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经济类论文 > 水质污染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与治理

水质污染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与治理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3-05 02:18:00人气:350

摘要:“十三五”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但是水质污染严重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大的障碍,农业灌溉水质的污染程度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提高农作物的稳定输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就要对水污染进行大力治理。我国水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水质污染的现象不容忽视,本文从多方面分析水体中的污染成分对农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探讨如何从农村生态建设、工业、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村地区的水质污染进行治理。

关键词:农业经济;水污染影响;治理措施

十三五提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重点建造优化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调整农业结构,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合格,确保农产品口粮质量安全。走保护环境,绿色健康、节约能源、经济高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我国过去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注重追求高效益、高利润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确保我国高水平的“粮食自给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环境破坏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日益突显,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因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然要改善自然环境。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与灌溉水的水质息息相关,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农业经济的命脉,然而水质污染仍然横亘在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就要从水污染治理入手,深入农村水质体系的系统化改革,提高灌溉水的质量与利用率,实现环境友好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我国农业水质污染的现状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虽然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地区和局部农村水环境的质量已经得到改善,水环境持续恶化和环境污染加剧的现状在我国的努力整治和技术创新下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大农村地区,水环境的污染状况依然堪忧,农村地区的工农业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庞大,水污染的扩张趋势未得到根本有效的控制,大部分农村地区水域的水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另外很多危险因素和区域已经显现出来,我国的水环境的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水环境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危害了人民的健康,我国水环境整治当前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体质量污染。1.我国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储备总量很大,位居世界第四,约有三万亿立方米。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因此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总量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统计的一百三十多个国家里居第八十二位,被列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我国水资源本身的分布还很不均匀,在亚热带气候的南方地区,人均占水总量超过3000立方米,而北方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为缺水地区。虽然南方水资源相较充沛,但是由于开发破坏,水质性缺水的现象颇为严重。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江河湖泊收受到污染,我国每年因此遭受的的经济损失高达400亿元,严重损害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收益。2.农村地区水质污染严重。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起步较城市晚,致使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水环境污染形势较城市更为严峻,农村作为我国农业发展依靠的主力军,其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更应该引起广泛重视。由于农民的居住区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因而相较城市而言,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系统化处理很难实现,所以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每年使用量超过120万吨,但只有10%-20%会附着在农作物上,剩余的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年化肥使用量超过四千万吨,但其利用率却不到40%。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逐年攀升加剧了农村地区的水污染。另外60%畜禽类养殖场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因此养殖的动物血、粪便、废水等大多排放入附近的水体,导致江河湖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危机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二)水质污染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体的灌溉,然而污水灌溉农田中的农作物后则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以及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会直接作用于农产品的市场,导致农作物的销量下降,给农业经济带来冲击。工业废水污染、生活用水污染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农田本身排水造成的污染等都是造成农业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农业用水中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过量的氮元素、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过量的盐分,直接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污水还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度、带入大量的油分等,间接对农作物造成二次污染。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氮磷钾等必要元素的吸收,但是被污染的灌溉水中含有过量的氮元素,则会引起作物的倒伏、徒长、抗逆性差等问题。污染水体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分解过程中不仅会与农作物争夺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其中间产物甲烷、丁酸、醋酸对水稻等农作物还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水质污染的最重要污染源之一就是工业污染,工业废水中含有很多的重金属,而农作物吸收了污水中的重金属后,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引起农作物的变质,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积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这种危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同时,工业污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盐分,高浓度的盐分可以使得植株在短时间内脱水过多致死,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含有工业污染物、有害物质的污染水直接灌溉农田后,进入农田生态系统,首先会破坏农田土壤中的生态平衡,改变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其原有的养分和结构,可以使土壤的肥力在几年之内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坏境因此被损坏,引发减产甚至绝收。水质污染通过对农作物的影响间接作用于农业经济,水质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会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锐减,产量下降后会引起消费市场变动,消费价格上涨,导致水污染地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水质污染还会导致农产品品质恶化,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农产品质量得不到提升。由此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乏力,政府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决水质污染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方能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业水质污染的治理措施

十三五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良好的规划,在政策的推动作用下,水质污染的现状得到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我国农村地区的水质污染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亟待解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政策,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响应国家的号召,共同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性的新农业。

