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沟通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
沟通的主要参与者,就是沟通人与受众双方,两者缺一不可,是平等的关系。在沟通过程中,缺少了沟通者,沟通无法进行,而如果受众不在也无法将沟通有效的进行下去。也就是说,农技推广人员在对农民进行沟通时,是以沟通者的身份进行推广的,而农民就是受众了。两者互相提供的信息的数量和作用不能等量;其次,农技推广人员是根据农民的具体条件、具体需要决定沟通的方法和内容,而不是农民根据推广人员的需要来决定内容和方式;再次,沟通者双方是相互影响的,作为沟通者的推广人员在进行沟通时,会影响作为受众的农民的技能、思维以及行为方式。而在进行沟通时,作为受众的农民也会对推广人员产生影响。影响的方面主要是使推广人员对自身的沟通方法进行一定的调整。
2农技推广沟通和技巧
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掌握沟通的技巧很关键。
2.1农技推广人员,要给农民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农技推广人员要给农民树立一个好印象,那就需要你去掌握推广区域农民语言,以朴实、诚恳、勤奋、大方的形象展现在农民面前,作农民的知心朋友,互相尊重,使其有“认同”感。
2.2要让农民对你的推广感兴趣
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每推广一项技术,每说一句话,都要站在农民的角度上看问题,要了解农民的需求、爱好和兴趣,从中找到沟通的切入点,这是推广成功的关键。推广人员推广的内容无论是新的栽培管理技术,还是高产优质品种,或是新的营销理念,一旦引起农民的兴趣,推广活动的展开将变得非常容易。如何激起农民的兴趣,关系到推广工作的效果,这就需要推广人员注意推广沟通方式。因此,推广既要讲解内容,又要亲自示范,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具有新颖性,所有推广的内容要与农民切身的利益相关,这样农民就会产生兴趣,推广沟通就抓住了关键。
2.3要掌握农民的适应能力和迷信心理
由于推广的各项农业新技术的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农民文化程度一般相应较低,甚至有的是文盲。因此,推广者要了解当地农民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做到入乡随俗,才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推广中,要对推广项目、推广技术的内容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分析,充分考虑到农民自身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在保证农民的理解与操作能力的同时,将项目简单化、层次化,甚至是傻瓜化,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实现,也能将农民的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而对于那些困难较大、风险较大并且不容易坚持的情况产生,需要对农民进行有效的鼓励与互动,谨防农民出现失望、厌烦心理后,对项目失去信心,进而无法做到对项目的坚持。因此,就要利用积极的互动关系,防止消极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也就是双方的沟通关系,即“双向沟通”。所以,沟通中要有耐性、忍性,双方齐心协力,才能把推广项目搞好。
3沟通贯穿于农技推广的全过程
农业推广过程中的沟通具有4个基本要素:一是沟通主体,即信息传送者和接受者;二是沟通客体,也就是沟通的主要信息内容;三是沟通渠道,也就是传送和接受信息的通道;四是沟通媒介,即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由上述要素构成以下沟通模式: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就是农业推广过程中的沟通主体,因为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农民进行技术和项目的推广和应用,这一角色定位就决定了农业推广工作人员在沟通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是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的中心,也是沟通的组织者;沟通客体就是推广的农业技术。农民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推广和沟通,学习和应用新型的农业技术与知识,并将应用的结果与问题反馈给推广工作人员。现代媒介如利用广播、电视、录像、报纸、语言传播是沟通的主要手段。农民作为沟通的主体有时也会进行主动的沟通,成为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沟通的起点,即首先向农业推广员提出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推广员和农民互为信息传送者和接受者,自然形成双向沟通,由此沟通不断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成果的应用。
4重视沟通是搞好农技推广的客观要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的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水平也由从前的粗放型农业转向现代农业,这种农业的生产技术与水平的发展方向,也将农业推广的内涵进行了扩大。依靠传统农业推广观念和方法,要开展好当今农业技术技术推广工作是行不通的。要搞好现代农业推广必须重视沟通。农业技术推广已从过去的行政干预型转变为综合服务型,农业推广服务方式走向多样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段出现缺档。因此,要为农民进行有效的新型农业技术和农业项目的推广,就要对农业推广的服务领域进行一定的拓展,在进行拓展过程中,主要将拓展的内容分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当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的专业化,并对农村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这些都需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对自身的沟通能力进行提高,全面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沟通和推广中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地区稍显落后,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保守且贫困地区的农民,需要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积极的与其进行沟通,提升其思想水平以及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且通过这种沟通成果,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农村经济,增强其对新型农村农业的需要。
5结论
农业技术与项目的创新与推广,其根本目的,是带动农业的生产创新和发展,并且使农民能够通过更加高新的技术进行新品种、新理念的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目前现状看,农业作为投资大、效益低、耗时长的经济形式,新技术对其创新和发展并不能完全的补充其经济效益的缺乏。因此,应用新技术的经济收效十分有限,对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并不会十分明显,这对农民接受新技术新项目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就更需要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相互沟通,同时,运用各种方法诱导和鼓励农民接受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周怀飞 单位:四川省古蔺县龙山农技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