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下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镇农村经济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极大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1现代农业在乡镇发展的概况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随着返乡潮流发展乡村里出现了许多中等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雄厚,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很多农业技术能在这里得到广泛推广:如组织培养技术、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农药技术、防冻防雨技术、大棚栽培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等。但这些经营主体驻扎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加上农业产值低、周期长等客观因素,企业留不住人才,尤其是年轻、高学历人才。新型农业主体需要农业技术强,服务能力强的农业技术员的扶持。
1.2电子信息进农村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信息进农村,在每个村委进驻,电商遍地开花,农产品网上售销,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掀起了巨浪。
1.3农村劳动力结构
农业农村劳动力结构问题突出,后继乏人,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凸显。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女性化,老龄化,低学历,技能差的现象。明显的现代农村留守“3869”现象。
1.4人力缺乏,特别是出大力的,机械化操作的人工,费用成本逐年增高。
2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问题
2.1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农业的振兴,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强调的是科学技术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文化,尤其是乡镇一线的推广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还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要不怕苦不怕累。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中等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多为一两人或没有。从年龄上来看,农技队伍的老龄化比较严重,45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占到45%。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农业系统里混编占岗严重,乡镇农技员占单位编制不到70%。同时,农技推广的办公经费严重不足,这就使得员工接受再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较少,使科技知识的更新与农业的发展不相匹配。还有基层农技推广要到田间地头,工作环境较差,很难吸引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加入,农技推广队伍的素质无论是人才还是能力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素质有待提高。
2.2缺乏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
目前农业技术员在乡镇从事实际生产中往往只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如种植技术,灌溉技术,植保技术等,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储备,还需要相当的沟通技巧和对市场精准把握的能力以及领导组织能力,而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未涵盖这些内容。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2.3留守农民老龄化严重,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
传统农业收入低,效率低,这使得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他们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乡镇种植大户60%队伍为45岁以上。随着农业的发展虽然也有部分务工人员回乡,但是情况没有多大的改观。留守在家的农民年龄大都是50~70岁,文化程度偏低,对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且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承担科技风险的能力也偏低,这就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2.4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陈旧,观念落后
随着基层农业组织机构改革,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就更加清晰,农技推广逐渐公益化,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也更加明确。但是在推广工作中,推广理念并没有改变,推广方法也是采用以前的陈旧方法,缺乏创新,不注重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凭自己的经验解决,也有的会请教亲朋好友或乡邻,有的会向农资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农户会选择请教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政府组织农技推广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还是主要停留在生产指导上,对产前、产后农产品的市场化销售等缺乏指导。
3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1)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鼓励科技人员的政策措施,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表现突出的成绩显著的科技人员给予重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工作交流机制,建议2~3年为一个工作期限,镇与镇间或岗位交流,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农业“五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同时严格执行农技推广人员持相关资格证书上岗的制度,定期对现有人员新技术培训或公派学习,增加基层科技人员的进修、培训等学习机会,提高基层农业推广员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技术需要。2)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服务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要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要把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结合起来,农技推广不仅仅要做好农业技术的服务,更要做好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3)做好科技入户管理。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根据乡镇的农业发展情况来分派农技推广人员,明确农技推广人员的任务,并对其服务内容进行量化,保证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奖惩机制,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考评。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提高农技推广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4)提升农民素质,加强示范引领。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加强农民的科技教育,办好“农涵大”,“农广校”,“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科技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培植典型,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围许多农民效仿。另外着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5)基层农技人员职称倾斜政策。改进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职称评审管理及岗位聘用方法,设置基层农技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唯学历,不唯论文,重点评价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等方面的业绩,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6)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新政。凡考入指定农业院校的本科生,毕业后需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满5年,定事业编制,财政每年提供1万元的培养费。
作者:郑家 单位:英宾阳王灵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