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9 09:21:00人气:335

一、中原农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过去几十年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资源与环境问题。比如滥用化肥、农药、农膜,麦秸、草烟秆、玉米芯、玉米秸秆等不能有效地循环利用,人畜粪便直接排放到了河流、池塘之中,导致土壤板结、生态破坏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大力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对农业的生态化转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部署,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承担着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在当前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较大条件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提高中原农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手段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农收入低,不得不放弃农业,外出打工以增加收入,造成了土地抛荒和“农业边缘化”现象,也使农民失去经济收入增长的机会。只有建立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的经营格局,才能实现城乡之间人口、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增收。

二、镇平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一)镇平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发改环资[2016]203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总结凝练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落实文件要求,结合镇平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基础,建议培育构建“种植业(饲用玉米、苜蓿草)-养殖业(黄牛、奶牛)-种植业(蔬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做法为:秋季种植饲用玉米或者全年种植苜宿草,为黄牛、奶牛养殖提供优质的青贮饲料;奶牛、黄牛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的粪尿资源,作为蔬菜或者农业种植所需的有机肥料,为发展健康环保的有机农业提供保障。通过这种发展模式拉伸农业生态链条,提升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镇平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及前景

镇平县有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独特优势和便利条件。

1.自然优势―――产粮大县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伏牛山南麓,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0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全年无霜期233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自然条件,为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县土地总面积22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8亩,是国家粮食核心区主产县、省产粮大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0万亩次,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粮食产量连续9年达10亿斤。全县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3户。有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6座,塘堰坝220座,配套机电井6500眼,有效灌溉面积57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适宜的种植环境、较多的种粮大户、比较完备的生产基础条件使得集中连片种植成为可能。

2.技术优势―――青贮玉米、苜宿草

镇平县是全国“粮改饲”试点县。全县拥有经验丰富、设备齐全、运营机制良好的玉米、苜宿草收贮加工企业3个。其中,镇平县敏霞牧业有限公司牧草基地4200亩,青贮量10000吨左右,拥有收割青贮机械设施47台,固定资产达到600万。河南农大牧医工程学院教授王成章及科研团队是公司的技术负责单位。镇平县钰龙农民合作社和镇平县鸿涛种植合作社拥有收割青贮机械设施35台。镇平的饲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无库存,不仅销售到县内及周边县市,济源、洛阳、商丘、驻马店等省内县市,还销往湖南、湖北、广西等省份。成熟的技术、齐全的设备、雄厚的实力为镇平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不可或缺的条件。

3.品牌优势―――南阳黄牛养殖

南阳黄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达到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这些年,南阳黄牛饲养业迅速发展。目前,南阳有养牛专业场(户)7.2万个,产业加工企业200多家,牛肉产品畅销韩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黄牛产业产值40亿元,年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其中,镇平全县肉牛规模场48个,饲养量10.2万头。黄牛数量多,品质优,分布广,在国内外市场叫响,这是镇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品牌优势.

4.经验优势―――有机蔬菜种植

近年来,镇平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在郭庄乡、马庄乡、杨营镇、侯集镇都有蔬菜基地。其中,郭庄乡蔬菜种植面积7000亩,占总耕地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全年生产无公害蔬菜5000万斤以上,销往广州、深圳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实现产值1.6亿元。蔬菜业的发展壮大为镇平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经验优势。

三、中原农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首先,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各地区要运用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机构的力量进行科研攻关,从科学角度阐述清楚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发展循环农业的可实施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其次,转变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意识。要展开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最后,引导农户加入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向农村推广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大农民切实掌握那些学得来、用得上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要领和本领。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服务能力

首先,健全服务体系。政府应当培育和扶持一批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技术咨询、推广、市场开发等专项服务的专业化机构,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物资支持。其次,完善产业链接。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林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养殖场建设与农田建设的有机结合。最后,构建激励机制。政府要通过实际操作,加大扶持广度和力度,形成对农业循环经济研究和实践的项目补助、技术补贴、生态补偿等一系列相配套的组合政策,为农业循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与支撑。

(三)拓宽融资渠道,健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资金保障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落实对农业农村的预算,对循环链上一些薄弱环节和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支持。其次,建立多渠道融资结构。立足本地实际,努力探索金融系统支持和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办法,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统筹各方力量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可促进本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最后,引导发挥私人资本的作用政府应积极运用补助、税收等多种经济杠杆和放宽准入门槛等优惠政策,引导并鼓励各种私人资本投资发展循环农业。

(四)推广应用技术,完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首先,推进科技创新。政府要组织科研力量进行科研攻关,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其次,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方式,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力量加入到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工作中。最后,推行适宜的循环农业模式。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土地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同时,按照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牧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鼓励和培育明星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作者:白小平 单位:河南省镇平县县委党校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