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有效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在这种空前未有的社会氛围下,“互联网+”技术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这种营销模式起步较晚,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因国家将其提到了战略层面,所以其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鉴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电商平台
一、“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受传统观念制约
“互联网+”这一概念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是最近几年才诞生的。相对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此营销模式需要农户、经销商、客户都改变传统农产品买卖的刻板模式,所以在此营销模式诞生初期,要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完全接受并理解这一营销模式难度较大。从农户来讲,在家务农的农户都是一些文化素质较低且受传统观念影响非常深的人群,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甚至存在抵制心理,所以其主动利用“互联网+农产品营销”这一营销模式的意识非常低。而且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户无法在信息量爆炸的“互联网+”经济形势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与获取相关内容,因而制约了“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发展。对于经销商而言,在经营农产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销售观念的影响,只考虑短期利益,而“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去建设,因而打消了部分经营者采用此销售模式的积极性。对于客户而言,认购农产品的传统观念依然非常严重,他们更喜欢手摸口尝的感觉。对网上虚拟交易农产品的质量、口感抱有怀疑态度,这也严重阻碍了“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发展。
(二)“互联网+”难以打开销路
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模式在农产品的管理、交易秩序维护及专业的平台交易建设等方面有很深厚的经验,虽然在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上也投入了许多的物力、财力、人力,但面临着现如今巨大的竞争力,要想从传统的营销模式升级转型为电商营销,如何在互联网上打开市场是最大的难题。一是因为市场用户对农产品的购买习惯还未完全转换为网络购物方式;二是面临着各大电商想要在其中杀出一条营销生路来,是非常艰巨的一项任务。
(三)“互联网+”农业经济见效甚微
从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型的轨迹可以得出,很大一部分互联网平台慢慢发展起来以后,都开始向农产品方面发展,为农产品的展示、销售、服务提供网络平台。但在这样的模式中,农产品的展示只占用了整个平台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单元,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例如,在淘宝电商平台上,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到平台上往往是购买一些衣物及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对农产品的查询及订购非常少,所以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量与其他产品的销售量相比少之以少。综上所述,现如今虽然有很多电商平台都为农业领域提供了“互联网+”的展示平台,但力度还不够,在影响力上、销量拓展上收效甚微。
(四)“互联网+”网站缺乏专业人才
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离不开大批的互联网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历程并不长,专业的技术人才较为紧缺,还不能满足农业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需要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农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实施,从而提高农产品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及销量。但从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来看,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都较低,并且理解和接受新兴事物也是非常缓慢的,对互联网的发展感觉是“无所适从”,这也对“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二、“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培养新观念
区别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是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而新兴事物要想得到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树立全新观念,是重要的第一步。为此,需要同时对农户、经销商、客户在内的全产业链人员进行“互联网+”应用在农业经济中的新观念进行培养,并且要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政府发挥其职能,加大互联网思想的教育宣传力度,从而改变农户、经销商、消费者等的传统农产品营销观念。对于农户而言,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互联网+”在农业经济体系中的各种优势;其次要使他们理解并掌握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的相关知识、技术及市场规律,逐渐接受“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经销商而言,需要放远战略目光,全面理解“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的概念,从而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对农产品消费者而言,需要通过线上的眼看、耳听和线下的手摸、口尝两者相结合,从而改变“眼见为实”的传统购买习惯,以培养新的网络购买习惯。
(二)创建新促销方式
要想突破农产品交易市场原有的固定模式,需要在电商平台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吸引人才,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等,从而打开销路。
1.客户数据库促销
农产品要想获得较好的影响力及销售量,是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的。可以通过对农户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收入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客户的基本信息(第1次交易时间、交易频率、交易品种、最近一次交易时间等)、需求、偏好等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农产品营销数据库。对这个数据库进行分析和整理,仔细分析数据库中的客户,并且挖掘潜在的消费者,制订出与他们沟通的最佳方式方法,针对性地采取推销措施,从而更高效地向客户进行农产品推销。
2.网络社区促销
网络社区是有共同爱好、兴趣的人集合在互联网上形成一个虚拟社会。从农产品的销售出发,建立一个网络社区,随着此网络社区人数的不断增加,首先会有大部分潜在的成员对农产品是感兴趣的,这一部分人就是“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重点对象;其次社区成员在虚拟社会中交流购买农产品的经验时,无形中对农产品的促销做了免费广告,提升了农产品促销的宣传效果。
(三)优化包装提高销售量
在“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体系中,农产品的包装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1]。在农村互联网平台,农产品的包装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相似包装。在“互联网+”形势下,由于客户订单数据较多。同一类型的农产品采用相似包装不仅能节约包装设计费用和制作成本,还能使客户更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农产品。其二,差异包装。个性化服务是“互联网+”所提供的一项特色服务,所以农产品的包装也应有自己的包装特色,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采用不同风格的包装设计。其三,精美包装。对于一些特别精美的农产品包装,其实是具有艺术品收藏价值的东西,客户可以将其收藏起来作为他用。其四,分等级包装。“互联网+”面向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所以客户购买产品的能力及要求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将农产品的包装分成不同的等级,以满足各个阶层客户的需求。比如,水果的包装可分为精美的礼盒包装和简便的自用包装。其五,改变包装策略。“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其营销模式也是变化多端,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农产品包装模式,在视觉上给予客户新鲜的视觉冲击,从而扩大销量。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要想改变传统的农产品营销观念,就需要在农业发展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其中农产品营销专业技术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要对农户加强培训,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农户而言,虽然人数多,但是人才十分缺少,并且缺乏“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培养机会。目前,要想培养全部农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主要是针对种植大户、农村带头人、村党员干部等进行重点培养。对他们不仅要进行农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还要进行“互联网+”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培养出真正适应“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专业人才,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产品营销专业技术人才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在“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对此,政府可以建立“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产业孵化园,从而保证在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对人才进行培养。这些专业人才不仅要精通“互联网+”技术,还要掌握相应的农产品营销知识。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农村互联网平台是当下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2]。但是,由于这种营销模式起步较晚,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这就需要让农户、经销商、消费者真正理解和接受“互联网+”模式的农业经济,培养大批专业的互联网人才,加快农村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农产品,以减少中间环节和运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销量,从而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加永.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18(6):21.
[2]刘曲玮.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如何发展[J].南方农业,2017(14):52-53.
作者:岳小萍 单位:中共临洮县委党校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