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气象灾害在作物产量的影响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其在发展国民经济、保障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气象灾害是其的主要限制原因之一。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往往都会导致农业作物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严重者会出现绝种绝收等情况,这给农户和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文章将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减少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危害。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作物产量;影响分析
气象灾害作为一种伴随地球形成就已经存在的自然现象,无法被避免,更无法被人为的控制,一旦发生了气象灾害如洪涝灾害、龙卷风、台风灾害、干旱灾害、霜冻灾害等,就会对农业产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在我国古生了气象灾害,不仅会导致农户颗粒无收,更会出现家破人亡的情形,在现代社会虽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但也需要专业人士深入研究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各种影响,以此来保障农业作物的御灾抗灾能力。
1农业气象灾害简述
1.1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的出现大多都是因为当地的降水量严重不足或者气温过高所造成的。出现干旱往往会导致土地水分流失严重、河流干涸,进而导致作物根系无法摄取到所需的水分,进而导致作物的生长发育出现问题,继而产量减少甚至颗粒无收。干旱灾害所造成的作物减产往往是在一定区域内大面积发生的,对当地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造成沉重的打击,可以算是所有气象灾害中对作物产量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
1.2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3种类型,分别是洪灾、涝灾、湿灾。造成洪涝灾害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质土壤结构因素、河流因素以及降雨量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降雨因素。洪涝灾害大多数都是发生在夏季,这是因为夏季常有降水量过大,持续时间长、降水面积大的暴雨发生,一旦出现这种暴雨就极有可能造成农田内大量的积水、河水暴涨、堤坝决堤等情况的出现,这些情况都对农业作物有着极大的威胁。
1.3霜冻灾害
气温过低就会出现霜冻灾害,霜冻灾害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春冬季节比较常见,这是因为东北地区的这两个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降温幅度大,作物的出苗不能正常进行,进而导致作物死亡,农民就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栽种,也因此就导致整个区域的作物种植周期紊乱,出现减产绝收的情况。而在其他地区霜冻灾害出现的不如东北地区那么频繁那么严重。
1.4台风灾害
台风灾害基本都是出现在我国的沿海地区,会导致种植作物无法正常进行授粉,并且还有极大的可能威胁造成农户的生命安全。
2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
2.1季节性明显
气象灾害种类虽多,但是其的发生时间往往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季节的气温湿度都大相径庭,如在春秋季节往往会发生干旱灾害,而洪涝灾害却大多数发生在夏季,也正是因为这些气象灾害的季节性分明,才使得我国的相关防灾减灾部门能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2.2局部性发生
气象灾害还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往往只是局限地发生在某一区域,发生地区相对固定,极少出现涉及全国的气象灾害,因此每个区域的减灾防灾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气象灾害特点进行本土化预防工作布置。
2.3多灾害并发
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是,气象灾害发生往往会出现并发另一种或几种的灾害的情况,就比如在台风肆虐的时候很大概率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使得受灾地区雪上加霜,再比如发生干旱灾害的时候,虫灾蝗灾就会紧随其后,导致当地农业经济损失惨重。
3我国各地区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造成的具体影响
3.1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干旱灾害的重灾区,此地区的干旱较我国其他地区有着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发生频率较高的特点,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的这几十年的时间内,西北地区的各个省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造成此地区农作物产量严重降低,使得该地区多数人民生活陷入了不良境地。而在本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自身地理特征的原因,干旱灾害对其的影响十分有限,但霜冻灾害却十分严重,在新疆的北部地区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的罪魁祸首就是在初冬和初春时节的霜冻灾害,在近十几年的时间内,新疆地区因霜冻灾害出现了多次不同程度的作物减产危机。
3.2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的粮仓,但是该地区也经常因为干旱、霜冻灾害而出现粮食减产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虽然是黑土地地区,但是整个区域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雨养农业,作物生长的好坏、产量的高低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近几十年中,由于温室效应,霜冻灾害在东北地区所造成的影响逐渐缩小,反而因为降水量稀少而使得干旱灾害出现得愈加频繁,几乎是每隔五六年时间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旱灾,每次发生旱灾基本就会导致东北地区的作物产量降低约10%~20%。