(一)切实加强农村水环境生态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农业,应当把农村水污染的生态建设放在首位,首先要从农户入手,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对农民进行水资源节约使用及保护教育,使得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能过充分且合理的运用水资源,维护好农田的生态平衡。倡导农民摒弃随意倾倒生活污水、垃圾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化的处理。耕作时要平衡施肥、施药,注重农药施用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农药过量使用进入水环境。保护农田自身的生态系统,防止农田生态系统被破坏牵扯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除此之外,还要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农村实际,尽快制定与农村水环境系统相适应的地方立法,改变地方水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现状。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农村污水排放标准,这不仅要考虑当地环境的敏感程度,对水质污染严重地区和水源地保护区执行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对于污水处理的建设和污水的就地回用,也要出台一定的奖励政策,从而实现排入环境的污染物质的最大削减。最后,污水的自然生态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宣传教育和资金的支持。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和污水的氧化塘处理系统两种技术。污水土地及氧化塘处理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量已经达到了上万座,我国也有了像桑基鱼塘一样的良好先例。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具有管理技术要求低、再生水质优良、运行费用低、生态影响小等优点。因而适用于分布广、数量大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二)推进工业污染防治,降低排放强度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工业强国,必然要面对工业发展所带来环境污染的副作用。因此工业污染防治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水质污染保护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此,一是要淘汰一部分效益低下、技术落后并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责令其搬出原污染严重地区或者关闭。二是进行循环经济实践,所谓循环经济,是淘汰传统的依赖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赖生态型的资源利用来实现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注重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减少环境污染。要实现循环经济,首先要做好工业建设规划,建立工业生态园,划分工业区域,使河流上游排出的工业废水最大地为下游工厂重复利用,实现废物“零排放”。此外,要求清洁型的生产过程,工业企业的生产源头和全过程要充分利用资源,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无害化。最后,对生产和消费、农业和工业进行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国家在重点的领域、行业、产业园区和重点污染的省市选择部分单位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大规模的循环经济体系运行提供基础模型。三是实行严格的核辐射与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体制,防范突发的环境安全事件。对于具有爆炸泄露或核泄漏危险的工业企业,颁布严格的监督管理条例,定期检查更新设备,选址尽量避开人口密集的农村聚集地,远离农田与纯净水源。

(三)改进农村水污染治理,合理选择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工艺

我国农村的分布具有分散的特点,因此农村生活和生产污水的集中排放难度很大,面源污染严重,农村的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过量的施肥和喷洒农药而引起氮、磷等元素流入水体引发,另一方面是农村养殖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经地面流入河水导致。这些因素在土壤中积累致使水体污染,长此以往会使土地丧失培养能力,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枯死。1.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方式。面对农村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法。目前农村地区适用性比较强的是集中式、分散式、庭院式的处理模式。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成本低、资源回用率高的庭院污水处理模式。在居住区较为集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区域,采用集中式。对于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临近水源地的村庄,则采取能够就地处理污水且基建成本较低的分散式的污水处理方式。2.健全污水管网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污水管网建设问题也亟待解决,对农村当前的污水管网系统进行普查,深入了解农村水管网的建设状况,进一步完善管网敷设规划,健全完善地下数据库和管网系统,推进农村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3.改革农业运作方式。要从源头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需要运用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推广新型施肥方式,改革灌溉制度,大力推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合理种植,以此来遏制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的水体面源污染。第一,采用高效的有机复合化肥配合节肥节水灌溉方式耕作农田,合理施用农药,开发低毒高效、残留率低的农药进行推广,邀请农学专家亲临地方教授农民先进环保的农药化肥施用方法,提高农药化肥使用率,减少其污染。第二,在农田和水体之间建立植被缓冲带,植树造林,增加地表覆盖率,避免水入流失和农药化肥流入水体或者渗入地下水,与农作物搭配种植,轮流发挥作用,缓冲农业面源对水体的直接污染。第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广农作物的薄露灌溉技术,进而改善小流域的水环境。第四,对于畜禽养殖户的污水处理方式采用沼气太阳能的综合利用,鼓励养殖场建造沼气池来集中处理禽畜的排泄物及产生的废物,对此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养殖场一定的沼气池建造补贴。

三、总结

水质污染不仅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还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在以水为农业生产之本的农业发展中,水质环境的问题有着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必然在农业经济增长上下功夫。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倡,对于污水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它要求我们抛弃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以消耗、污染乃至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大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蓬勃发展。对于水质污染的治理也要保持相同的理念,通过对工业、农业运作方式的改革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的重建来治理水污染。当然,水质污染的治理不止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不仅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倡导和监督,也需要每一个企业和个体从自身切实改善,更加需要每一个人的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找回清净的水源,而且可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真正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亚同.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思考与建议[J].净水技术,2017,(01):1-6.

[2]张丽娜.我国农村水污染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实用技术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6):113-114.

[3]伍伟星,张可.广西农村水环境污染模式及其治理对策[J].水利经济,2015,(02):37-42+77.

[4]陈艳.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170.

[5]李珏茹.农村水污染的经济损失衡量及治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6]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朱瑶.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02):29-33.

杨枝茂 许昌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