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邹平县以“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培育新的产业热点。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年接待游客已突破100万,旅游收入超5亿元。农村休闲农业在邹平县的发展,是人类休闲生活、行为及需求与相关经济发展领域更切实时展的现实需求。今后在邹平县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休闲农业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为出发点,就休闲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阐述
近年来,邹平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抢抓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大胆尝试这一新型产业形态,开发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休闲农业园区达到207个,其中现代农业科技园108个,农业观光采摘园60家,农家乐71家,休闲农庄4处,其中规模以上(年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园区1家,从业人员7600人,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增加农民收入6300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拥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1处,全国十佳休闲农庄1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五星级滨州市农家乐2处,四星级滨州市农家乐2处。总结休闲农业组织开展的高效成果,文章就休闲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做详细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很重要和关键。而休闲农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转型升级,重点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效益。具体指的是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升其经济效益水平。休闲农业发展中将第一、第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的转变过程,实质上就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资金以及资源等效益以流动的方式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益;二是对农业产业能力进行优化。具体包含农业产业对现代科技的吸收、运用以及对农产品市场的控制和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等多种能力。因此,我国在城乡地区大力发展和推进休闲农业,不但可以将农村自然环境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且还能够将其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能力进行转化,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率和质量,实现其产业结构上的优化。
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和谐发展
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同时,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优化自然生态空间,逐步引导民众走向现代化、可持续化,更好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休闲农业的发展,在优化保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人文、自然、资源等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经济的循环发展。此外,在环境保护中更好提升农村生产效率,更能体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比如:旅游房地产行业。此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催生了农业与旅游行业的融合,为闲置劳动力的再就业指明了方向。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提升了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增加了与城镇居民的交流,而在客观上提升农村的整体面貌。
3转移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好转移闲置劳动力,主要体现在:第一,自发展角度看,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受农产品发展领域的优先发展,更多的农村闲置劳动力,开始向专业技能要求更低的服务业转移。受此影响,更多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从休闲农业的长远角度考虑,休闲农业的发展更有利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有利于农业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第二,自经济结构分析。目前国内经济仍然以二元型为主,而不断减少的耕地资源更是加速农村闲置劳动人口的增加。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导致闲置劳动力的人口素质普遍不高,这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要求不那么高的产业来吸纳这些闲置劳动力。第三,从产业结构上分析。休闲农业目前还属于边缘类的产业,不仅具有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而且也具备旅游经济的发展特征。所以,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而且还能够激励当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创收;比如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产业的结合,就带动了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餐饮以及纪念品等行业的发展,这也就为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我国农业部的统计,2014年,东部沿海地区,休闲农业与农村旅游园区共有近5万家,年产值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有3000家之多,年收入达900亿元,解决就业人数300万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数就占到了53%。
4结论
作为第三产业的主推力――休闲农业,在提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同样,随着城镇居民对休闲农业需求的不断增加,休闲农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和谐发展;转移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等各方面,都将发挥着巨大的改善作用,同样更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更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涂小诗.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80.
[2]宋桥萍.安源区发展休闲农业纪实[J].江西农业,2017,(3):34-35.
[3]陈文.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232-236.
张茂刚 邹平县码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