3.3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指的是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包括了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这个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因此气象灾害在此地区的危害程度也更加深远。此地区发生的旱灾比洪涝灾害多。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华北地区的年均降水量呈日益下降的趋势,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在逐年上升,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所幸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了该地区的种植策略,大范围地种植了抗旱能力较为出色的冬小麦,这就使得旱灾虽然每年都在发生,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却不是很大。
3.4江淮江汉地区
自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江淮江汉地区不仅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干旱,个别地区受灾严重,颗粒无收。这两个地区也曾出现过我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特大洪涝灾害,此地的梅雨期持续时长属我国之最,暴雨的发生频率、强度、波及范围都比我国其他地区强,而在梅雨期之外的时间,降水量又极为稀少,也因此造成了该地区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的现象,江淮江汉地区的人民饱受这两种灾害的侵袭。
3.5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最常出现的气象灾害就是台风灾害,也正是因为台风频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也紧随其后,其他的几种气象灾害虽然也时有出现,但是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围都不及台风和洪涝灾害。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可知,华南地区平均每年发生3.3次的旱涝灾害,居各个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首位,也正是这两种灾害的肆虐导致华南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产业遭受连年重创,农户的生活水平也因此始终得不到改善。
4如何缓解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4.1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采取不同的措施
4.1.1对干旱灾害,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受制于科学技术,现今我国还无法自由控制降水的发生,所以对于干旱灾害如今最主要的对策就是做好提前预防工作,相关部门首先应该对全国范围内常出现干旱灾害的地区的详细信息进行汇总,成立一个专门的干旱灾害数据库,对于每个地区的气象进行及时的预报,将具体的信息精准地告知农户,并对农户进行干旱灾害知识宣讲,使其重视干旱灾害的威胁,配合政府部门所的各类政策。其次,常发生干旱灾害的地区,应当在政府部门的牵头带领下修建调水蓄水工程,将当地的水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分配,更可以和不同的地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譬如某地常发旱灾而另一地区却是洪灾较为严重,这时两地就可以共同建立一个远距离跨地域的调水工程,平衡两地的水资源。另外在村集体或者乡镇政府的带领下,要积极筹建能够满足当地人口水资源需求的中小型水库或蓄水池工程,并且成立专门部门分派专业技术人才对其进行管理,在降水时节进行储水工作,保证在发生干旱灾害时可以及时地进行水资源调用。此外还要对农户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宣传,使其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应用最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或者选种一些对于资源需求量不大的作物,以此来保证在发生干旱灾害时不会出现过大的经济损失。
4.1.2对洪涝灾害的预防治理措施洪涝灾害不同于干旱灾害,其发生不仅威胁作物的产量,对当地居民农户的人身安全也有较大的危害。我国的洪涝灾害发生范围较干旱灾害发生的范围要广泛许多,除了沙漠、高寒、多山地区,基本上各个地区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所以应当首先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尤其是要对各地的农户进行洪涝灾害的宣传科普工作,确保其可以在发生洪涝灾害的时候首先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是想着去农田保护作物或者其他的私人财产。其次就是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要做好基础水利工程,特别是在雨季即将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对本地区内的所有河流的调查汇总工作,根据水流状况和近期降水量对堤坝或者相关蓄水工程的加固防护工作,另外还要组织人员帮助农户对已经收割的作物进行转运保护工作。而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应当首先保护好人的生命安全,再去考虑其他的东西,在洪涝灾害退去之后,还要做好农户的安置工作,对农作物进行收集处理,对洪水流经的区域做好消杀工作。
