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物资产的复杂性公司资产的特殊性是农业上市公司区别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农业上市公司资产中,生物资产占到了资产总数的绝对比重。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及其规范披露一直是农业上市公司中的热点话题,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对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管理规范的不完善,加之生物资产具有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确认计量难度高、监测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易造成农业上市公司对其资产的滞后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等问题,并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再者,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出售公司资产是缓解财务困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生物资产的规模普遍较大,对其价值的计量难度高,且生物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导致农业上市公司难以将其大量生物资产及时地转换成资金来缓解公司财务压力,致使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提高。
(二)农业“弱质性”造成的不合理资本结构农业的弱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生产周期长,具有显著的滞后性特征;2.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3.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不协调导致的低投资回报率。农业弱质性给农业上市公司带来的最大难题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投入且较长的回收期限,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每年的经营状况都是入不敷出,企业留存收益等内部“造血”储备资金很少,造成农业上市公司普遍倾向于通过外源债务融资来扩大生产规模,公司股东权益少而外源债务融资多形成的不合理资本结构不仅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较高的外部资金使用成本和到期还本付息的偿债压力还会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三)不平衡融资结构在农业上市公司大量的外源债务融资中,短期负债占到了绝对比重而长期负债则较少。对于农业这种资金投入量大、产品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的行业来说,为了能够迅速融资、减少融资费用,农业上市公司仍以短期借款、抵押融资、商业票据等短期融资形式作为其最主要的融资手段。然而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手段和渠道过于单一,大部分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频繁的短期融资来实现,这就导致了农业上市公司短期负债数量过多,而长期负债数量不足的不平衡融资结构,会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偿债压力以及公司信誉下跌的风险。
(四)背农多元化陷阱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中,多元化经营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最新调查显示超过70%的农业上市公司都进行了多元化发展,有的投资房地产业,有的兼营酒店服务业,还有的进军教育业等等。但由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的特殊性,公司提供农业产品及服务的独特性,加之农业固有的弱质性等等,导致农业难以和其他行业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关系,造成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发展不仅难以享受多元化带来的风险分散、收入增加等好处,反而还会因公司决策失误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经营管理费用以及资金短缺带来的风险,使公司陷入背农“多元化”发展陷阱,陷入财务困境的几率大大提升。
(五)低效率布局和盲目扩张就如同上文中雏鹰农牧公司一般,许多农业上市公司为了能够加快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未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就立即进行项目上马,这种缺乏严谨性的低效率布局不仅不能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长远发展,还容易因欠缺周密规划而导致项目的实际资金投入量远超过计划投资,沦为高投入、低产出的烂尾烧钱项目。盲目的扩张和投资只会不断地消耗公司资源,给公司带来低效益资产,而这些低效益资产在农业上市公司面对财务困境时是形如泡沫,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实质性帮助。
四、降低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强化生物资产监管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复杂性造成的相关等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做出与时俱进的改进和调整:对我国第5号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适用于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确认、计量,细化对生物资产的分类管理,规范公司生物资产的信息披露程序以及公司计提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的标准流程等等;注册会计师、证券交易所等外部监管力量也应建立健全对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方面盈余管理的监督体系,定期对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进行规范专业的审计、披露,以增强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可靠性以及在突发情况下的变现流通能力。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运用先进育种技术培育优质新品种能够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对生产加工流水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能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销售利润,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上市公司能够有效地缓解农业弱质性给公司带来的盈利能力较差等问题。除此之外,农业上市公司还应合理地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公司销售量的稳步增长,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使公司的留存收益增加;同时还要加强公司内部资金管理,使公司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减少财务困境发生的可能性。
(三)加大农业扶持力度,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国家应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农业薄弱环节的政策补贴。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优先提高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把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政策都用在刀刃上,做到“知农、扶农、建农”。农业上市公司也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从国家财政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多个渠道进行融资,实现融资多元化;农业上市公司还需优化公司的融资结构,做到融资结构的“三平衡”,即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平衡、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平衡以及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的平衡,使公司能够获得充足资金,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定,
(四)提高公司核心业务竞争力,减少“多元化”背农现象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上市公司应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公司的主营业务上,大力发展农业主营业务,提高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业上市公司在农业主营业务上的盈利能力才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规避财务危机的根本途径。合理适当的多元化经营是可行的,但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必须以公司的核心业务为根本立足点,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关系,才能促进公司的发展。
(五)合理规划发展布局,增强公司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由于农业弱质性等特点,农业上市公司必须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公司领导人或决策者在进行公司重大投资或实施项目前,都必须从公司长远利益角度考虑决策的合理与否,盲目地进行业务拓展和项目投资只会给公司带来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的提高,使公司的布局、投资得不偿失。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公司内部财务监测系统,在财务困境有产生的先兆时就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减少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
参考文献:
[1]邱又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纳税,2019(32):99-100.
[2]邓颖.我国农业上市企业的财务困境与对策――以海大集团财务分析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8(01):79-82.
[3]司林.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财务困境成本分析[J].财经论坛,2009(03):75-76.
[4]于洋.“*ST雏鹰”退市案例研究[J].河北企业,2020(01):77-78.
[5]赵媛.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J].经贸实践,2018(17):29-30.
[6]康俊.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8):33-37.
[7]王杏芬.消耗性生物资产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剖析―以獐子岛例[J].财会月刊,2019(23):84-91.
作者:张凌云 单位:张凌云 东北农业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