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建筑用地的规模扩大,可使用耕地面积减少,加之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话题,每年的10月16日被认定为“世界粮食日”。如何有效利用耕地,提高产量,必须从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入手。文章从农业创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入手,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未来局势
俄罗斯是世界军事大国,在综合实力方面与美国难分伯仲,但是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却处于世界倒数水平,不得不靠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国民生活需要。中国是世界粮食产量大国,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少等因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依然是国家的巨大挑战。尽管国家早已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但是从全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部分地区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业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导致传统农业持续停滞落后,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如何通过农业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四个发展阶段。现在一般引用的“现代农业”概念,脱胎于近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通常也将两者并在一起讨论。“现代农业”,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而言的,利用现代新型种植技术发展的农业。目前世界上对“现代农业”并没有非常确定的官方定义,因为“现代”二词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农业”的含义,也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文章另辟蹊径,从三个特殊的视角,去解释现代农业的内涵。
1.1生产效率
古代农业,主要采取人畜手动劳作的耕种方式,生产效率低下。首先,古代都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一家一户的劳力难以推进耕种和收获速度;其次,古代的耕种技术落后,主要以“二牛抬杠”为主。即使华北平原开发了新的耕种技术,也因为古代闭塞的交通难以将先进技术传播;再次,古代没有先进的化学肥料以及人工降雨人工施肥等条件,农作物生长主要靠自然光照和降水,农作物遇到病虫害也只能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未知性太多;最后,古代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四季劳作不同还要受地主的压迫,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而现代农业不同,借助人工降雨人工施肥天气预报等先进科学技术,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先进的耕种工具,提高了耕种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了稳定的工作质量。农民对自己耕种的土地拥有自主选择权,收获的多寡都是自己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1.2机械设备
古代农业主要以犁、耙、铲、锨等作为耕种工具,是“二牛抬杠”式的耕种模式。这种种植方式速度慢,一次性耕种面积小,受天气,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大。农作物收获也只能靠镰刀等工具收割,人畜运载,消耗时间长但是效率低。现代农业建筑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动力基础上,借助现代先进的农业机械,一天就可以完成古代耕种工具一个月的劳动量。在播种时,播种机一次性可以完成两米宽土地面积的播种任务,并且人只负责开播种机,更先进的西方国家,甚至实现了无人驾驶播种机的耕种模式。农作物收获时,更是省力,现代化的收获机械,可以实现一次性收割农作物秸秆,粮食颗粒脱壳,粮食装袋三项工作。是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性的变化。机械设备是现代农业区别于古代农业最主要的动力基础。
1.3劳动者技能
劳动者技能也属于界定现代农业概念的一部分。古代农业的劳动者,在年复一年的耕种实践下,自然也积累了一部分耕种经验。但是这里要说的劳动者技能,是关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的,关联新的科学种植新知识的劳动技能。为了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农民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也鼓励更多农民放弃传统的种植谷物小麦类粮食,转而去尝试养殖业,渔业以及新兴的蔬菜果树种植等新领域。政府也着力于投资农村果树修剪技术培训机构,养殖业培训机构等各种培训机构的建立,力求提高中国农民的种植技术,让科学知识帮助传统农业发展,让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界活跃起来。
2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要探究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首先要对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农业技术的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技术创新仅仅指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发明改造的新的种植技术或者种植机械。广义的农业技术的创新还包括农业创新技术在具体种植过程中的应用结果,涵盖了农业生产新技术从开发到完善的过程,并对整个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分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多种经济效益的总和。文章主要从广义角度阐述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2.1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技术创新作用的体现。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采用了套种模式,即稻田种水稻也养鱼。水稻的花粉散落在水田里,成为了鱼最好的饲料。鱼的游动也能帮助水稻松土,排泄物更能帮稻田施肥。农民一次性可以获得两份收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我国高原地区,山地多,平原少,传统种植方法所生产的农产品从产量方面无法与平原地区竞争,这就意味着面对耕地较少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户精耕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质量为目标,加强现代农业知识、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结合高原、山地地貌特征,推广普及各类农用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从而达到生产效率的提高。
2.2生产质量提高
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生产质量提高,重点表现在大棚蔬菜种植以及农田施肥上。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例,现在大棚内都建有电子监测仪,能够随时监测蔬菜的生长情况,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状态等,根据电子网络的精确分析,得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全自动的大棚管理模式,更会实现自己开棚顶接受光线,自动喷水施肥等种植技术。未来5G移动通信技术在蔬菜种菜方面的应用,更会实现蔬菜与电子系统的互联。针对播种的质量方面,以东北人参种植为例。人参作为珍贵的药材,其种子价格昂贵,一斤都在三百元左右,前期资金投入巨大。传统的人参种植,是采用人工手抓撒播的方式,手掌容量的大小,播种人员的经验,播种人员的专心程度,甚至自然风向都会影响种子撒播的均匀度和实际入土数量。人工难免会出现种子撒出实际面积的情况,种子的浪费在所难免。但是中央十套播出的《我爱发明》栏目中,有人发明了人参种植的机械,类似于大型小麦播种机,可以保证每一粒人参种子都能播种下土,提高了播种质量,受到大力推广。
2.3农民素质技能提高
农业创新技术的应用依托于农民的个人素质和技能。在传统农业时代,农民大都是“经验式”的播种和收获,利用牛、马犁地,几乎不需要很高的技能。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掌握信息化技术、新兴种植技术、新型农用机械的使用等,而且要不断更新已掌握的的知识和技能,这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提升了农民的素质。
3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注意事项
凡事都有两面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也不例外。在大力推广创新农业技术的同时,也应当清楚看到创新技术背后,存在的隐患和挑战。具体如下:①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必须思考如何科学利用农业创新技术;②育种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许多高质高产的品种。这些品种大规模的种植,会间接淘汰低产品种,导致农产品种类单一,失去多样性。而单一品种容易产生病虫害;③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建立在工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且必须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与土地。
4结束语
现代农业科技的大力发展和创新,一方面给人们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帮助,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给人与自然的相处埋下隐患。到底应该怎样科学利用农业创新技术,这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工济民,刘春芳,申秋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模式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9(2).
[2]石明权,陈宏.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9(2).
[3]谭华,刘学义.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09(9).
张李君怡 王欢 张泽宇 秦莹 云南农业大学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