4.1.3对霜冻灾害的防御治理措施霜冻灾害的出现会直接导致作物无法正常的出苗进而导致作物种植失败,各个地区因为纬度不同、气候类型也不尽相同,所以霜冻灾害的程度也不一样,各个地区要根据本地的气候类型和霜冻的发生大概时间进行低温冰冻预警,在入冬或者入春之际帮助农户做好作物的御寒防冻措施,比如村集体帮助农户建立大棚,或者农户互帮互助,在作物上铺盖地膜等工具。另外,相关农业部门还可以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农户应用一些新兴的增温防冻试剂之类的技术。这些技术人员在进行新技术普及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不同区域的霜冻情况进行汇总,以供来年参考。此外。农户还可以在购进作物种子的时候,根据本地土壤特质和气候类型选择那些抗冻抗寒的品种,虽然可能会成本较高,但是由于作物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冻抗寒能力,产量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证。
4.1.4对台风灾害的预警措施台风的出现频率相较于龙卷风来说更高一些,但是这二者对农作物的产量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台风一旦登陆我国沿海城市,就会导致当地的农作物出现大面积的损毁,如果登陆时间赶上春播时节,那还会导致一整年的作物种植顺序发生混乱进而导致整年的农作物产量发生大幅度波动,给市场物价、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相关的气象部门必须提前做好对台风天气的预警工作,对海上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台风发生的前兆,就及时向农户和城镇居民发送台风预警,并组织相关人力帮助农户加固农田中的各种设施,并对农产品的物价进行调控,防止农作物的物价受到在台风灾害出现大幅度涨价或降价的情况发生。此外各沿海地区的农户在平时的种植过程中也要根据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调整自家的农业种植结构,种植一些可以错开台风多发时节生长的作物,或者尽可能地不在台风频发时节进行播种,以此来减小因为台风天气造成的各种损失。
4.2其他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措施
4.2.1提高农户们对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的认识程度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在做好对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同时,加强对各农户进行各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宣传科普工作,使其可以对各种气象灾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确保农户们能正确地根据气象灾难发生之前政府所发出的各种预警指示进行防灾减灾行动。在进行宣传科普这些气象灾害的时候,相关的科普人员应当注意将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体的预防措施、发生灾难时农户该如何进行自救等进行重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示气象灾害,并可以在讲解完成后组织农户进行相关的演练。除此之外,这些前来科普的专业人员还要注意帮助农户实际进行各种田间防护措施的布置防控工作,以此来加强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进而可以较为有效地帮助农户在气象灾害发生时稳定作物的产量。
4.2.2建立健全灾害应急预警体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各种类型的气候灾害都可以做到较好的预测监控。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根据先进的科学技术组建一支拥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灾害应急预警部门,以此来在日常生活中对各个地区进行观测分析,在发现有气象灾害发生前兆的时候及时精准地将信息发送到该地区的下级部门,让其对当地农户进行疏散避险等防灾工作。此外,对于这些灾害的预警信息、处理措施等也要及时地公布到相关网站上,对其进行每日、每周的更新。
5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灾害对于我国农作物的产量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其发生人类无法进行控制,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提前预防、时刻观测、及时防控,并加大对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的研究工作,加强农户的防灾减灾意识,构建各种防灾减灾设施,建立健全灾害应急防控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各地区农作物产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就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我国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如何缓解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讨,如有不足之处望相关人士予以斧正。
参考文献:
[1]闫彩虹.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吉林农业,2019(06):109.
[2]张志华,曾贵权.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211.
[3]张立友.针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37.
[4]周瑛.农业气象灾害对武定县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02):119-120.
[5]赵金平,鞠英芹.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8(26):19-20.
[6]李建朝.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296.
[7]郑云汉,刘洋.试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05):127.
[8]王春乙,娄秀荣,王建林.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7(05):37-43.
[9]樊超,沈萍,陈卓.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J].环境与发展,2018,30(01):198-199.
作者:古鑫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