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推广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职业农民,通过对陇南市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尽管我国经济已进入小康水平,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依然落后。只有农业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才能够稳定发展,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现代农业推广是指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但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培养出一批职业农民。
2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
2.1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被调查的农户中有50%文化程度为不识字或初识字,有45%是小学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只占5%,但所有的农户对于子女都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们可以有更高的学历,有机会一定要走出去。而这些人当中外出务工的人占95%,多数是青壮年劳力,在家种地的都是家里的老年人,这样的实际情况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并且他们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思想固化严重。
2.2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或讲座效果不佳
在被调查农户中,有33%的农户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或讲座,高达67%的农户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或讲座,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或讲座的农户表示他们对于培训非常不满意,培训内容与他们的实际情况契合度很低,来进行培训的人并没有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农户的现实需求,也不清楚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多以推销农药化肥为主,没有实际意义。但所有农户都表示非常希望能够有专业人员对他们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教会他们防治一些常见病虫害的方法。
2.3为了追求产量对农药的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农户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使用化肥、农药,并且没有固定的品牌,价格是影响他们选购化肥或农药的主导因素。并且在与农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对于花椒这种农产品,在生产周期内,他们则是“有虫就打”,没有人会有意识的减少化肥的用量,有16.7%的人会有意识的减少化肥的用量,他们基本不用化肥,有41.7%的人尽量不用化肥,大多数时候在用化肥的人也达到41.7%,而在尽量不使用化肥的农户当中,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的小农意识更加严重,舍不得投资,觉得不划算。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虽然提高了产量,但对土壤却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用化学模式来生产粮食,最明显的是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土壤贫瘠化,导致水土流失,会加大树木患病的风险,比如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的花椒树的根腐病,已经相当严重,并且正在蔓延,但又没有好的防治方法。
2.4缺乏对病虫害的防治、枝叶修剪等相关知识
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信息较为闭塞,大多数农户依靠自己来管理土壤、修剪枝条,不舍得花钱请专人来修剪。在调查中发现,有16.7%的农户每周都会学习林木管护方面的技术,25%的农户会每月做一些林木管护方面的技术学习,41.7%的农户每季度学习一次,还有8.3%的农户很少做林木管护方面的技术学习,但没有发现从来不做相关学习的农户。可以看出,多数农户还是依靠经验来种地,不科学的枝叶修剪方法使得产量提高不明显。但他们也渴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对于一些像根腐病这样的普遍的花椒树疾病,他们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没有专人去给农户们讲解应对措施。
3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时间不长,所以缺乏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没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使得管事和管人分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分布在乡镇一级,占到总数的70%以上。陇南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缺乏一定的活力,农业行政部门实行行政化运作,过于陈旧的、呆板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凸显诸多不适。在管理方面,农业科技推广是由政府直接领导的,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技术供给主体,其他部门参与推广,这样的管理体系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同级农业行政部门领导,又受上级推广机构业务指导,使得他们的工作很难进行。
3.2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只有少数科班毕业的村干部进行着此项工作,但往往是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农户进行科技推广。多数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往往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专业化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专门的激励体制,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不高,甚至难以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所以人才队伍建设收到了严重的影响。
3.3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不高
在实地调研中看到,有50%的农户文化程度为不识字或初识字,另外50%的农户是小学文化程度,多数是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有91.7%的农户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他们认为外出务工可以挣更多的钱,并且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外面,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由于农户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又多为老年人,缺乏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探索和接受能力,对新型农业技术没有足够的认识,小农意识比较强烈,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情愿外出打工,农村多剩余老年劳动力,使得农耕活动慢慢地向“老年产业”发展,这样的实际情况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加难以实施。
3.4培训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脱节
在与农户的访谈中得知,他们很少能够得到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偶尔会有人来进行科学技术的讲授,但实际却是推销饲料或农药,这使得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具有了一定的抵抗心理。其次,专家在对农户进行专业技术的讲授时,太过专业,并且缺乏可操作性,使农户无从下手。农资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由于农资商们业务素质不高、市场恶性竞争的因素,使得他们更重视利益,而忽视了他们的农业服务的责任。一些农资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会出现“一症多药”“重复配药”、大量使用低效药等现象,使得农户更加反感这些到当地来做推销的农资商们,进而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4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4.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
首先,应规范用人制度。招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保证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都是专业人才。其次,创新管理体制。在要职的管理部门应安排一些有相关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人,严格用人制度,确保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里都是专业人员。最后,应采取竞争上岗的制度,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业绩考核,进而拉开工资的档次,从而调动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可采取政府主导和学院主导相结合的方式。
4.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政府应出谋划策,努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人才的引进机制,可以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相关专业人员聘用制、竞争上岗制,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进行专业化建设,招聘优秀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组织建立一个专业的、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并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经费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关的福利待遇,解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从而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吸收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农户们带来更多的新技术。
4.3发掘土专家,通过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
由于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也可以在农业科技推广的队伍里吸收进当地的土专家,他们更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容易与当地农户进行交流,技术可能也会更接地气,农户接受起来会更容易。同时,也要请相关专家对当地的土专家进行一些培训,增加他们互相交流的机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民骨干队伍。可以借鉴天水师范学院呼丽萍教授的做法,会定期的去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并且给农户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只要农户有需要就可以联系到她,随时为农户们解决问题。
4.4规范农资市场,加大监管力度
大多数农户对于购买农资产品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从众心理严重,他们更愿意听取身边邻居或种植大户的意见和建议,但对于打着“农业科技推广”旗号进行农资销售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农资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与政府农业技术部门、种植大户之间的合作,以及对商的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基地,用事实说话,在农户心中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形象,让农户自愿相信并且愿意购买产品,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农资市场,方便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力度,也可以使农户更加科学的种植,进而增加收入。
5结语
本文结合陇南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需要相关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李菊英.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9):34~35.
[3]孙庆杰.安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4]孔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AO农业展望,2015(1),61~63.
宋雨鸿 王文棣 甘肃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